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创业驿站的应用场景规划(8月3日)


如何进行创业驿站的应用场景规划(83日)

 

全国各地都在做线下的“创业驿站”,而这种“创业驿站”基本就是创业孵化器的升级版本,假如可以做到连锁经营,定会产生巨大的市场价值与资本增值。这种创业驿站可以从酒吧、咖啡厅与茶楼之类的第三方业态作为线下资源。创业咖啡厅属于现代服务业。创业驿站是服务于创业项目以及创业的那些人的。

线下的应用场景必须与线上功能结合,以线上功能与场景应用为先导,进行线下的创业驿站的具体运营管理。线下创业驿站的运营必须充分尊重当今的人追求效率不拖沓的心理需求。核心原则是Be Here, Right now!此时此刻!要的就是现在。这样的应用场景是需要以高度发达的商业氛围为前提的,就是说需要有比较高的流动性,旅客是很好的传播群体。

 

投资于某地的文化,必然需要依托当地的历史,尊重当地的风俗,以贸易促进人际交流。在建筑与装饰必须在自我主旋律的基础上,尊重并融入当地的文化风俗,要尊重地方上的人群的情感上的与生理上的需求。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满足其他的需求。

首先是满足高净值人群的需求,比如结交达官显贵,拓展生意机会,抓住商机,满足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需求,做一些可以让他们感觉超乎生存基础之上的事情。

其次是满足专业人士的需求,比如在专业方面的背书,在专业领域和公益视角上的形象树立与传播。

再次是满足市场团队的需求,在激励方面做到实至名归。当然那要建立在有成熟的商业逻辑和营收模式,在市场上做到知己知彼之基础上。也可以建立相应的联盟型的组织,分享彼此的资源。

 

浮躁与沉淀,奔波和深耕,这是两个侧面的事情。有些人适合某一项,有些人一项都做不好。

我们的核心是打造集成式的计时办公的创客空间,为虚拟团队提供线下支撑,而具体为实用性的功能集成化的软件平台,面向咖啡厅、快餐店、酒吧、茶馆等应用场景,实现计费统计结算功能,活动执行功能,可以实现附近的搜索功能,时间管理、财务管理与行程共享功能。

当然,并不是所有功能都同步开通,即使开通,也未必会被每个人所用。就如能充分用到手机所有功能的人,真的是凤毛麟角,通常最基础的功能也就是那有限的5项,3项甚至只有一项。而通常以一项单一的功能去打市场,会最快速地跑马圈地。

但是也不要试图去讨好每个人,而需要把市场进行更为精准细分。不仅是个人,也包括他们所卖的产品与服务,甚至平台和团队。

 

当所有功能都关闭的时候,就是免费的,应用什么功能就支付什么费用,费用可以按次计费,也可以按月计费,也可以按年计费。但是什么功能都不用的人,这个软件小程序也是浪费时间。软件的功能需要实用,并且会被人使用。让他们至少使用其中的某一款功能。

具体的结算方式,可以用人民币方式,也可以用虚拟代币方式。这个就是针对线下休闲场所的嵌入模式。通过二维码方式扫码进入。预约、取消、转让、结算等等。可以开启自动支付功能现场结算,也可以挂单并稍后手动支付。这个可以称为休闲空间的即时点餐服务软件,稍后支付每天提醒一次。

 

核心是搜索功能与自动添加功能,而每个人都可以拓展开通线下的应用场景,结合所开通的线下场景领取相应的报酬。一切都以计时服务作为基础。到了某个应用场景,即立刻进行匹配,服务人员即送上免费饮料,并可以自由点餐。当然主要是休闲食品和不经加工就可以食用的食品。

等车等人的时候,也可以短暂停歇。可以用配对功能,与别人分享自己当下或者未来的一段时间,或者一个周期之内的某个特定的时间段。让自己的垃圾时间因为与别人分享而产生价值。而这个以一对一为基础,以一对多的方式来换取最大的价值。

线上小课堂的功能,可以让你的价值与更多人分享,被更多人利用。你对别人越有用,价值就越高,让你的粉丝翻倍。设定你专注的领域、设定你的话题、设定你的话术、设定你的节奏、设定你的规模。

贪婪,虚荣、智慧、浮躁,这些都是人性,但实际上,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要不至于迷失自我,就需要将这些作为工具去跟别人交流,戒除这些对自己的伤害。

 

