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从一种忙碌到另一种忙碌(6月19日)
每个人都希望清闲之中赚钱,甚至比勤劳的时候能赚取更多的物质财富,这是懒惰的天性,但是即使清闲也许也会感觉到另一种疲惫,因为清闲在很多时候也是很疲惫的。其实所谓疲惫,更多的取决于所作的事情是主动选择的,还是被动接受的;是发自肺腑的心甘情愿还硬着头皮无奈接受?对你喜欢的事情,即使再忙都不会感觉累;对于能看到未来的事情,难度再高都会经受住考验。
虽然未必每个人都勤劳,但是绝大多数都会闲不住,即使已经衣食无忧,都会给自己找点事干,即使已经可以不用去打卡上班,都很有可能会更忙,不同的仅仅是角色问题。
比如被返聘做顾问带徒弟,比如跟老伙伴一起唱歌跳舞旅游比赛,比如在家里一日三餐,享受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比如给年轻人张罗对象甚至为自己找到黄昏恋。总之,当一个人无须为一件事儿奔忙的时候,自然会去寻找另一件让自己奔忙的事。
那些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或许活得很幸福,相反那些衣食无忧无所事事的人,活得未必轻松。因为人都有贪婪和恐惧。其实固然体力劳动是一种疲惫,脑力劳动是另一种疲惫,从一种疲惫变成另一种疲惫而已。有一种生活是感觉不到疲惫,虽然别人都认为他很难,难到无法理解,但他们感觉不到累,感觉到的是充实。
那些已经取得成功的人的幸福指数未必比那些奔波劳碌的人更高,有些时候并不是因为他们贪婪,而是因为他们要承担更高的责任,不仅要养活一大家子人,简单轻松是因为要承担的责任与压力相对较少,某些人却要维持团队机构或者平台的正常运转,要满足团队及团队每个人背后的无数倍的人,为他们清晰定位,妥善规划,设定规则,提供奖惩。
只有让团队的每个人都发挥应有的价值,才能形成可持续性发展的态势,但每个人的情况又截然不同。
在团队与平台中,只有自律的人才可以创造价值。而常规看来,越是自卑的人就越是自律,就越会以严苛的标准要求自己,因为总是担心自己会得罪别人,担心因为自己的不完美而被别人抓住把柄,自己的人设就会坍塌,自己就会变成失败者甚至是千夫所指的罪人。当对于一切得失都无所谓的时候,恰恰是心态最为平和的时候,因为可以做到得失荣辱都无所谓,自己所立足的基础都相当稳定。
其实所有事情都是“进来和出去”。招聘是把外边的人请进来,培训是为了让他们走出去,他们走出去是为了把外部资源带进去,而外部资源带进去的前提,是把外部资源更好地进行传播,至少需要有更恰当的方案和更务实的执行。
我们所有在户外边看到的,都是在室内完成的,而我们所有在室内看到的,终将预期会被拿到外边去呈现出来。我们总是很焦虑,因为我们看到别人都在忙碌,我们担心被超越,担心在竞争中会输,担心会面对“百舸争流”,自己却成为一艘“沉舟”,却没有看到每个人都有休息的时候。
先走出去再走进来,再走出去,再邀请别人一起走进来,如此在循环往复中成长。这似乎是努力的轨迹。
我们还需要认清的客观事实是,你永远不可能讨好所有人,你会逐渐变成你所讨好的人。因为你讨好了一部分人,就会得罪另一部分人,所以你需要清醒地意识到,你在对谁说话?
忙碌也是需要控制自己的心态的,如果能控制自己的欲望,做到戒贪,所得到的反而会超过自己的预期,所以我们需要有平常心。既然无法做到永远,那么就追求当下。而在很多时候,舍弃当下才能赢得未来。争夺会为自己树敌,而放弃会让自己的道路变宽,只有暂时放下,才会在未来赢得更大的收获。
贾春宝
2020年6月19日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