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冉冉升起的东方名校


一所冉冉升起的东方名校
喻建国
今天下午三点钟我接受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校长张人利的邀请前往该校新落成的校舍参观,两点四十五分大儿开车将我和妻送到该新校舍的大门处,因为要横穿马路,我们不得不走到江宁路再过马路,而后折返。校门口的保安一看就知道我们是今天被邀的客人,热情迎候。范晓路校长把我们带到会议室,张校长早已在那里恭候大家。会议室很大约有100平米,当中一张长方形的会议桌,靓白色当中镶两条醒目的黑条子,极其靓彩。趁人还不多,我先请张校长和我握手,拍一张照,留作纪念。
客人们陆续到达,约有17位,全是当年学校初建时有过贡献的人。2000年学校初建,在原海防中学和江宁路第三小学的基础上首建的这所学校,起步为艰,人们不大相信该校会建成一所极有成就的学校。就连教育学院的教工们的子女也不愿送来入学。我的大孙女适值小学一年级入学年龄,我就让她来这所学校就读,我相信在张人利和我们的努力下一定能够把学校建成有影响的学校,大孙女肯定在这所学校会学有所成。九年以后大孙女在这所学校毕业,考入重点高中位育中学,现已在温哥华UBC大学经济学与数学专业毕业。
当年张校长把我安排在校长办公室办公,那年我已66岁,我没有什么名义,他给我的任务就是:“哪里需要补台你就给我补台。”这俨然是一个不管部部长的角色,真要发挥起来,权利也够大的。我就此在学校里晃来晃去,看见有不妥处就去补台。有一段时间我就常驻在小学部。我在这所学校工作了两年。后来我去了上海戏剧学院附属高级中学工作,还是个补台的角色,在那里又工作了四年,方才脱离了学校。那时我已经72岁了。
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现在已经是一所享誉中外的学校,如今的新校舍占地22亩,是一处有教育灵魂的建筑,共有40个教室,所有教室全部朝南,并且南北通风。图书馆建在校门口,是人们最容易到达的地方,随时可进去浏览。有多个跨学科实验室,其中有一个实验室,设备十分先进,我在其他中小学从未见过。教学大楼的颜色是哈佛色与黑白灰相互辉映,哈佛色代表着先进的教育理念,黑白灰代表着中华传统文化。学校十分重视体育,建有5个室内标准篮球场,还有排球、足球、羽毛球的场地。室外操场也很大。学校建筑为地上5层,地下2层。学校内有185G交换器,100个车位,拥有一个可容纳700名学生和教师同时进餐的餐厅。学校的走廊很宽阔,每隔一定距离还辟有供学生与老师相互探讨的空间,让茶馆式在这里方兴未艾。
张校长带领我们粗略地参观完学校的建筑后,在操场我们拍摄了合影。趁便我向张校长开口,我的大孙女是第一届这所学校的毕业生,我现在想让我的小孙女也来入学,他说:“可以啊,只要你在本校入学范围里购房,并报进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