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润与圆润


滋润与圆润
喻建国
滋润反映的是一种物态,当物体不干燥、饱含水分时,这样的物态就被人们称之为滋润。汉·王充《论衡·是应》有曰:“彼露味不甘者,其下时,土地滋润,流湿万物,洽沾濡溥。”宋·沈作喆《寓简》卷十有曰:“傥遇阴云,表里滋润,信宿然后乾,色正赤无疑矣。”《论语·颜渊》有曰:“浸润之潜。”宋·朱熹集注:“浸润,如水之浸灌滋润,渐渍而不骤也。”清·李渔《慎鸾交·久要》有曰:“露瀼瀼滋润得花如绣,月溶溶滉漾出地如浮。”
滋润所反映的物态是一种良好的物态,说明该物体处于良佳的状态中,反之若说某物体处于干裂中,也就是该物体处于非滋润状态中。干裂也是一种物态,物体因干燥而开裂,如涂层破裂时出现细碎裂纹的现象。干裂缘于缺乏滋润,若能增加水分,干裂就能够避免。增加水分就产生了湿润,干燥去也,此外对于人体也可用食物或营养品来产生滋润作用。
圆润也是一种物态,它反映的是物体圆而光滑,饱满而润泽。在文学和艺术上也指技法圆熟流利。元·虞集《题赠叶梅野原序》有曰:“集尝见故家有藏徐熙墨杏花者,用笔圆润,有篆籀法。”圆润更被心理学用在成熟心态的一种表述上。圆润,无棱角相处,两面有相对运动时,摩擦不是平面滑动摩擦,而是滚动摩擦,因此摩擦系数很小;液体进入固体中,慢慢地,柔柔地,介入两个接触面间,使两个接触面无真正的直接接触,固体由于液体的自然介入,使其色泽、辉度、柔性发生了具有亲近性的变化。
        圆润,个体待人接物时,消饵了锋芒毕露、针锋相对、咄咄逼人、气势汹汹、狂傲不羁,而代之以无凹无凸、成熟恬和、柔软宜人、心平气和、谦虚恭让。睹之,普普通通,却是极高水平的普通;阅之,平平常常,却是极不简单的平常。淡淡地,缓缓地,似不握而在握,似非进而在进,似无为而有为,见而不显,闻而不刺,抚而不觉,听而无扰。科学幸福观中有运谐一元,运谐中又有圆润一元,可见圆润在人间幸福中举足轻重,个体若能对圆润的形象圆润的机理圆润的操持日有所视日有所思日有所行,这谐也就会悄然而至。
存在因为缺液而形成裂开状,使存在的整体受到分裂的威胁。在农耕社会中,因为耕地缺少雨水的滋润,耕地就会出现干裂的状态。在人们的心理状态中,如果长期得不到成熟的滋润,人的心理状态就会从次成熟向不成熟过度,枯涩就会向干裂演变。运庸会渐渐变为运糟。运庸是次成熟心态的行为展现,运糟则是不成熟心态在行为中的展现。
在人类社会迈向最高阶段的过程中,也就是人类逐渐摆脱次成熟心态和不成熟心态的过程。这将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