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益峰
1、孝静成皇后简介
清宣宗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1812年6月19日-1855年8月21月),刑部员外郎花良阿之女,清文宗咸丰帝养母,议政王、和硕恭忠亲王爱新觉罗·奕訢生母。
道光五年(1825年),博尔济吉特氏选秀入宫,初封静贵人,道光六年(1826年),晋封为静嫔,道光七年(1827年),晋封为静妃,道光十三年(1833年),晋封为静贵妃,道光二十年(1840年),孝全皇后病逝后,晋封为皇贵妃。
孝静成皇后
道光三十年(1850年),道光帝驾崩,奕詝继位,为咸丰帝,尊为皇考康慈皇贵太妃。咸丰五年七月初一(1855年),晋尊为康慈皇太后,同年七月初九日薨逝,葬于慕东陵。经同治、光绪、宣统三朝累加谥为:孝静康慈懿昭端惠庄仁和慎弼天抚圣成皇后。
道光二十年(1840年),孝全皇后死后,皇四子奕詝,也就是后来的咸丰皇帝,由其代为抚育。
咸丰帝继位后尊封孝静为康慈皇贵太妃,极尽孝养。咸丰五年(1855年)七月,孝静病重,在恭亲王奕訢的催促下,咸丰才去探望这位已病入膏肓的养母。期间奕訢表达出养母不得皇后尊号死不瞑目这一意思后,才勉强应允晋升养母为孝静皇太后。
2、慕东陵
慕东陵,为妃陵升格的后陵,所以无论地理格局,还是建筑规制,都不太符合皇后陵寝的要求。
咸丰皇帝,对孝静皇后和其儿子恭亲王奕?,一直比较防备。虽然在孝静成皇后去世前,将其册封为孝静皇太后。但是做了几件事情,不符合皇后丧葬的规矩:
第一、不为孝静皇太后单独建陵,只是把妃园寝升格为皇后陵,成为皇后陵兼妃园寝的格局。
第二是降低治丧规格,不亲自送葬。
第三是减少谥号字数,不系宣宗庙谥。
第四是神牌不升袝太庙。
直到后来,恭亲王奕?重新掌权之后,才将孝静皇后升祔太庙。之后,同治、光绪、宣统皇帝先后为孝静增加谥号字数,四朝全徵谥号为:孝静康慈懿昭端惠庄仁和慎比天辅圣成皇后。但是其下葬的位置,始终,没有该变。
3、奕訢的成就
孝静皇后的独子,恭亲王奕?,虽然才华出众,其母亲下葬后,咸丰去世之后,三十年掌管军机处和总理衙门,思想开明,力主向西方学习,为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但是终究没有修成正果,后代很快凋落。
奕?是道光帝的第六个儿子,长于外交,又善于接受西方的先进事务,因此人称“鬼子六”。道光帝去世之后,咸丰帝继承皇位,而奕?则受封为恭亲王,世袭罔替,成为清朝十二位铁帽子王之一。
奕?是一个有谋略的政治家,其掌握实权之后,大力支持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大搞洋务运动,以兴办军事工业为重点,也兴办民办工业,近代工业从此起步。抱着求强求富,增强镇压太平天国和抵御外侮的能力的目的,他奏请两宫皇太后重用曾国藩,与列强极力维持和局,借师助剿,终于镇压了太平天国,赢得了同治中兴。但是依然没有挡住清朝的败亡,同时奕?自己的后人人丁凋落。
伟烈丰功,费劲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
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同行去过考察的徒弟有:陈文、朱江、戴饮浊、王洪超、罗璟、姬常勇、梁敬南、林敏等人。
慕东陵位于慕陵东北1公里,埋葬着道光皇帝的孝静皇后和16位妃嫔。慕东陵始建于道光十五年,原为妃园寝,后因葬入孝静成皇后(以下称孝静皇后),才扩建为后、妃合葬的陵寝。
按清朝规制,皇后先于皇帝驾崩的与皇帝合葬,后于皇帝驾崩的则另建陵寝。但是慕东陵却异反常规,既非帝、后合葬,也非另建陵寝,而是皇后和妃子埋葬在一个陵寝之中。
