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尊重历史的影视剧,票房收入在好也是割韭菜


       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104日晚2135分,电影《长津湖》上映5天,总票房突破20亿,成为中国内地影史第24部票房破20亿的电影,目前已打破12项影史纪录,助吴京主演作品票房突破200亿,成为中国电影市场第二位200亿主演票房影人。战狼吴京在火飚中又尝到了收割韭菜的大快朵颐味道。 

       只要稍微上点年纪的人都知道,新中国成立后,无论是电影还是中小学课本中,几十年来,对抗美援朝介绍宣传中,就是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影视片几乎全都集中在上甘岭、松骨峰这些局部小型战斗上,对长津湖这样号称扭转朝鲜战局的大型战役在宣传上长期几乎不怎么提到,即便个别地方有所涉及也是刻意突出整个连队都被冻死的“冰雕连”这样的符号式宣传,避开整个战役的详细内情,这是大多数中国人对长津湖战役都不甚了解的主要原因。      

        长津湖战役是志愿军进入朝鲜作战的第二次战役中在长津湖地区发起的一场战役,其核心目标是想用突然袭击、分割包围的战术全歼美军王牌军陆战第1师和步兵第7师。但最终的结果是美军顺利突围撤离,中国人民志愿军伤亡惨重。这场战役有一个重要的背景,就是朝鲜率先发动对韩国的侵略战争后,中国志愿军以不宣而战的方式悄悄介入了这场战争,派遣了大量作战力强悍的正规主力部队,以志愿人员的名义,对联合国军发起了大规模突然袭击。长津湖战役,就是这个节骨眼上的关键一战。

        电影《长津湖》就是以这次战役为背景,由陈凯歌、徐克等人联合监制并执,由知名战狼演员吴京等人主演的一部号称红色主旋律电影,其主要内容就是讲述了一个志愿军连队在极度严酷环境下如何坚守阵地奋勇作战,为长津湖战役做出贡献的故事。这部电影据说让很多国内观众都看得热泪盈眶、热血沸腾,再次激发了“美帝就是一只纸老虎”的强大自豪感。也就是说,该片红色主旋律国庆档的主题非常明确:这是遭遇了罕见寒流的天灾造成的,志愿军是在克服了巨大的自然灾难的情况下,击败了不可一世的美帝,从而演绎了又一出惊天地、泣鬼神、人定胜天的人间奇迹。

        让我们看看真实历史是怎样的。第9兵团入朝时下辖三个军总共约十五万人。由于朝鲜战况紧急,原准备在辽阳、沈阳等地稍事休息并更换御寒棉衣的第9军团,只在沈阳稍停片刻,就继续火速开进。而据称当时部队穿着的都是华东温带的冬季服装,非常单薄,入朝后又遇到了50年一遇的严寒气温,夜间最低温度接近摄氏零下40度,所以才导致了整个战役期间志愿军指战员出现大面积冰冻伤亡。主导长津湖战役的第一主将、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司令兼政委宋时轮,在战役刚刚结束的19501211日,就向中央军委递交了《第9兵团对东线作战的检讨》,宋时轮自己对长津湖战役的结论是这么写的:这次作战打得很不好,不仅未能全歼美陆1师及第7师,反遭巨大减员,严重缩小战力。与此同时,参战的第202726三个军以及各部门也都分别做了检讨。根据党史出版社出版的《开国第一战》披露的数据,第9军团的伤亡数字是“战斗伤亡19,202人,冻伤减员28,954人,冻死1,000人,冻伤严重而不治3,000人。冻伤减员达兵团总数32.1%,严重冻伤达22%。”我们按照九兵团总兵力15万人来计算,官方公开承认冻伤了4.8万人,其中严重冻伤达到3.3万人,直接冻死的就超过4,000人。如此惨重的冻伤减员,的确可以说是触目惊心。

        刘伯承元帅在南京军事学院教学时,针对长津湖战役总结了这么一段话:长津湖一战,一个兵团的兵力围住美国陆战第1师,没有能够歼灭,也没有能够击溃,付出了10倍于敌人的代价,让美军全建制地撤出战斗,还带走了所有的伤员和武器装备。《人民网》在2014年的时候,曾经刊登文章,刘伯承元帅在评价长津湖之战时说美军能够全身而退这很了不起。刘伯承提到的一个兵团,就是宋时轮的第9兵团,该兵团总人数约15万人,下属202627三个军都是华东野战军的精锐部队,尤其27军是公认的王牌军。而美军陆战第一师只有2万人左右。实际上,美军不但自己全身而退,还成功掩护了数量高达九万八千余人的朝鲜难民一起撤退。去年1125日,美国驻华大使馆在纪念长津湖战役70周年的推文中曾经再次提到了这个重要的细节。美陆战一师顺利突围后,美军方一共颁发了17枚荣誉勋章、70枚海军十字勋章,这是美军战史上为一次作战颁发勋章最多的一次。美陆战一师同时也把长津湖之战视为该部队的骄傲,《时代》杂志更称其为“美军历史上无可比拟的……坚忍和勇气的史诗”!好莱坞电影《严寒17日》同样是以长津湖战役为背景,再现了美国战史上这场最艰苦的战役。

       参战双方都将长津湖战役视为胜利方,出现这样的历史上战役“双赢”的结局,这就颇耐人寻味。

      近年来,各种胡编乱造的历史剧已经到了令人瞠目结舌、匪夷所思的程度。众多历史剧为了维持创造收视率和票房奇迹,不惜违背史实,胡乱穿越、随意搭配历史史实,常常会设计一些荒诞不经、离奇古怪的情节,捏造几个庸俗不堪、谬误百出的故事。如近几年经常会出现在“抗日神剧”中的“飞针杀人”、“子弹拐弯”、“手撕鬼子”“裤裆掏雷”等违背常识的“新元素”。无不令有识之士感到荒诞不经、令人厌憎。

