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草堂記
明· 黄 淮
永嘉號佳山水。其崇大雄傑者,率多淪於幽逖;城居不能專其勝,環城內外,
可名列而指數者,其山有九。術者以其上應北斗,故名其城曰“斗城”云。
九山之清秀穠麗莫若華蓋,孤奇峭拔莫若積穀。華蓋據城之東,積穀由華蓋少
折而南,拱揖回顧,斷而複續,曲盡情態。郡學司訓劉朝縉甫居於兩山之間。北牖
洞啓,則華蓋之秀色森然鬱然,近可攬結;宴坐堂上,則積穀之清氣鬱鬱紛紛,排
戶而入。華蓋之頂有古松數十株,偃蹇盤錯,宛類虯龍。天風間作,則松聲怒吼,
若轟雷、若奔濤、若萬馬馳突,振撼林谷,聞者毛骨爲之颯竦;積穀之麓有龜湖,
泓渟瑩澈,可舟、可釣,可湘、可濯。沿龜湖東行數十步,有仙人之窟曰“飛霞
洞”。 嘗見丹光起於其隙,煥若霞彩,焜耀人目。景物可愛者,大略若此。
若夫朝雲暮靄,春雨秋露,雪霜之凝積,陰晴之蔽舒,變化倏忽,莫窮其狀。
朝縉之居,適據其會。不出戶庭而華蓋、積穀之勝概皆在目睫間,因名其堂曰
“两
夫人之恒情,處城市者厭喧囂,處山林者厭岑寂。常患不能相有也。今朝縉處
城市而有山林之樂,其所得可謂厚矣。然而,兩山之左右前後,室廬比櫛,居者不
知所以爲樂,而獨朝縉得之,何哉?蓋天下之事,有所重則有所輕。彼逐逐於利欲,
營營於垢紛者,雖有山不暇顧也。朝縉心地坦夷,神氣爽達,不爲形役,不爲物累。
靜觀天壤間紛紛總總,無非自得之妙。故於兩山也,仰而視,俯而思,豁焉有契於
中。蓋將與淵明採菊東籬,濂溪庭草交翠,同一天機之流動,豈獨景物云乎哉?是
則名堂之義信有其實,而無愧乎古人矣。
雖然,朝縉一士人也,自非際遇明時,優遊教職,籍祿入以仰事俯育,殆不知
能遂其樂於兩山之間否乎?是爲記。
編者註:
該記錄自《慎江文徵》卷二六;又見《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名世文宗》。系黃淮于永樂六年
(1408)於南京官舍所撰。《名世文宗》末尾有評云:“刻劃形容善於狀物其佳處,尤其見地之高。
該記已經存世612年了。《黃文簡公介庵集》所佚。拙編 2006年4月初版簡化補遺點校版《黃淮
文集》輯入第445頁。
另附《黃淮文集》與劉家相關目録詩文:25頁 送劉司訓(朝縉)33頁 和劉朝縉訓導韻;
34頁 和劉訓導“觀大駕臨南郊滌牲”34頁 用徐教諭韻并起句寄劉朝紳貢士 ;
47頁 劉朝紳教諭寄詩和韻以答; 91頁 “劉編修文集”後序
以上倡和詩文,足以佐證黃文簡公与劉家朝縉、朝紳兄弟之間深情厚意。
经“鹿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服务中心文化小组”成员热情帮助,继由现年72岁临海黄文华师傅摹刻《山谷老人刀笔卷》集字“两山草堂”四字上石如下:
为此,口占和前“七夕”诗韵七律一首,献给中山公园建园九十周年纪念!以记其事。
黄永陵 于温州知省齋 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