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就班容易,颠覆往往很难。
上世纪90年代,摩托罗拉发布历史上第一款折叠手机,诺基亚也发明了全球第一部拍照手机。10年后,乔布斯宣布,苹果将重新发明手机。从按键式手机,到触屏式智能手机,就是一次彻底的颠覆。
在房地产界,20多年的发展,颠覆式的产品很少。以叠墅为例,最近两三年,武汉的叠墅越来越多,且同质化严重。叠墅,通常可以理解为伪装成别墅的洋房,想得到别墅级体验,多半是没有的。
市场上,多数的叠墅项目在control+C,control+V。同时很多叠墅为控制了总价、扩大市场,不得不压缩室内面积,相应地牺牲了功能和舒适性,室内空间变得逼仄。
很少有人思考一个问题:叠墅语境下的生活场景该如何呈现?
01
在国内,叠墅出现大概有十多年的历史。“禁墅令”发布后,独栋、联排、合院等逐渐退出主流市场,叠墅成为别墅市场主流。
在疫情后,人们的置业观发生很大改变,想要独立的生活空间。这种情况促使今年武汉的叠墅成交爆发。
目前叠墅市场上多为三叠6层,或两叠4层。下叠有花园,上叠有露台,中叠就比较尴尬了,只有阳台,电梯是共用的。面宽窄,私密性不足,仪式感缺失,好像是个插班生,和楼上楼下的朋友有点格格不入。
“墅”名之下,其实难副。
在叠墅进化的案例中,或创造更多室外庭院,或增加面宽,提升墅感与舒适度。在一线城市,叠墅重在科技与精装。在武汉,叠墅多在地下空间与夹层赠送。
进化升级容易,颠覆革新很难。颠覆后,市场能否接受;颠覆后,失败的成本有多高。这就更是难上加难。特别是当这种产品还处于销售的黄金时期,谁都不愿意冒险。
然而事实是,从使用者的需求出发,如何做到每一叠,都有私家入户花园和地下空间,这才是未来叠墅革新的主要方向。
02
在光谷花山,“花山花锦”的叠墅产品,就开始了它的“冒险”,发明全新的叠墅。
先看看它的上叠。
从侧面独立电梯入户,有一块独立的1F入户花园。在4F、5F,也分别有一个电梯口的入户花园。
这个上叠最特别的是,在4层有一个独立套房空间。传统叠墅的上叠,一般是5F-6F。这个上叠,相当于买一套上叠,多送一个酒店总统套房。这个私密空间,将是上叠的最大特色,也是武汉上叠里的唯一。
未来,上叠的业主回家,不会惊动中叠与下叠,完全独立的别墅体验,更私密。男主人晚上应酬,凌晨回家时,直接到4F休息,不必打扰家人休息。或者家里有重要客人过夜,可安排4F的客房,主宾皆有自己的私密空间,更自在。
也可以作为主人家庭空间的延伸,把这里布置成琴房、茶室,或者爱好收藏,不占用家庭的正常使用空间,还可以营造一个独立场景。
中叠,是最难做出别墅体验的,“花山花锦”的中叠让人眼前一亮。
这个中叠,也是从侧面另一个电梯独立入户,与上叠入户分开;在一层入户处、三层入户处,均有一个入户花园;电梯能直达-1F的地下车库;拥有南向双阳台。
以前,中叠业主养花养草在阳台上,空间小。如今,中叠拥有1F、3F两个入户花园,满足自己的兴趣,也不影响其他人。1F的入户处,是一方有花草点缀的花园。归家之路,变得赏心悦目;3F的入户花园,可改造成一个露天茶室。朋友来家小聚时,可以在室外泡茶。
下叠的花园,与上叠、中叠的入户花园不在同一视野范围内,私密性更好。以前,下叠的花园,像生活在别人眼皮底下。家里来什么人、种什么花,楼上的都看得一清二楚。而这里的下叠,生活更私密。
同时,每一叠都有地下空间,均有采光井,通风与采光较好。中叠也有自己的小区入户花园、空中入户花园。这个也是这款叠墅的创新。以往只有下叠有地下空间,下雨或天气不好时,上叠与中叠的活动区域就很小。
