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看《以家人之名》吧,俊男靓女加上精湛的演技和精彩的剧情,所以很对大家的胃口,虽然最近评分有所下降,但是其中一些感情却足以激起大家的共鸣。
——凌霄,妈妈为了出门打麻将,把年幼的凌霄和妹妹锁在家中,前一秒,他还宠溺地给妹妹剥爱吃的核桃,不曾想下一秒妹妹就被核桃卡住,他惊慌失色,想找人帮忙,却发现门被锁得死死的。他声嘶力竭的求救声也被淹没在滂沱大雨之下,亲眼看着自己最爱的妹妹死去,对一个6岁的孩子是多么残忍!因妹妹的意外事故,他产生了负罪感,原本该成为他依靠的父母,却终日在指责、谩骂中推卸责任,逼他独自成长。
妈妈没做饭,他懂事地自己泡方便面;妈妈大半夜让他出去,他没有一句怨言......那个在父母猛烈咆哮声和物品哐当声中把头垂得很低的孩子,明明有家却被逼成了懂事的“孤儿”。
——贺子秋,从小和妈妈相依为命,即使他乖巧懂事,依然被妈妈当作累赘扔给了
——李尖尖,虽然父亲很爱她,但是小小年纪也有失去母亲的失落和心痛,因为怕父亲担心,只能偷偷的去想念去世的母亲。
在一定的机缘巧合之下,三个原生家庭都有缺失的孩子被拼凑在了一个“家”里,彼此相依,各自用“懂事”来抚平自己内心的伤痕,压抑着他们这个年纪本不该有的苦楚。
【如果可以任性被宠爱,哪个孩子愿意在委屈中变得懂事?】
有一种懂事,是孩子天生性格使然,他们从会说话开始就像一个暖宝宝一样,对自己爱的人体贴入微,性格温顺,如果你也拥有一个天然懂事的孩子,那可真的是捡到了一块“宝”啦。
不过更多的孩子懂事是“刻意懂事”,或者说是太懂事,甚至是超越了自己年龄的懂事。
曾看过一期《少年说》,女孩杨栩楠,就是这种太懂事的孩子。
住校期间为了不让父母担心,从不主动给他们打电话,自己会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到最好;为了不让父母失望,会把自己的小任性和小情绪全部都藏起来......
她边说话边倔强抹眼泪的样子,太让人心疼,她在写给弟弟的信里说道:你不必那么懂事,只需要单纯快乐就好。
是啊,如果可以任性被宠爱,哪个孩子愿意在委屈中变得懂事?
【把孩子教育成了“大人模样”】
父母本来是孩子最踏实的依靠,希望可以肆意欢笑、任性撒娇,可是太多的父母成了孩子“你要懂事”督促孩子过早成熟的的紧箍咒。
马伊琍是一个女强人,对女儿爱玛的管教也非常严厉,但一次直播中她却直言后悔给女儿下了这步“狠棋”。
因管教严格,爱玛性格特别温顺,平时只要一犯错,妈妈声音一大,立马认错:“对不起,我再也不敢了。”
马伊琍对此感到震惊,自己把孩子教育成了“大人模样”?
有一次发现爱玛和小朋友一起玩角色扮演,明明自己也想选当妈妈,却因不敢表达而被迫接受安排。
这就是在外人看来懂事、听话的好孩子,但马伊琍却发现美好表象的背后是爱玛越来越胆小,意识到问题严重后,马伊琍开导了爱玛几个月,才慢慢把她从压抑自己、取悦别人的“懂事”中拉了出来。
懂事不应是对孩子天性的压抑,更不是让孩子的退让,满足成年人的面子。
【失去自我】
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6、7岁以前的儿童会出现一种“自我中心化”的心理特点,他们甚至会把身边所有不好的事情都与自己联系起来,把错误归结为自己。
所以他们会越来越懂事,藏起自己的快乐和天真,去讨好别人,慢慢地失去自我。
家长要及时体察孩子情绪,面对太懂事的孩子,正确引导,帮助孩子破除这种性格给他们带来的枷锁和束缚。
中教数据库智能主编是服务杂志社、出版社的模块,将编辑部一键搬到线上,工作强度降低40%,工作效率提升65%以上,但是编辑、审核、排版、校对、定版等工作流程并没有减少,只是用更好的办法让这些工作做起来更轻松和方便。教育孩子也是如此,找对方法很重要。
中教数据库小编这么说,不是说家长可以对孩子进行漫无目的的放养,至少我们成年人要学会用爱和行动引导孩子去懂事,去体恤他人,但是别让孩子认为,只有“必须懂事”才能获得家人的赞赏和爱。
就像《以家人之名》中,虽然是两个大男人带三个孩子,但是他们却是用自己的责任和担当,给孩子们撑起了一把遮风挡雨的伞,让他们最终学会了互助、体谅、更重新定义了家的含义。
愿所有的孩子,可爱、自带万丈光芒,可以单纯、天真、快乐地好好感受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