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是怎样一款产品?
在所有的电商项目当中,销量是包治百病的良药。这几年火爆的平台则是拼多多。无它,就是因为它上面有众多相对便宜的产品,以及动辄10万+的产品销量。
有一天我接到了我前同事的电话,他问了我3个问题:
①、你觉得拼多多还能火多久?我的看法是,从整个社会发展角度来讲,拼多多至少在三五年内还是会持续的。消费升级和消费降级同步存在,阶层依然存在,阶层只要存在,消费就依然存在,而且还必须指出一点,拼多多不代表Low,Low的某些人的思想与观念。我依然看好拼多多。从最近拼多多的一系列动作来讲,拼多多的未来是奔着阿里去的,不是要说投靠阿里,而是要做成天猫之类的,它也有越来越走向正规的需求,我想黄铮不是一个轻易就会满足的人。而一旦有这个需求存在,拼多多就会发展的越来越好。其实从现在拼多多的品牌布局来看,它是向这个方向发展的。消费中有鄙视链,没关系,成长吗?总是先从树苗变成参天大树的,无非就是要经受雨打风吹。我相信拼多多能做到。
如果说大家最近有一种感觉就是,来自拼多多的拼团分享可能没有之前那么疯狂了,那是因为大家已经养成了直接进入拼多多APP消费的习惯,人家也有了拼多多的APP,直接上去消费就可以了,也能很快成团,所以,不用担心它能走多远。心智一旦形成,会有很强的忠诚度,虽然消费者在这个碎片化的年代没有什么忠诚度,那是对商家而言的,对大平台而言还是有一点的忠诚度的,除非拼多多在经营中有自杀行为乃至有更强势的类似平台出现。这一切都决定了拼多多不可能快速沉没!
②、拼多多的在运营中应该注意什么?拼多多的运营是非常简单粗暴的。虽则“新电商法”生效,但对拼多多而言,有些动作还可以做而且必须做,在拼多多上,商品的沉没成本是非常之高的,比很多很多平台都高。所以,爆款模式和爆款思维,必须持久和坚持。你得让你的商品一直处于前面,什么搜索排名之类的,是有影响,但让商品时刻处于开团状态很重要。还有一点必须说明,在拼多多上,做到一定程度,都是在QQ群里报名活动的,效果好的,永远都是群聊模式。如果一定要在运营中注意什么,那就是关注商品的开团状态,不要让商品沉没了。
③、我该如何做我的预算?拼多多上讲究的就是简单粗暴,你要计算的是,在你有限的资金花光之前,你的销量和你的商品排名所处的阶段。电商,尤其是拼多多这种,都是可以计算得出来的,直接一点,你得制定甘特图,并严格执行甘特图,这是个固定状态,但过程你可以随时调整。在一定时间内在有限的资金范围内,做到自己想要实现的,基本就算搞定。盈亏平衡是第一阶段,一旦实现了盈亏平衡,就迎来了盈利阶段。所以,整个预算就是你的工作计划,以结果倒逼过程,会在拼多多创业这件事上会更靠谱一些。
我想我的前同事在创业之时能率先想到去拼多多也不是头脑一热的结果。而拼多多的上市也完全不是没有原因。
拼多多这个平台是一款产品,而它上面众多的货物又可以看做是一款产品。由于产品的定位不同和发展阶段不同,每一个阶段都有着不同的运营策略。
有一天我的同事在我们自己的私人微信群里发了一段话:“天天特价对天猫开放了。集市店改为一钻就可以参加。天天特价放开对天猫招商。也许算是应对拼多多的战略调整,政策在哪流量就在哪,源头厂家,低客单价一大利好。我不想做低价生意,但是不得不说80%的买家还是喜欢低价货。”
针对同事所言,我进行了回复,回复的目的就在于区分产品以及相应的运营策略。我说:
①、天天特价最早的时候就是1钻就可以参加,只是后来修改为3钻,到现在再回到1钻,也无非就是救场而已,解决不了天天特价乃至整个电商平台所面临的根本问题——流量见底。
淘宝早期,同行中要是能上个天天特价,那都是很令人羡慕的事,早期确实销量给力,但现在你看,很多商家都是淘宝邀请人家都未必愿意上,说明什么?效果太差,还把产品的价格拉了下来,伤害利润。所以,无论是1钻还是3钻,还是面向天猫招商,其结局是一样的。连淘抢购和聚划算都已经显现颓势,换个天天特价,就能令人心动吗?
②、“应对拼多多的战略调整”——淘宝和拼多多本身就是不同结构的平台和产品,用户有交叉有重合,这本身也没什么问题,就像天猫的客户也会去京东卖东西,要的还是用户习惯的培养,谁能影响心智谁就拥有客户。但你不得不说,拼多多来势凶猛,关键是,拼多多找到一个拥有大量用户的入口——手机端。虽则我们说,淘宝也有自己的手机端,但从打开率上看,拼多多更容易被打开。因为拼多多所传递的简单粗暴的标签就是便宜。
③、“我不想做低价生意,但是不得不说80%的买家还是喜欢低价货。”——生意人都一样,都不想做低价生意,就如上面一段话所言。本质还是人又不傻,都想要品质生活。而所谓品质,跟林清玄说的差不多——求好。毕竟人的经济实力不一样,购物所能勾画出来的用户画像自然不一样。这个问题没法解决,但有一点,作为生意人总要记得一点,你不可能去做所有人的生意,你就做属于自己那一部分就可以了,如果你能做到极致的话。
④、未来的生意,还是细分市场的生意。传统生意也好,电商也罢,把细分市场做好,同样能提升自己的生活与经济。
整体来讲,天天特价开不开放并不重要。如果真要去做低价生意,我直接上拼多多就好,那里人多,靠淘宝的一个固定活动,就想干掉拼多多,那只能说想象力丰富。而所谓的消费升级,只是换个说法,用以继续忽悠。世界在变,趋势在变,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握趋势做自己。你所有的外在都是你的内心。
本质来讲,还是平台及平台上的产品竞争力所致。因为拼多多平台所传递出来的标签,以及平台上众多的划算产品,消费者自然会选择。正如我在上面说过,人又不傻,为什么要花更多的钱去购买相同品质的东西?
