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公益国企赚物亏钱正名
廖仁平,张二寅
前言
中国混合经济实践与新宏观主义储备需求理论一定程度上契合所以其效率相对较高,但因其理论不自觉仍不能大胆有效化解公益国企债务问题…新宏观主义储备需求理论精髓之一是主权货币利润补偿市场主体同时积累公共资产,此恰好可以为中国混合经济中的公益性国企赚物亏钱正名,中国公益性国企今后若理论自觉地按新宏观主义储备需求理论继续赚物亏钱,不仅可以高效积累更多更好公共资产,其他市场主体的货币赢利也更有保障。
一、新宏观主义储备需求理论精髓简介
新宏观主义储备需求理论[1]提倡央行用非债务性的主权货币购买市场相对过剩商品转化成公共资产或国民免费分享或以“天地为仓”、“智力为库”[2]为国家储备积累之。
凡以货币利润为目标的企业都是一般性市场经济主体(市场主体),以提供公共品为目标的企业则是公益经济主体。中国混合经济中,国企与民企间既存在竞争又可合作协同。一般国企仍以货币利润为目标所以它也属于一般市场经济主体,它与其他民企市场经济主体间主要是竞争关系;公益性国企以提供公益正外部性公共福利并积累公共实物资产为目标所以与其他市场主体间主要是合作协同关系。
在现行债务金融中,因市场主体存在宏观投资必然货币利润亏损及相对过剩现实,如果所有企业都以竞争货币利润为目标,不但宏观投资货币利润亏损成为必然、相对过剩无法有效出清、公益资产也无法高效积累;所以中国不能走纯市场经济之路,必须继续完善混合经济体系,让其中的市场经济主体与公益经济主体间良性互补性高效发展。
新宏观主义储备需求理论研究表明,公益性国企与其他市场主体合作协同的最佳状态是“公益性国企赚物亏钱其他市场主体售物赚钱”[3],只有这样,一般市场主体的相对过剩商品才能通过公益国企有效转化成国家公益资产消费或积累,同时一般市场主体也有钱赚而可持续。
非债主权货币利润补偿市场主体的方式较多,直接购买市场主体相对过剩商品只是其中一种,发行公益性国债投入公益建设是另一种更高效的策略。“储备信托基金RTF ”[4]可高效募集国民存量储蓄投入公益建设储备,非债主权货币支付基金利息等。此既增加公益产出,又消除热钱炒作,同时还可提供大量公益工作岗位保障就业繁荣市场…
二、中国混合经济成就及问题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人民实事求是探索出的混合经济模式很有效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不仅各类市场主体欣欣向荣,公益国企在提供大量公共福利解决大量就业的同时还为中国积累了1300万亿元价值量的公共资产,完善了工业化体系升级了国家生产力系统,为中国今后经济的可持续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混合经济中的国企主要问题是债务积累较多,(全国M2达两百多万亿,各类国企总负债近百万亿),系统性金融风险已经客观存在。传统金融策略对此基本无解,去杠杆降债务风险则经济紧缩,加杠杆又会继续增加债务累积加大金融系统性风险;各类企业发展都受债务拖累举步维艰,中国经济被迫进入低增长新常态…国企是否进入市场化改革深水区也成了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
面对中国经济债务问题,西方经济学根本无力给出有效解决方案,一刀切式的国企市场化改制不是出路。根据新宏观主义储备需求理论推理,重要关键公益性国企不宜市场化改革成为一般市场主体同其他市场经济主体竞争,仍宜继续承担国家重要公益性支柱产业的历史重任,但要名正言顺地通过央行主权货币替换公益性国企的公共性债务,让其轻装上阵没有债务拖累地用央行主权货币购买其他市场主体相对过剩商品转化成公共资产积累,同时促进市场繁荣。
三、中国铁路总公司改制试点简析
2018年12月5日,原国家工商总局网站发布最新一批《工商总局企业名称核准公告》,“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企业名称出现在已核准名单内。名称核准通过后,中国铁路总公司将正式更名为“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改革之后,18家铁路局自主参与市场竞争、自负盈亏[5]…
中国铁路总公司市场化改制的内生逻辑是中铁总高负债低盈利的经营亟待改善,铁路建设融资需求与盈利能力提高需求共同推动铁总改革进程。这是中国经济改革进入深水区探索的试点结果,改制后的“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市场化竞争与管理水平很可能会一定程度提高,其经济效益也会有相对好转。这是其改制之利。
铁路交通有很强的自然垄断性,中铁总市场化改制中,相关企业提供铁路运输服务要注意垄断的发生,国家监督管理仍有必要;此外,中铁总相关铁路资产等仍然国有,相关运营企业只是利用这些公益资产进行市场化运营,只可赚取正常运营利润…
四、央行主权货币替换公益国企债务
