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不喜欢垃圾,但是垃圾又是我们人类自己造出来的很让人“讨厌”的东西,很尴尬吧。
在家里,有垃圾桶,在小区有垃圾车,这些可以让我们及时清理掉没有用的垃圾。
但是,一出门,就开始放飞自我了。
很多景区负责人表示,垃圾收集一直是景区的老大难问题,每年的国庆长假等重要节假日,都会成为一些景区垃圾处理能力的“大考之日”,往往游客走后,留下满地狼藉。
在这种人流量密集的旅游景点捡拾游客丢掉的垃圾还算便利,只要多些人工就可以了。
但是在一些山区、悬崖峭壁、或者荒无人烟的沙漠、草原或者戈壁滩,游客遗留下的垃圾就太难处理了。
范围比较大,气候恶劣,这都给环境保护工作者带来一定的挑战。
比如可可西里这个本应该圣洁的地方,现在却也出现了好多污浊不堪的露天垃圾堆、垃圾坑。
我们一直在说要“爱护环境”,却又止于行动,但是好在有人已经开始很努力的去做这件事情了。
90后 河南小伙武相宏,因骑行青藏线时看到大量垃圾“心里不爽”,便辞去工作,带着自己的狗狗,前往可可西里捡垃圾。
7月至今,他捡了近2000斤垃圾;遇到不听劝阻的游客,他说很无奈。
月初狗狗因车祸去世,武相宏独自一人继续他的拾荒之旅……
感动吗?是很感动,然后呢?
中教数据库(学术数据库·稿件直通车·智能主编)小编认为,我们在感动敬佩的同时,更应关注的是如何处理那些垃圾以及如何提升游客环保意识,这都不是一个人可以做到的。
媒体报道的重点也在此,不要让舆论失焦。
中教数据库学术平台相关文献:
《敦煌资料中所见讲究卫生爱护环境的习俗》
《人类最后一片净土——青海可可西里》
《用生命保护可可西里到底意味着什么》
有人说,那我们就用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沿途安装抓拍摄像头。
这个办法倒是一个好办法,但是可可西里太大了,青藏公路太长了,得需要安装多少摄像头呢?这是一个很直接的难题。
再加上部分路段是没有电的,气候十分恶劣,摄像头能否正常工作也是一个难题。
有网友提议,可以使用奖惩制度,比如,若有车辆的行车记录仪拍摄到其他车辆乱丢垃圾,可以将之提供给公路的管理部门。
现在很多车辆都安装了行车记录仪,如果行车记录仪拍到了前车、后车,乱丢垃圾的视频,可以将之提供给公路的管理部门,管理部门一则可以根据这些视频,严惩乱丢垃圾者,包括高额的罚款;另外一方面,对于提供视频的人,则可以给予罚款额一定比例的奖励,比如较高比例的60%、80%。
这样的话,既可以维护公共利益,同时还让举报者有利可图,这样就起到一个环境监督和被监督的效果,或许可以对乱扔垃圾的人有一定的警示作用。
这些都还只是假设,在相关制度和措施出来之前,我们能做的事情可不仅仅是等待,爱护环境,清理垃圾的工作,我们可以继续前行,请从不乱扔垃圾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