也是在2018年,拼多多上市了。拼多多上市之后,我发现很多行业媒体,财经媒体,就是我们的各种互联网大佬也在不同的场合,或多或少的谈到它,很多人会认为它不可思议,甚至有篇文章的标题是:《拼多多上市,丢人丢了美国》。我一直都没明白过来,拼多多上市和丢人有什么关系,又和美国有什么关系?
在我看来拼多多不丢人,拼多多有什么好丢人的?拼多多的上市可能更加符合我们的国情,而且还只是一部分国情,你要记得,当这部分群体上网购物的时候,还有很多人没有做到上网购物。此外,无论是消费升级和消费降级,表面上是价格的高与低,联系到拼多多,我个人感觉,本质上是我们的消费者更理性了,理性是一种求好的精神,用现有的钱拿到自己想要的品质生活,就是一种间接的“消费升级”。如果你还站在外围讥讽,那我只能说,你还不是一个人家想要的客户。
它也是值得每一个互联网从业者和每一个互联网公司去思考的对象。它不偷不抢,从整体来看,它做的也是合法生意。凭本事赚钱,还能赚钱,你为什么又要鄙视它?有些人总是揪着所谓的“假货”不放,好像拼多多就不应该存在一样,没错,拼多多上是有假货,也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我从来不认为,拼多多就因为这个现象的存在而放弃上市的梦想。每个人都有梦想,每家公司也有自己的算盘,你不能因为你的梦想比较有情怀,你就要求别人的梦想也同样具备情怀,这是一个非常不负责任和非常自私的想法,这就如我们在媒体上和互联网的各个角落里所看到某邻国一样,人几乎一个表情,连走路都很像。如果世界和生活单纯成这样,你是不是又开始同情和嘲笑了?关键是同情并不能当钱花还很廉价,而嘲笑本身是对尊严的挑战。就是因为拼多多没有做到某些人期望的样子,为什么卖这么便宜?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而且明知道可能是假货,大家还乐此不彼的在拼?难道这些批评者真的不明白?批评是很容易的,站在自私又自利的角度你怎么说都是对的,关键是,为什么不能更加开放更加平和的来看这件事。拼多多并没有得罪谁,也没有想过要让某些行业某些人难堪,它只是做了这么一件事,而且还从这件事中赚到了钱,关键是还上市去了,这让有些人很不爽,总感觉人家做的事情就是不入流不上台面的事情。但谁又想过一件事,既然这么不入流的网站,还有那么多人热衷,是消费者真的不知情?还是我们的消费者本身就没有批评者那么高大上?做人做事,不要把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活资本强压到另一个群体之上。我记得黄铮在有一次接受采访的时候说过一句话:拼多多所要服务的是五环外青年。五环内的人是无法想象五环外的是怎样生活乃至怎样生存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每家公司也一样,不要总是以批判和添堵的眼光去看待发展中的事物,它没有错,如果有错,也只是监管不力的错,与其它人无碍?消费者不是傻子,他或许很清楚自己在干什么?如果我们再放大一点,你会发现拼多多的现状可能真实的反映了我们的生活现状,不是每个人看起来都高大上,如果有,我相信也仅仅只是一个群体,而这个群体并不能代表所有人。
这个社会奇葩点在于,真正脚踏实地做事的比不过到处吹牛逼忽悠的,至少拼多多不是!我,仍然会为脚踏实际做事的拼多多点赞,至少当前是这样。
如果再呼应《西虹市首富》里的王多鱼,我会说,有钱真好。当消费者有钱了,拼多多上的产品可能就是另外一个样子,而不是某些批评者口中的假货,更不会让某些批评者高高在上的自我良好,这是错觉,是病,得治!
我们总结起来看,就会发现,拼多多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它出来的时候有微信的支撑,就是一个分享的动作,让其可以快速扩张;其次,我们今天所面临的消费升级,一方面指消费者,另一方面则是企业本身。今天的企业竞争远比我们想象中要复杂,因为你不再是一地一域,你面临的是全国乃至全球,任何一个好产品,放置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你就会发现,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最后,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今天的中国企业,无不面临产能过剩,什么是产能过剩,直接一点就是供大于求,消费者不是没有钱消费,他只是在对比在选择,尤其是碎片化时代到来,信息的传递和传播速度会比以往更快。当消费者接触大量信息的并进行对比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消费者不傻。
做产品的人,首先要承认一点,消费者不是傻子,当然消费者也不是100%的专家,但并不代表消费者没有脑子,消费者仍然是精明和理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