谁用?也可以发挥人脉相传的功能,学生与在职人员,也可以有额外的收入,不必追求形式上的打卡签到,而更多地是实用性和交易性,形成O2O的圈层和虚拟团队的行为与日常管理。

企业层面的应用,核心是进行虚拟团队的管理,而渠道与场所型的是应用分润。把分润给与相应的渠道和终端,用刷脸支付方式。支付的是数字化的积分,每个渠道终端都是可以套现的。

要实现企业级的应用,只需要开通企业管理通道,企业管理通道是以批量订购数字货币的方式,并给与不同子账号的方式来进行分配,开通不同的级别,需要不同的保证金,最终结合所使用的时间与功能来进行结算。

 

在财务方面,保证金之外可以任意消费。在第三方消费,按照一定比例来分配,就是说线下形成消费的,不仅不需要支付租金,反而可以在消费的情况下,线上平台享受消费返利。这就是社交新零售在创业驿站的应用场景上的投资型消费。

那么为什么线下的终端愿意合作,或者不至于剥夺相应的分润呢?

首先是线下终端有高峰时段的自主选择权。线下终端都可以在每天自主选择4~6个小时的高峰时段,在这段时间不接待来自平台的顾客。会员在每天高峰期会被限制或者禁止使用,如此就不形成竞争关系,不会导致线下的合作场景利益受损。

其次是为会员套现而得到手续费的分润,这部分套现的手续费,可以现金方式结算,也可以享受电子积分赠送,作为服务费,更可以得到平台的统一实用产品作为礼品发放,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冲抵举办主题活动的相应门票费与报名费。

第三是可以得到平台的宣传推广,推广排名比较靠前的可以优先获得客户流量,从而提高场地的使用密度,基础是针对个人提供的服务,在那之上是企业层级的服务,在企业层级之上是终端服务中心层级的服务。针对他们提供从图书到课程、再从咨询方案的制订完成,到具体执行的服务。

这种从虚到实,从现在到未来的服务,都是用来实现未来五年目标达成进行结盟的必要手段。

 

当然,线下接待也可以得到来自企业的服务费用分润,具体表现形式是计时租用场地的费用,所消费食材和服务的费用,只有纳入这个体系,并排名靠前的终端,才会优先得到相应的企业层面的服务分润。

这个保证金不仅是资格,而且是投资理财,至少可以做到年化比较高的回报,就是说其投资回报因为有线下的实体店为依托,所得到的回报远远高于其存到银行的收益。

保证金是随时都可以退回来的,没有风险,所以这个保证金的数额要尽量少,相当于年度收益的5%,就是说预先估计可以带来的额外收益,比如10000元,则两年的保证金为1000元。保证金可以折抵平台的相应服务型收费。挂牌费用和培训费用、资料费用、宣传费用,按照主题而定,年度的回报不低于1万元,所提供的服务不低于2万元。这个可以细化。

 

场地环境氛围、专业顾问咨询等等,都是可以用来收费的因素。嵌入式的起步阶段,参股性的发展阶段,控股权并购的资本运作阶段,那要先对自己有清晰的定位,供应商的贴牌生产(打造品牌影响力)等等。我们要做的是线下场地,还是线上的数据?是衍生产品的发行与价值叠加,还是那些人和机构平台的增值?

显然,我们不应该以物化的产品和服务为核心,而应该围绕一些人、一些场景、一些机构与平台的价值提升为核心目标的。

 

价值评估体系以及电子积分的应用规划是最基本的核心。那些价值评估体系需要经得起推敲,就是定期体检,而这种体检的绝大部分(比如80%)是以在线问答问卷与意向调查为主题的,20%是具有个性化的信息收集与整理的。让人能看到自己的价值成长轨迹。

数据统计的从快速到缓慢,所面对的成熟型的合作伙伴,从五年目标到双年目标,再从年度目标到半年目标,转型与微调,线上服务仅仅是分类,更重要的是线下服务。而线下服务就牵涉到主题性、针对性的、个性化、阶段性的服务。

未来价值,以人为主。但是要让个人价值提升100%,变数很大,还是需要以企业和渠道终端为主,以团队价值发挥为手段,那就是业绩与团队倍增。团队倍增就意味着业绩倍增。业绩倍增就意味着收入倍增,收入倍增就意味着价值倍增。可以导入个人估值的概念。

 

贾春宝

202083日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