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狠狠地收割了中国一下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事件年年有,然而今年瑞幸咖啡这起造假事件,实在是让人大跌眼镜。

瑞幸造假事件曝光后,很多中国网友表示瑞幸收割的是美国资本,是用外国资本补贴中国人喝低价咖啡,瑞幸甚至被冠以了“民族之光"的称号,殊不知,瑞幸及其背后的资本集团,此次真正收割的是我们中国、我们中国人!

瑞幸咖啡,熔断多次,刷新历史不说,更重要的是对正在挖空心思反华抹黑中国的美国来说,送上了“中国数据就是造假”的有力证据。其创始人团队通过“无人零售“概念再融资、股票质押等一系列资本操作早已赚得盆满钵满,只留给股民一地鸡毛待收拾,那么多拼命奔跑的中国企业、中国人民,无形中被瑞幸咖啡这一粒老鼠屎扣了一锅臭黑汤!

瑞幸,狠狠地收割了中国一下

 


抛开国内股民中也有不少买美股者不说,单从瑞幸事件从产生的直接连锁反应来看,遭受直接损失最大、最无辜的,首先不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投资者,而是瑞幸遍布国内的几千家店面,可能很快会陷入囧境,甚至难以维系的国内加盟商,尤其是中小加盟商,无法领到工资的中国员工,无法收到货款的中国供应商,无法偿还贷款的国内银行,以及在全球范围内信誉受损的全体中国人。
瑞幸此次巨额造假事件,不要自欺欺人地说什么民族企业收割外国人、外国资本,而是早已通过投了巨额保险等措施准备好退路的股东,通过利用全球最大的中国市场、无视勤劳善良的中国员工、践踏中国国家信誉谋取利益的又一次实践而已!
只能说是号称生活场景数据服务商的瑞幸及其背后资本,不仅收割了中国加盟商及中国员工,更狠狠地收割了中国国家信用!

瑞幸启动2500万美元巨额董责险理赔,国内多家保险公司参与承保,这个巨额损失的锅,还是要由中国人民来背?
熟悉资本操作套路与方法的瑞幸咖啡,早在赴美上市前就投了总保额高达2500万美元的巨额董责险,以中国平安为首的国内8家保险公司以“底层共保体”的形式参与此次承保。保额1000万美元。中国平安产险作为“底层”首席承保方,承保底层份额达到30%。
瑞幸这番操作,巨额损失的锅就能甩到中国人民头上吗?要知道保险公司的钱可都是广大中国人民的血汗钱。以安全保障著称的保险公司,自然有完善的监管理赔制度,业内专家表示董责险并非万能,对被保险人的故意违法行为,保险公司可以拒绝承保。
这样看来,恐怕瑞幸的如意算盘要打空了。之前做到了依靠资本实现商业模式成功,如今想要再次依靠资本翻身想来没那么容易。
现有的线上线下数据生态、新式零售等良好布局,或许还存有一丝可利用的希望之光。不知在瑞幸咖啡咖啡这场资本大戏中,下一个出场的会是接盘侠,还是资源整合者?

很快,瑞幸咖啡造假后遗症就来了,美国拟出台《中国公司监督法案》,给在美中概股和中国资本市场头上高悬一柄利剑,因为这个法案的核心一条就是美国假借瑞幸造假为理由,要求允许美国会计行业自律组织PCAOB(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 Public Company Accounting Oversight Board)审查所有中国在美上市公司的会计底稿。
在当前中美关系艰难复杂的敏感时刻,这给我国跨境监管出了一道两难选题。一方面如果我们不尊重美国参议院通过的《中国公司监管法案》,那么一旦法案签署,不开放审计,三年内所有中概股就可能都要从美国股市退市。另外一方面,如果我国开放审计,那可就是大大的丧权辱国!
如果中概股被迫从美股退市返回港股或A股,从长期来看,对我国壮大资本市场,成为全球最大最具吸引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从事件目前的冲击来看,已有多家中概股,如网易、京东、阿里巴巴等相继选择低成本二次港股上市的方式实现回归。
对中概股及我国相关政府部门等短期造成的冲击,中国上市企业的信用损失则是眼下要面对的现实挑战。然而,从短期来看,这似乎是一个无解的难题。

瑞幸,被急于变现的资本绑架,还是被快速膨胀的野心绑架?
瑞幸财务造假事件曝光以来,如同我们司空见惯的剧情一样, 公告了对事件负责的相关个人及处置措施,有无其他内部协议及情况?我们不得而知。所知道的最新进展是,针对瑞幸咖啡涉嫌22亿财务造假一事,瑞幸咖啡董事长陆正耀在微信朋友圈发文表示,“我个人非常自责。无论独立委员会的最终调查结果怎样,我都会承担应有的责任。”
不可否认, 瑞幸想做一杯中国人喝得起的好咖啡,服务好中国人民的初衷是好的,事情发展到如今这个地步,是被着急变现的资本所绑架?还是被成功太快太容易冲昏了头脑?忘记了最基本的商业道德与商人诚信准则?
不要忘了追求商业成功固然重要,恪守基本的诚信准则及道德底线,实际上更加重要,只有这样才能走的更加稳健、更加久远,毕竟行稳才能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