        而反观美帝好莱坞大片中,美军是可以战败的。《拯救大兵雷恩》片尾,在与德军的遭遇战中,面对气势汹汹的德军坦克,在震耳欲聋的炮声中,胆小的埃伯坶吓的双腿发软,不敢举枪杀敌,让行凶德兵鄙视后大摇大摆走过,战争的惨酷让士兵肝胆欲裂,影片真实反映了参战士兵的心态与状态,没有一味视死如归的鼓吹与不惜一切代价的勇猛行动,人性的孱弱和光辉从细节上被导演刻画的栩栩如生。如《黑鹰坠落》影片中,直升机飞行员被击毙后拉出来暴尸街头是常有的,《孤独的幸存者》里的海军陆战队并非不可战胜,一样可以被小米加步枪的恐怖分子打到跳崖,《血战钢锯岭》告诉你美军惨败时尸体是一具具运下悬崖,连收尸的都只剩一个信奉上帝的傻大兵。

        这些电影,没有美化,只有刻画,在人物行动中闪耀人性的光辉,在人性中体现战争的残酷。电影告诉世人,做人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做事应该从何处着手,人应该敬畏什么,应该回避什么。没有口号,没有理论,只有调侃和美式幽默,电影没有歪曲史实,真实可信,看了没有上当受骗的感觉。

         尊重历史,还原史实真相本是改编历史剧的应有之义。艺术高于生活。笔者不否认影视作品有艺术性的存在,应该允许其有一定的艺术加工成分。但应注意的是,历史剧还承担着让人们认识历史、传播史实的社会公益性职责,因此,对于历史剧中频现的常识性错误不容小觑。为了推崇赞美,就刻意美化主角或丑化、弱智化他们的敌人,任由编剧、导演将历史成为可以随意打扮的小姑娘,不仅会贻笑大方,更会严重偏离文艺创作的“二为”方向,甚至有颠覆、解构历史影视剧创作价值、意义的危险。要知道,影视作品有巨大收视率和覆盖面,其中散布的错误历史价值观和历史知识,绝不是几个历史学家写几篇文章、大声疾呼就能消除的。历史影视作品是历史史实的艺术加工,其情节必须尊重历史史实。所谓尊重历史,就是要求以历史题材为背景的历史剧,不能为了剧情的出彩而故意歪曲史实,使每部作品都能极大地尊重史。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符合“历史是一面镜子,也是一本深刻的教科书”的唯物史观,“秦恶闻其过而亡”。更是以史为鉴的明镜。

       多年前,原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刘源曾在出席全国两会期间对采访媒体说过,应让老百姓知道战争是残酷的。此言一出引起网友广泛关注。在解读这句话时,刘源首先引用了一连串富有哲理的中国古代战理兵法,“善士不武,乐杀不祥”、“主不可怒而兴师,将不可愠而致战”、“兵者大凶,战者无不用其极”……刘源说,战争是极端的暴力,历来都是非常残酷的,是要死人的。古代是这样,现代也是这样。尤其是现代战争比冷兵器时代更加残酷,拼的是综合国力,打的可能是后方、平民。“认识到战争的残酷绝不是惧怕战争,一旦国家和人民需要,我们会勇往直前,义无反顾。但一个负责任的军人,应该告诉公众战争的残酷性,要付出怎样的代价。战争始终是用来保底的。”“一将功成万骨枯啊!”这句话刘源重复了多遍。

老子说“善为士者,不武”,意思是高明的勇士不会武断而鲁莽行事。“武”字拆开来,就是“止戈”,化干戈为玉帛,“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军事力量的最高境界。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革命战争史上,涌现出的诸多闻名于世的元帅将领,其实在内心都是反对战争的。“军队要能打仗、打胜仗,但军人不是好战的莽夫。我们是为和平而战,为国家的长治久安而战。刘伯承元帅曾对自己建国后从来不看战争片的缘故,多次感慨道:“我们牺牲一位战士,他的全家都要悲伤,这给那个家庭带来多大的损失!同样,一个国民党士兵死了,也会殃及整个家庭。他们都是农民的子弟,一场战争要损伤多少家庭啊!就是因为这个,每在战前我们连觉都睡不好。现在战争结束了,我就不愿看、怕看战争的场面……我至今仍看到无数同胞为我们铺设的一条血肉模糊的路,我们是踏着他们的尸体走向胜利的。敌人也一样,他们也是我们的同胞啊!”刘帅的子女曾问父亲:“淮海战役打得那么漂亮,怎么从未听您在我们面前提起过呢?”刘帅不堪回首地说,那场战役结束后,他梦见千百万年轻寡妇找他要丈夫,无数白发老人找他要孩子,他心里不安,所以根本不愿去想、更不会去谈起那场战役了。

而在长津湖这样的主旋律片中,完全避开战役发生的主要事实背景和敌我双方残酷战斗惨重伤亡的情节,单方面突出“美帝国主义是纸老虎”,我军战无不胜,这样的所谓主旋律,已经是神话故事了。

由此想到,近年来,一些打着某某档的影视剧为了博取眼球,把廉价的赞美建立在伪造证据的基础上,造出一些让自己热血沸腾的正能量,编造着“我们多强大,敌人多弱智”的“爱国故事”,把爱国变成一场廉价的买卖和生意,消费人们的爱国情怀,令人不齿。这种冠冕堂皇打着“爱国”的旗号,实则收割人们情感赚取流量效益的做法,无疑是对爱国情感的亵渎。

当爱国成为一门生意,也就演变成是个人小团体的利益收割。这样的票房收入再高,于货真价实的爱国无关,更与国家强大无益。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