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老君洞明代石刻殿


  重庆老君洞明代石刻殿

  重庆老君洞道观占地300多亩,造像30余尊。又依山而建有东、西大门和南天门。老君洞迎山门为灵官殿,沿石级盘旋而上,绵延2公里,依次为:明代石刻殿、五路财神殿、西王母殿、真武殿、慈航殿、吕祖殿、七真殿、斗姆殿、五百灵官殿、玉皇殿等。山路蜿蜒起伏,曲径通幽;梯道惊险挺拔,直上云霄。

  老君洞制高点是玉皇楼,飞檐翘角,海拔500米,虽然今日有雾,站在南天门,视野开阔,360度鸟瞰重庆,山势雄伟,居高临下,举目远眺,山城景色尽在眼前,文峰塔、黄桷古道,虽说冬日云雾缭绕,松柏森森、大叶冬青,榧树,樟树、银杏等古木参天,阴翳蔽日,幽邃静寂,向下看可见从最底三清殿层层往上的各殿堂与林木互相掩映,三清殿前香炉香烟袅袅飘散。玉皇楼是1999年在原址重建的楼阁,第一层供奉全真七子,称“七真殿”;第二层供奉众星之母——斗姆元君、六十甲子等神,称“元辰殿”;第三层祀奉真武祖师统率的五百灵官,称“灵官殿”;第四层为玉皇殿,供奉玉皇大帝,左右分别陪祀南、北五祖。由于山势陡峭,修建时拉驮石块及建筑材料到山上,累死了三匹马,让人感到建筑的不易!揽一阵清风,品一杯香茗,看一看南山,数一数高楼,稀疏的树枝,掩映一幅生机勃勃的山水画。

  老君洞是重庆主城区最大最主要的宫观,也是重庆市的重要道观。数百年来,每逢初一、十五或清明、中元等传统节日,香客朝香,游人登高,香火一时胜极。道观内香烟氤氲缭绕,山路上行人络绎不绝。

  老君洞始建于汉朝三国时期,正式创建于隋末唐初,历时1300多年。有说法唐代原为佛教寺庙“广化寺”,同时也有记载为夏禹之妻涂山氏神庙,成化十六(1480)年重修,明万历甲戌(1574)冬月有过拓建。清代乾隆四年(1739)开始由全真道士住持并复兴,从而遂渐成为全真龙门派道场。山门刻“上清仙界”四字,并绘制太极图于门牌楼上,更名“太极宫”,亦名“老君洞”。

  在吕洞宾太湖悟道石刻神像旁镌有诗偈“洞中清静好修行,看看不远功果成。你若就此下山去,走尽天涯枉费心”;真武祖师赠剑石刻神像旁有诗偈“深山绝顶静无人,忽遇老叟谈名经。赐我龙泉助道法,功成不忘赠剑恩”,词意书法,均称绝妙。而玉皇楼边岩壁上还有1925年题记的“国民!国民!汝忘英敌之惨杀同胞乎”石刻一方,是记述英帝国主义入侵,唤醒国人速起的碑刻,颇有暮鼓晨钟、发人觉醒之势。

  重庆老君洞石刻始于唐朝,普陀崖石的臣幅石刻是明代古迹,有“慈航救八难”、“文王访贤”、“伯牙抚琴”、“娥皇女英访大舜”等故事,形象生动,极富文物价值。石岩上3幅真武祖师修道事迹图——“铁杵磨针”、“吕祖传道”、“灵祖护道”,雕刻细致,栩栩如生,祖师殿内的石壁上的“七真朝圣图”(又名李老君出游七真图)浮雕群像,都是不可多得的石刻艺术佳品,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以八滩岩明代石刻与九龙碑石刻最为珍贵。老君洞明代时刻,凿制精细,整壁石崖,蔚为壮观,八滩岩石刻由多个道家故事组成,每个故事都有完整的人物、景物,整体形成于明代,是保存比较完整的道教石刻之一,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石刻人物,精雕细琢,栩栩如生,由于石刻原本就已受到风化及山间水流侵蚀,非常脆弱,文革期间为防破坏,当地农民用泥土盖住石刻得以幸存。明代石刻·成吉思汗和丘处机石刻保持完好,难得一见。

  整个石刻内容由中上部的慈航八度等,和中、下部的著名故事构成。内容呈连环画展开。成吉思汗、丘处机

  湿润的水土空气养育黄葛树,使它有肆意眼神的枝干繁茂的枝叶遮挡毒辣的太阳,有盘错的根节抓牢土地。在一些拆迁的老街区,总能看到树龄较长的黄葛树树根裸露出地面半米高,贴着老房子的墙壁,就像是从墙面生长出来的一样,环抱着低矮的老房子。黄葛兰的香是极具辨识度的,特别提神,也特别喜欢黄葛树。摇钱树为早期道教的遗物,在道家思想中,它象征着仙界,而不代表钱财。摇钱树除了铜钱为树叶外,也有用动物做树叶的,代表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清殿前的“五龙捧圣”浮雕,为明代留存。五龙蜷曲祥云之中,活灵活现,内含道教五龙治山岳之义。镂刻细致,雕工精湛,是极为珍贵的文物。明代石刻殿右侧的石刻草书“犹龙”二字,是孔子问礼于老子时的赞词,字体遒劲,倒影池中,水波荡漾,仿佛真龙游动。往南天门一带的石壁上,有道光年间的“有仙则名”,同治年间的“涂山古洞”、“紫气东来”、“涂洞参天”,光绪年间的佛教六字真言、“福地洞天”、“笑傲烟霞”、 “玄关一窍”等摩崖石刻,或遒劲挺拔,或娟秀典雅,莫不是书法、刻工俱佳的珍品。

  2021年1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