仍以中国铁路总公司为例进行简析。
中国铁路总公司进行市场化改制,新成立的18家铁路局按市场规则竞争赢利,但铁路资产本身并没有私有化仍属于国家所有。为了改制后相关企业轻装上阵经营业务,原中国铁路总公司的公益性负债宜正确处理。新宏观主义储备需求理论给出的方案就是央行主权货币直接购买铁路资产,用主权货币替换中铁总相关债务。
中国铁路总公司总负债货币5万亿元,不算它曾经为国家提供的大量廉价铁路运输服务等正外部性价值量,仅仅就它为国家积累的大量交通公共实物资产就远超5万亿元(据介绍,2019年,我国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32451亿元,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京张高铁等世界级工程投入运营。截至2019年底,铁路通车总里程13.9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达3.5万公里[6]。其铁路实物资产的价值已经远超5万亿元债务),显然,央行主权货币直接购买其铁路资产替换其5万亿元货币亏损总债务,国家并不吃亏。
中国铁路总公司5万亿元债务被央行主权货币替换后,后续新增量国有铁路资产等可以在新宏观主义储备需求理论指导下发行公债(央行支付利息)继续建设。
五、改革开放四十多年国家公共资产积累状况简析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各类市场主体欣欣向荣,国家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公益资产也积累了1300万亿元,这些公益资产又为中国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生产力基础。
中国当下1300万亿元的实物公益资产对应的国家机构货币利润亏损性负债估计不会超过100万亿元(中国当下M2约200多万亿元,国家机构债权债务相抵后的净债务量并没有多少,因暂未找到具体准确数据此假定其净债务为100万亿元),其资产负债比为13:1,这是一种十分良好的资产负债情况[7]。依据新宏观主义储备需求理论推理,此100万亿元的负债实际上属于公益性负债,理论上讲公益债务对应的货币可以等价于非债主权货币,所以它们可以由央行直接支付替换,此相当于央行用100万亿元主权货币购买了1300万亿元价值量的实物国有资产。
13:1的公益资产负债比例,意味着每负债1份价值就能产出13份公益资产价值;此负债投入的1份价值也并不是真的亏损了而是被中国国内其他企业主体赢利拿走了。此类国家货币利润亏损转换市场相对过剩积累公益资产同时让市场主体相对过剩商品得以出清而货币赢利保持活力的混合经济,正是中国混合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主要秘密之一。
公益国企生产公共资产的效率很高,其经济学逻辑主要是相对过剩的转化效率很高[8]。公益性国企生产时,自己生产大部分生产资料,还会购买其他市场主体产出的商品作为部分生产资料,再经过劳动加工形成最终可消费可储备的公共品;消费性公共品直接被国民们消费,产能性公共品作为生产力软硬件资产被储备积累,不存在任何浪费;再加上公共品生产规模大、技术成熟、交易成本低和国家政策保护等,公共资产的生产效率自然就很高了。中国1300万亿元价值量公共资产的积累就是基于公益国企的这种生产的高效性。
六、为公益性国企赚物亏钱正名
弱化相关公益性国企及国家机构的货币赢利目标强调其单位投入产出尽可能多的正外部性为其他市场主体保驾护航,同时尽可能高效地转化市场相对过剩商品积累公益资产是新宏观主义储备需求理论要义之一;它意味着货币赢利意义上国家要承担亏损(传统意义上的账面货币亏损,因这种亏损对应着更大价值量的公益资产,央行主权货币购买时很合算)而让其他市场主体货币赢利进而促进市场繁荣,同时国家在实物积累意义上要得到大量补偿,目的是高效积累实物公益资产升级生产力系统,进而保障后续各生产周期价值生产的可持续健康增长。
从资产负债角度看,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积累的1300万亿元实物公益资产对应的负债约100万亿元,其资产负债比为13:1,这是一种十分良好的资产负债情况。
从传统债务金融视角看,100万亿元的公共债务已经成了中国当下混合经济中公益国企持续发展的障碍;但从新宏观主义储备需求理论视角看,此100万亿元的公共债务等价于相同数量央行主权货币在混合经济宏观运营中购买市场主体相对过剩商品高效转化成公共实物资产时用掉了。
在现有生产力基础上,中国每年可以积累更多价值量的公共资产;假定未来20年中国央行仍以100万亿元主权货币支持公益企业既廉价地为国民提供大量公益正外部性又解决大量就业,同时还能再为国家积累1300万亿元增量公共资产,将是一种十分优良的经济成果。显然,这是公益性国企一种极高效率的赚物亏钱经营方式。
公益性国企就应当继续如此高效率地赚物亏钱性经营!新宏观主义储备需求理论在此明确地为中国公益性国企赚物亏钱正名!