龙脉自永宁山下抽脉,奔腾四五里,腰部开局结穴
侧看慕东陵
众多小枝龙,在此归拢,大会明堂,山水团聚
鸟瞰慕东陵
左右枝龙,都转身护穴,重重包裹,藏风聚气
穴前案山回身抱穴,前有溪水环绕,伸手摸着案,积钱千万贯。
左侧下水层层逆转,开面顾穴,堂内生气聚集。下砂收尽源头水,儿孙买尽世间田。
高山丘陵点穴,堂局相对宽平无妨,平阳点穴,堂局最宜紧夹
左侧水口位置,砂脚尖利,头地逆水向穴有情,为进田笔
鸟瞰慕东陵,道光的慕陵和皇后的慕东陵,都没有人工的痕迹,虽然缺陷很多,但是反对人工美化造假的手法
侧看陵墓,内堂宽平,龙虎环抱
侧看陵墓,隋龙水在穴前回转,同时外侧送龙随水回转,阴阳交媾
行龙至半路,龙身腰部转身开面,中垂大乳,尽头结穴
四畔峰峦似列(木仓),龙在里头藏。平岗行龙,周围群山济济密密,不堪容足,腰部忽开平田广野,局在其中,穴在其中
穴前溪水右来,旁合于左侧。皇陵选址多数不太注重水法,前和多见帝陵,旁合多用于后妃之陵,后合者极少见到。
侧看慕东陵,最大的问题就是气脉不旺。坐下若无真气脉,面前空有万重山。
侧看陵区后面,后面龙身臃肿粗笨,近处平坦病弱,气息颤颤巍巍。奕?后代一直不旺,大儿子是个花花公子,日日花天酒地,不到30岁便一命呜呼了,两个小儿子也夭折了,还有一个儿子载滢活下来了,并生下了溥心畲(爱新觉罗·溥儒),为著名画家。
墓主人孝静皇后初入宫封为静贵人,后累晋为皇贵妃。道光二十年(1840年)孝全皇后死后,由其代为抚育皇四子奕詝(就是后来的咸丰皇帝)。孝静皇后共有三儿一女,其中皇六子奕訢于咸丰元年(1851年)被封为恭亲王,是清朝末期的核心人物。而恭亲王奕訢,始终度咸丰皇帝存在一定的威胁,所以咸丰对其母亲坟墓的选址也是相对比较草率,担心奕訢得兴旺之气脉,形成重大威胁。
侧看慕东陵龙身左侧余气,重重回转顾穴,远处有东华盖山耸峙,依然有王侯气象
侧看慕东陵,左前方有西华盖山耸峙,葬后其长子恭亲王奕?重长权力,掌管军机处及总理衙门,为清末重要的洋务大臣,为清朝家族延续,起到了重大作用
鸟瞰慕东陵,虽然龙身粗笨、懒散、僵死、直硬,恭亲王奕?,虽然人望很高,能力很强,始终没有登顶
慕东陵的规制,与皇后的等级不相配,比皇后低半格,比贵妃高半格。皇后死后没单建陵寝,本身就没有享受皇后待遇,但在妃园寝中处于核心位置,还安上了黄色琉璃瓦,增设了石五供和东西配殿等,这等于提高了半格。
清西陵中慕东陵的位置
慕东陵的隆恩殿之前从南到北依次为井亭、下马碑、神厨库、3座平桥、东西朝房、东西班房、宫门、焚帛炉、东西配殿。各建筑均按后陵规制覆以黄色琉璃瓦顶。隆恩殿后为孝静皇后的宝城,前设石祭台。宝城后为妃墓群。孝静皇后的宝顶位于墓群最前面正中位置,并围以罗圈墙,形成一个独立的小院,众妃嫔墓环抱孝静宝城。
慕东陵建筑平面
慕陵妃园寝虽因为增加了孝静皇后墓,而改建为皇后陵,但没有方城、明楼,隆恩殿为单檐歇山顶,大殿及月台周围无石栏,月台前不设丹陛石。东西配殿和宫门均面阔3间,其规制在清代皇后陵中最低。
正面看隆恩门
陵区平面图,埋葬着道光皇帝的孝静成皇后和16位妃嫔。
侧看16位妃嫔坟冢
侧看孝静成皇后的坟冢宝顶
正面看孝静成皇后的坟冢宝顶
侧看16位妃嫔坟冢
正面看皇后陵前的石五供。
结语
每一个富贵家族,都有衰败的时候,只是时间段早晚。好比人一样,终究都会去世的。正常寿命为六七十岁,长寿的可以达到近百岁。
一个家族都会消亡的,正常富贵家族,一般富贵家族的运数,多在六七十年。短寿的家族,常常只有二三十年。而清朝的爱新觉罗家族,富贵长达三百多年,非常难得了,非常有福气了。
在家族福气即将用光的时候,即使后代励精图治,也难以晚挽回,回天乏力。甚至出现大量的人丁凋落的现象。所以恭亲王奕?在经历三十年的个人辉煌之后,家族的全面凋落,与其母亲的坟墓有关系,也与整个家族的运势大规模衰落的趋势,有很大关系。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