总体上讲,“花山花锦”叠墅的巧妙之处,在于加装两部外部电梯,这两部电梯的安放位置,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专属的立体交通创新,虽然增加了一定的公摊,但每户均能享受私家电梯,并且做到南北单独入户,私密性显著增强。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叠墅,重新定义了武汉的叠墅,每一叠都做到独门独户独院。
尤其是中叠住户,不必再面临同样容积率下,却要让渡空间给到上下住户的窘境。
对于叠墅使用者来说,生活更私密,不与其他人共用电梯,还能享受每户有院子的生活。
03
这个入户方式的颠覆,核心逻辑在于从人的需求出发,提升居住体验,让“墅质生活”名副其实。入户方式的颠覆,随之带来室内外功能空间的变化。
通过对叠墅使用者生活场景的洞察,这个项目没有做100平米以内的小叠墅,也没有做200平米以上的大叠墅。他们将户型尺度,控制在约112-168平米的舒适尺度范围。
以下叠约138平米户型为例,可以做3房含双主卧套房,也可最高拓展为4间卧室。尺度舒适,全套房级的配置,户型方正,短进深设计。
客餐厅面宽约6.9米,整个户型进深约8.9米。这个入户玄关画的有点小,但实际装修时,这一面墙,对开的玻璃门,整个面,都能直接进出花园。
与同类面积户型相比,一层L型布局,客餐厅与活动区一体化设计。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或餐厅旁,都能看到外面的宽屏风景。
餐厨空间尺度大,可改造为中西厨。在中厨外面,设置一个西厨岛台或酒柜;活动区可扩展为个性化居家功能或个人兴趣空间,比如钢琴角、儿童活动区、茶桌或书法桌、读书空间等。
一层餐厅上方的扩展空间,可改造一个大的书房或兴趣空间,或改造成一间大套房,与一侧的卫生间、更衣间打通使用。户型方正,没有浪费空间。短进深,藏风纳气。
颠覆者,往往是“外行”,跨界融合与匠心独运,带来奇妙效果。这种叠墅的设计者是铁四院。京沪高铁、武汉站、武广高铁、武汉长江隧道等,这些重量级的工程背后,都是他们。
铁四院旗下的房地产公司,不追求高周转与规模,是一家有创新基因的“小而美”的公司。在叠墅设计时,没有照抄市场上的热销项目户型,而是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更多考虑使用者的居住体验与生活场景,并以此为基础做了大量研发,用独栋的标准来建叠墅,只为给业主更好的别墅体验:
回家时,上叠与中叠,不再与别人共用电梯,更私密;在下叠,坐在沙发上或餐桌旁,窗外就是一个宽屏的风景画;在中叠的秘密花园里,女主人种满了自己喜欢的鲜花,或放一张茶桌,喝茶看书;在上叠,公司加班凌晨回家,不用惊扰家人睡眠,可以睡在4层的独立套房。
[后记]
“禁墅令”后,低密产品以叠墅为主流。这样产品成就很多中产阶级的别墅梦。
但市场上的叠墅与真正的别墅体验,有很大的错位与错配。
叠墅的创新,条条大路通罗马。“花山花锦”的叠墅,从室内电梯入户,改成室外两部电梯独立入户。入户方式的改变,就像手机从按键模式,到触屏模式的颠覆。并在此项颠覆的基础上,彻底颠覆了叠墅现有的居住体验,创造出一种类似独栋别墅的居住体验。
这个项目,从室外电梯到室内空间布局等产品细节的所有改变,都是以一套用户思维与逻辑体系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
同样的试卷,大多数人copy标答,偏偏就有人不拘一格,亮出绝招。是天赋使然,也是苦心孤诣。
这才是这个叠墅值得同行借鉴的地方。
文|杨光华(地产写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