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打枪坝水厂塔


  打枪坝水厂纪念塔

  可望而不可即,重庆第一座水厂纪念塔隐藏在绿树青藤与崖壁住宅楼之间与世隔绝。

  在兴隆街临街进入山城第三步道两车道的公路,有一面水厂纪念塔的文化墙,恰好问停在路边的司机朋友:“水厂纪念塔在什么地方?”,“你转身一看,山头就是!”,果然在住宅高楼与绿树、植被之间,隐隐约约看到一座塔顶在崖壁住宅楼与树木簇拥水塔,四周绿树青藤,住宅环绕,围墙隔离,这种与世隔绝的保护倒是勾起游客好奇心。

  史料载,水塔所在的水厂是重庆第一座自来水厂,水厂内的打枪坝水塔也有近百年历史。水塔位于七星岗鼓楼巷一片民居之间,外围有围墙隔开,周边树木、障碍物遮挡,即使到了海拔300米打枪坝水厂纪念塔小广场及水厂附近,走到水厂的位置也很难看清水塔全貌。然而,在山下山城步道入口处的文化墙旁,这个角度恰好能看到水塔的“庐山真面目”。据说,到了晚上,水塔更是一道不错的风景,站在文化墙附近抬头就可以看见矗立百年的打枪坝水塔。

  打枪坝水厂纪念塔也是水厂的水塔,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七星岗领事巷附近的打枪坝自来水厂净水池南侧。该塔整体建筑材料结构以砖石为主,塔身表体由水泥沙浆以及瓜米石组成,建筑形态略带欧式,属折衷主义建筑风格。该塔大体分为三层,塔底为圆形,直径10.5米,东、南、西、北四面均有五步石梯,石梯两边有花台,底层共有立柱16根,二层为圆形石垒,三层为方形,由16根立柱组成,顶部设有避雷针,后期还增加了航标灯。建筑面积120平方米,占地面积50平方米。塔底南面立有石碑,为纪念水厂创始人税西恒而立。此塔虽然不大,但形态乖巧,成为当年重庆一景。1937年,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伍圆钞票,其正面就用了这个水塔的图案。

  重庆虽说拥有两条大江,用水却是十分困难。除了有极少几处水井外,都只有到两江去挑水,因而形成挑水业。史料记载,清末民初,重庆城的挑水工约有6000人,到了20世纪初,城区的挑水工已达万人之多。所以,重庆城以“水巷子”“水市巷”为名的街巷不在少数。

  据民国《巴县志》记载,1926年重庆商埠督办公署一成立,督办潘文华就提议兴办自来水工程。次年春,成立了重庆自来水筹备处,后又改组为重庆自来水公司。所需工程款以商界募股、房捐附加、马路经收货股附加以及刘湘应还之戊辰贷款为主,官督商办。经实地勘测,决定在大溪沟观音梁嘉陵江边取水,进行初步处理后,再输送到打枪坝进行净水。整个工程委托华兴公司承包,设备在德国西门子公司采购。由德国留学回来的税西恒担任总工程师,负责整个工程的设计及施工管理。

  当时,整个西南都还不能生产水泥,税西恒便用条石代替钢筋混凝土,用来修建厂房与水池、水塔。税西恒不辞辛苦,事事亲历亲为,现场指挥,确保了工程质量和进度。一次,他在现场检查时,走上一块跳板,哪知那跳板突然断裂,他重重地摔在正在修建的水池中,跌断了三根肋骨。后经抢救治疗,才逐渐康复。工程从1929年2月开工,到1932年1月建成通水,花了近3年时间。该厂是当年四川第一家自来水厂。当那散发着漂白粉味道的清水流到城中,市民们欢呼雀跃。打枪坝建有过滤水池5个,每个每天能够过滤原水10000吨。净水池两个,能储水4500吨。虽然在大溪沟已经进行了初步处理,但依然需要沉淀。过滤池里沉淀的泥沙,要经常进行清掏,同时还要对水池进行冲洗。由于过滤池和储水池基本在同一个水平面上,水没有压力,清洗水池的进度就很慢,影响了制水。要快速清洗,就必须加高水的压力。于是,就在那水池边修建了一个水塔,将水抽到水塔里,以解决冲洗用水的压力问题。那水塔同时也作为修建自来水厂的纪念塔。

  目前,纪念水塔以及一栋一楼一底的原水厂办公楼得以保存。作为我国最早自己设计和建造的自来水厂,此处文物反映了民国初年民族事业的进步以及爱国知识分子的智慧,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科学技术和建筑艺术价值。2008年由重庆市政府公布为近现代优秀建筑,2009年由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文献:

  1、打枪坝水塔到底“藏”在哪儿?来源:渝中发布

  2、打枪坝水塔在哪儿?探秘山城步道水厂纪念塔的文化墙来源:重庆晚报-上游新闻

  3、打枪坝水塔到底“藏”在哪儿? 来源:微渝中

  4、探秘山城步道水厂纪念塔的文化墙来源:重庆晚报

  5、「珍贵档案」打枪坝水厂纪念塔:见证重庆第一座自来水厂落成来源:渝中报

  6、重庆第一座大型自来水厂塔已经87岁了,设计师骨灰安葬于塔旁  来源:上游新闻

  蔡律综合  2021年10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