大宁河荆竹坝岩棺群
重庆巫溪县大宁河荆竹坝岩棺群 蔡律摄
棺木置在悬崖绝壁之上给世人留下神秘的谜团。蔡律摄
巫溪县荆竹峡位于大宁河上游荆竹峡内,距巫溪县城21公里。峡内“苍苍两崖间,阔窄容一苇”,两岸悬岩对峙,峭壁如削;岩上羊肠古道,盘折崎岖;四周高山荆竹满山,满目苍翠,宛如画屏。
手机放大拍摄的悬棺。蔡律摄
岩棺也称悬棺,位于巫溪荆竹峡的荆竹坝岩棺群,现存岩棺24具,为距今2000多年的古代巴人、濮族岩棺葬群,是全国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好的岩棺群。所有棺木皆为整木剜造,刀劈斧凿,工艺粗糙。棺盖棺身,系子母榫相扣。古人因何原因,用何手段把这些沉重的木棺搁,放到离河面300多米的岩缝中,至今尚是未解之谜。来源:网络
大宁河上的古栈道 来源:网络
静静流淌的大宁河。巫溪有多姿多彩的峻岭奇峰,变幻无穷的云雾缭绕,清幽秀洁的飞瀑清泉,神秘莫测的悬崖古洞,茂密繁盛的山林竹木,是一处玲珑奇巧的天然盆景 来源:网络
荆竹坝岩棺群,它位于大宁河上游荆竹峡汉风神谷景区内,位于重庆市巫溪县白鹿镇香树村,处于大宁河支流东溪河荆竹峡西岸,这里有2000多年历史巫溪荆竹坝岩棺群,荆竹坝现存岩棺棺木24具,棺木为偶数成组排列搁置在岩壁狭窄而绵长平台状的石墩上,上面岩石突出,形成天然岩檐,使棺木免遭日晒雨淋,棺木岩悬崖绝壁之上,高出河面100-140米,岩棺也称悬棺,是中国南方古代少数民族的葬式之一,属崖葬中的一种。在悬崖上凿数孔钉以木桩,将棺木置其上;或将棺木一头置于崖穴中,另一头架于绝壁所钉木桩上。人在崖下可见棺木,故名。悬棺葬工程艰险,耗资大,主要在贵族中盛行。由于千百年来的风雨剥蚀,棺木已轻若木炭,重量不超过五十公斤。棺木的底。盖都是整块的木头制成,制作工艺相当粗糙,刀斧痕迹明显可见;底、盖和两壁各有两个方孔、这大概就是为了便于“悬索下枢”。
"汉风神谷“占地28亩,园区利用壁画、雕塑、脸谱、声像展播等手段着力彰显远古巫文化形态和内涵,并再现蔡伦式造纸术。
大宁河荆竹坝岩棺群简介 蔡律摄
大宁河荆竹坝岩棺群
专家认为,荆竹坝岩棺群是迄今所知悬棺葬中时代最早、保存集中、保存数量较多的重要墓葬现象,是研究巴楚文化交融及古代少数民族族属葬制的实物资料,大宁河悬棺甚至要比名声大震哄县悬棺早出一千多年,2013年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大宁河“三大谜”(岩棺之谜、栈道之谜、野人之谜)之首的岩棺谜,吸引着不少中外游人驻足跷首,流连忘返。
蔡律 2020年6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