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学院教育的最大软肋:很难培养出真正的高层管理者


 【商学院教育的最大软肋:很难培养出真正的高层管理者】

当今的绝大多数(如果不是近乎全部的话)商学院和管理学院最大的软肋是:其课程设置和讲授,只适用于培养职业经理人,而不适合培养企业的最高管理层(更不用说培养企业家了)。即便是商学院或管理学院中设置的“高管教育项目”(EDP项目)、EMBA项目也是如此,培养的更多是高阶职业经理人而非最高管理层。

原因何在?

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商学院的课程是分学科设置和讲授的。不同专业、不同系别、不同课程都是按照各自的系统和逻辑在讲授,而很少考虑与其它专业或学科知识的交叉、互动与关联。比如,在大多数商学院中,战略管理和财务、运营、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的课程都是分开传授的,好像战略的制定、执行不需要其它职能的支持与配合似的。分别学习各门课程的学生,也很少能够真正理解自己学习的这些课程,到底是如何对企业整体的运营管理产生影响、发挥建设性作用的。

但是,真正担任过企业高层管理者的学员都会知道,在企业中,各个业务与职能部门不仅需要相互合作、密切协同,而且互动频繁,而当今商学院这种竖井式的学科设置和教学方法,使得即便最顶尖的商学院也难以有效满足企业在培养高层管理者方面的现实需要。

当然,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在自己的课程体系中引入综合性的企业运营管控类课程(即:把企业作为一个完整的运营系统来看待的课程)之外,还需要引入真正具有丰富的企业高层实战管理经验的老师来讲授这些课程,同时,要求各专业课程的老师能够建立起企业运营管理的整体视角,在这个整体视角的指引下,讲授自己的专业课程。

如果商学院能更有效地解决好这个问题,它就能够在与同行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而对于那些社会管理培训机构(包括企业大学)来说,这也是他们对现有商学院(包括那些知名商学院)实现成功逆袭的最佳切入点。

 

【程建岗: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MBA校友导师、人力资源管理协会常务理事;清华大学职业经理训练中心“整合实效管理”首席专家;[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