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因疫因灾返贫更要在“送一程”上下功夫


 防止因疫因灾返贫更要在“送一程”上下功夫

 

刘纯银

 

近日李克强总理在贵州考察时强调坚决防止因疫因灾返贫。胡春华副总理近日在重庆实地督导巩固脱贫成果工作时也强调,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多措并举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2020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更体现了党兑现到2020年在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一庄严承诺的决心。让人高兴地看到:经过全社会几十年的共同努力,截至今年630日,在我国现有832个贫困县中已有780个县已经宣布脱贫摘帽,7个省区还剩下52个贫困县。当前,在充分肯定取得成绩的同时,更要清醒看到:一方面是脱贫摘帽任务仍然艰巨繁重,另一方面是面对疫情防控和防汛抢险救灾双重压力下,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也显得尤其重要。

如何巩固脱贫成果,防止因疫因灾返贫呢?笔者认为:关键在要“扶上马”后的“送一程”上下功夫。

一是要把“脱贫不脱政策”落到实处。“脱贫不脱政策”是实现稳定脱贫不返贫的有效途径。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推进“脱贫不脱政策”精细化,确保政策执行继续有序开展,不能满足于“两不愁三保障”。要通过引导扶持贫困户实现依靠勤劳脱贫致富,不断提升他们成就感和幸福感。同时,坚持脱贫不脱帮扶,坚持脱贫不脱责任,坚持脱贫不脱监管,并通过“脱贫不脱政策”的落实助推“脱贫”向“致富”飞跃,做到脱真贫、不返贫。

 

二是要坚持扶贫先扶智工作思路。贫困地区一般都存在人多地少、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信息相对落后,如果仅靠继续开发已经很瘠薄的土地资源是难以解决贫困群众的长远生计。相反,这些地区的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受多种因素影响,他们的技能水平又相对较低。因此,只有通过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推动实现转移,才有利于将人口压力转化成人力资源,将劣势就能变为优势。同时,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劳动力技能培训,提升他们就业能力,这也是防止返贫的重要途径,更是“送一程”长远之策。

 

三是要以产业化扶贫为切入点,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在发展产业的过程中,既要注重经济效益,更要注重环境保护,引导刚脱贫地区多吃“生态饭”。因此,不能再简单沿袭过去的老办法,必须选准产业,立足长远发展,而不能只是追求短平快。要立足特色资源培育壮大扶贫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尤其要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要牢固树立品牌意识,更多靠质量取胜,进一步增强“造血”功能。同时还要发挥好优势,把文化和产业发展有机融合起来,大力提升产业的文化含量。

 

“行百里者半九十。”脱贫不返贫才是真脱贫。期待各地在“后脱贫时代”上多在“送一程”上下功夫,努力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