七、讨论
央行主权货币购买公益资产时,仍要加强管理,尽可能让每单位负债产出的公益资产价值最大化。
主权货币利润补偿市场主体时还存在一个补偿数量控制问题,理论上现暂无法提供科学的最佳数量,实践中宜动态试错调整。
混合经济体中加入主权货币利润补偿市场主体,传统债务债权对应的逻辑被打破,债权量会大于债务量(大于的部分就是主权货币的使用量);经济体中的钱多债少,金融管理重点不再是债务危机而是有钱人的热钱投机炒作风险管理等。
中国混合经济中的国企改革现已进入深水区,它需要科学经济理论指导。新宏观主义储备需求理论研究表明,市场竞争充分的一般国有企业可以市场化改制,但一些重要民生产业如粮油、能源、交通通讯及医疗等和国家重要支撑产业如科研教育等,因它们在保障社会稳定积累大量公共资产持续升级国家生产力系统中的作用不可替代,不宜市场化改制;这些公益性较强的产业若市场化改制,市场正常运转所需的各类正外部性谁来廉价提供?市场主体相对过剩商品如何有效出清并高效转化成公共资产积累?国家生产力系统可持续升级的根本保障又在哪里?
公益性国企主要目的就是赚公物亏钱,它的管理强调的是单位负债尽可多的赚物。所亏损的钱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亏损,这些钱仍在中国混合经济体内循环,它们被一般市场主体出售商品赚走了,市场主体出清了相对过剩改善了货币赢利状况,公益国企高效地转化了这些相对过剩商品成公共资产积累,这种良性互动的经济学逻辑就是“公益性国企赚物亏钱其他市场主体售物赚钱”,它正是中国混合经济总体高效的根本原因之一。
许多迹象表明西方经济学理论很不科学,对西方本身的经济指导意义都不大,根本无法有效解释中国经济事实。中国要逐渐摆脱西方经济学理念的束缚,努力创建符合中国混合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系列新理论。
共同富裕是中国当下百年大计之一也是人类文明的正确方向,共同富裕不可能靠纯市场机制实现。纯市场中的所有企业都只想赚钱不可能为国家积累公共资产相对过剩也基本无法有效出清而导致实物财富大量无效性浪费;只有社会主义公益性的企业才会以最大化赚取实物财富并公平分配这些实物财富给国民享用为根本目标。
在中国当下的混合经济中,既要保护一般市场主体创富积极性又要避免其相对过剩性浪费,还要保障足够量公益正外部性提供并积累大量公共资产,最科学合理的经济管理方式也许只能是“公益性国企赚物亏钱其他市场主体售物赚钱”。
八、结语
新宏观主义储备需求理论提倡央行用主权货币购买市场主体相对过剩转化成公益资产或消费或储备积累,可以实现市场经济主体与公益经济主体双赢。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混合经济实践一定程度上与之契合,此是中国经济取得伟大成就的重要秘密之一。
当下中国混合经济中国企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相关理论与实践都存在诸多困境,传统经济学理论或实践经验都已经无力为其提供有效指导。新宏观主义储备需求理论系列研究成果表明它可以让市场经济主体与公益经济主体良性互动促进经济繁荣政治和谐,本文在理论上明确地为中国混合经济中的公益性国企赚物亏钱正了名,若中国经济以新宏观主义储备需求理论作为指导方针,市场经济主体与公益经济主体间的良性互动就会更高效。
参考文献
[1] 新宏观主义/张二寅著.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4.7
[2] 张二寅:新宏观主义的“天地为仓”、“智力为库”
[3] 廖仁平:中国国企亏钱赚物高效之谜
[4] 廖仁平:白话“储备信托基金RTF”
[5] 中国铁路总公司的正式更名,背后预示着什么?
[6] 2020年底预计全国铁路营业总里程将达14.6万公里!
[7] 廖仁平:高效生产与科学分配
[8] 廖仁平:中国混合经济高效性分析
2021年10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