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祥裕风水团队考察广州番禺余荫山房 它的园林艺术、书香雅致让你迷醉曾祥裕 曾海亮(温馨提示:暑假期间,曾祥裕还将在赣州古城和广州举办杨公古法传承班,需学习者可提前预约,报名电话和微信号13766307454.) 庚子年初夏,曾祥裕风水团队接连考察了岭南四大名园之三座:番禺余荫山房、顺德的清晖园、东莞的可园。让我们印象最深的是余荫山房,它是四大名园中迄今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古典园林。 余荫山房又称余荫园,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东南角北大街,距离广州约17千米。 余荫山房为清代举人邬彬的私家花园,距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园占地总面积约1598平方米,以小巧玲珑、布局精细的艺术特色著称,充分表现了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风格和高超的造园艺术。 余荫山房布局精巧。它以“藏而不露”和“缩龙成寸”的手法,将画馆楼台,轩榭山石亭桥尽纳于三亩之地,布成咫尺山林,造成园中有园、景中有景、幽深广阔的绝妙佳境。 通过名工巧匠的精雕细刻,使全园的文饰做到丰富而精致、素色而高雅,给人们一种恬静和雅淡的美感,如置身于“波暖尘香”之中。 余荫山房不仅美景如画,而且它的书香雅致是岭南四大名园最为出色的,让我们迷醉其中,心旷神怡。从园林的设计和和布置可看出主人的文化修养和艺术审美观。 说到余荫山房的建筑美和别具一格的书香环境,曾祥裕曾向著名古建筑研究专家,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邓其生讨教。 他对园林建筑与风景旅游建筑有深入的研究,曾发表《论传统园林的因借手法》、《东莞可园》、《番禺余荫山房的布局特色》等论文近20篇。他强调, 在园林布局上要注意整体协调,虚实结合,绿化和景观有序配,既赏心悦目,又经济实用。 邓教授说,余荫山房是岭南园林建筑艺术中的精品,是因地制宜、巧妙设计园林建筑的杰出代表之作。就目前看来,余荫山房是广东四大名园中保存最为完整、现状与原貌最为符合的一个园林。 余荫山房有几个显著特点。第一是“缩龙成寸”:全园占地面积只有1590平方米,是四大名园中面积最小的一个,但园内的建筑布局却非常精巧、藏而不露。在园外看,它只不过是一座普通民居大宅,但步入园中,却让人叹为观止,区区不足3亩之地已把中国园林建筑中的亭、台、楼、阁、堂、馆、轩、桥、廊、山、水全部都包含在内。 第二个特点是“书香文雅”:余荫山房从入门开始,每处景物的设计都匠心独运,寓意深长,诸如八角亭(玲珑水榭),每一面都充满诗情画意,在园内可谓步移景移,景景相扣。园中处处不离文化,满园的诗联佳作文采纷呈、书香浓郁;另外砖雕、木雕、泥塑、彩塑、对联、诗文等的运用都体现其文化内涵极其深厚。 如深柳堂是园中的主体建筑,取诗句“深柳读书堂”之意,体现了当年园主希望以文会友的雅性。 园主人为“深柳堂”楹写的长联:“鸿爪为谁忙,忍抛故里园林,春花几度,秋花几度;蜗居容我寄,愿集名流笠屐,旧雨同来,今雨同来”。区区38个字,道出了园主人建筑余荫山房的目的,就是希望情趣相同者一起来这里吟诗作对、把酒言欢, 追求清乾隆时期大学士刘墉的书法作品所述的境界:“韩持国在洛中作诗云:‘闭门读易程夫子,宴坐焚香范使君。顾我未能忘世乐,绿樽红芰对斜曛’。”这足见园主人的文化底蕴与精神世界的丰富。 余荫山房之所以书香气息浓,在于余荫山房故主邬彬的文人气质。他是清朝举人,官至刑部主事,任七品员外郎。更难得的是他的两个儿子也是举人,所以有“一门三举人,父子同登科”之说。 后来园主告老归田,隐居乡里,兴建了这座园林。为纪念先祖德荫,取“余荫”二字作为园名,同时祈望子孙后代能永泽先祖的福荫。为筑造这座园子,邬彬倾注了全部的心力,仅银子就花费了三万两。至于余荫山房为什么不称“园”而叫“山房”呢?也许一来是余荫山房地处偏僻,二来作为园主隐居之地,取名“山房”有“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意味吧。 为沾余荫山房的书香文雅气,我们还特地登上文昌阁登高眺望,放飞理想,为我们的风水文化事业而祈福。 昔日文昌阁、魁星像、挂榜山三者集合,是读书人的向往之地。登文昌阁、拜魁星、眺望挂榜山,仿佛“金榜题名”就在眼前——因此,这向来也是岭南地区的一项传统文化民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