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猪的利润=2瓶茅台酒?卖猪真的比卖房赚钱!


 最近我发现了好多有意思的现象。

 

互联网巨头们热衷卖菜就算了,房企还跑去养猪了?

 

 

前两天,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表示:“今天房地产转行做养猪的,我们简单地算了一下全国超过1000家。”

 

 

我不信,特意去查了一下,不得了,中国有超过1,400家经营范围同时包含“猪”和“房地产”,而且,其中有60%以上的企业是近5年才成立的。

 

买菜的时候,我们都知道,猪价贵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实了。


可是养猪的企业到底有多赚钱,它是不是比房地产来钱还快,你还不知道吧?

 

在今年11月5日发布的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牧原股份秦英林家族靠养猪,以1474亿元的财富值位列榜单第14名,他的身后是美团王兴和刘强东。

 

只用养个猪就有1000多亿,换你你不愿意啊?这不比搞互联网轻松多了吗?

 

再去看看牧原股份三季报,就可以算出来,牧原每头猪的利润超过1700元,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一头猪的利润,等于,两瓶茅台的利润。

 

 

看来雷军预言家石锤了,风口上真的全是猪。

 

收益如此可观,难怪万科、恒大、碧桂园也坐不住了,都在找养猪事业部负责人。

 

 

那他是为什么会有如此高的利润?

 

因为猪肉的需求实在是太大了,但供应又不稳定。

 

 

一直以来,国家的猪肉供应的两大来源一个是农村散养,一个是进口美国猪肉。

 

农村散养就不用提了吧?那时候,家家户户都开始养那么4、5头猪。除了自家一定会留一两头在过年的时候杀了给自家用,多余的一般就会在合适的时候拖到集市上卖了。

 

后来国家经济发展起来了,为了环保,禁止农村小规模养猪,养猪场报批手续一大堆,成本陡然上涨,农村小家庭哪负担得起。

 

再接着城镇化进程开始了,农村人口逐渐减少,地也不种了,都想去城里过更好的生活。说白了,我在农村养三头猪虽然能赚5000块钱,但付出的精力远高于赚的钱。你说我还会回去养猪吗?

 

你想,我去城市里上个班,一年肯定要赚几个5000。我难道只为了赚这5000就留在农村吗?


不比养猪来的香?

 

 

再加上非洲猪瘟、鸡瘟这种疫病风险太大,农村小家庭根本无力负担,慢慢的,养猪这个事,就开始集中到有关系、有实力、有资本的企业手里。

 

再看看另一边,虽然美国规模化养殖让猪肉的价格远低于国内,仅仅10元左右,就能压制国内猪肉价格的过渡上涨。

 

但是,美国正在跟我们打贸易战,明里暗里要卡我们,猪肉这种口粮大事,国家怎么能允许长时间被国外所把控。

 

因此,不用讲,国家肯定要迅速解决填补这个猪肉的缺口和农业标准化可控制化的问题。

 

养猪行业不进行规模化、标准化和智能化是不行的啊。

 

所以,非洲猪瘟以来,国家就已经开始对生猪养殖生产给了大量的倾斜政策,2019年的标准是这样的:生猪养殖规模3000头以上的,补贴80万,就算你只养个500到999头的,也有20万的补贴。

 

再加上对养猪用地、集体土地等的灵活管理,还有鼓励贷款的政策,那些已经被高负债压累了的房企怎么舍得不入场“养猪”呢?

 

 

你是不是觉得说扩大了生产,单个企业竞争力不高,那么就意味着猪肉会降价?

 

要我说,肯定会涨价,如果是十几年前,农村家家户户依然可以自养猪,那么价格才有可能会降下来。

 

因为养猪集中化了,现在可以更好地操控猪肉价格了啊。

 

 

以前养猪是分散化的,这种格局是不存在作价的可能性的。

 

现在国内已经演变成三大养猪企业互相撕扯了,猪肉价格掌握在企业手里是必然的。

 

我们甚至可以想象,如果有一家养猪大企业,因为他们预判接下来猪肉价格要涨,就说要稍微滞后出栏。

 

按一头猪赚1700元、出栏上万头来算,只需延迟几天,是不是就可以轻轻松松的多赚上千万上亿?

 

你还没看出来吗?

 

猪肉价格的上涨是必然的,不管是国家政策的扶持、还是资本觉得有利可图,作价条件已经具备了。

 

你也可以理解为,各行各业都是大哥把小弟干死,然后变成人为控制的供不应求。

 

不过,我其实要告诉你的是,虽然大方向上猪肉价格必然是上涨的,但是房企进入进来,其实真的是为了延缓猪肉价格上涨进来的。

 

为什么?

 

因为他们可以帮助控制住猪肉价格,控制住cpi,这样就可以继续低息炒房。

 

猪肉上涨是一件必然的事情,但是现在超过1000家的房企老板来养猪,你觉得短期内猪价还会上涨很猛吗?


但是问题来了?你想想, 唯利是图的资本家会这么好心帮老百姓省钱,控制猪价吗?


显然不是,你再细品,1000家房企进场养猪,暂时稳定猪价,当他们的猪越养越多,多到足以控制市场的时候,他们是不是想卖多少就卖多少?


说的我都心动了,我得好好准备去养猪了。

 

你觉得养猪怎么样?评论告诉我,我们一起讨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