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粮价格能不能上涨2倍?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说的是涉农部门如何抵御通胀?看了标题就深有感触,就是目前各市场商品的价格协调性不好,由此也造成了各行各业从业者收入水平的巨大差异,而且这种现象或问题一直持续着,对一些群体造成很大的伤害,应该要及时重视并竭力扭转这种失衡的局面。

    这些年最热的就是房地产,因而出现了从业者的倒挂,就是高学历者也加入到卖房的行列,而高水平的研究员也纷纷投身地产业,比如刚卸任恒大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先生等,其背后的逻辑就是房地产积聚着巨大的利益,市场人的主动性与被动性的趋利性强,使得人才,资本,资源等要素都扎堆到房地产业,从中发现价格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巨大的导向作用,因而要扭转局面,必须从价格动刀。这十多年来,一二线城市的房价上涨有5倍,而四五线城市上涨也有3倍,而同期主粮的价格上涨不足50%,更为重要的是在人均耕地面积1.2亩,亩产又很有限的情况下,仅仅依靠主粮种植是无法保住温饱的,所以大部分农民要么贫困,要脱贫必须拓宽非农收入渠道,但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非农收入的增加会挫伤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而且田间管理,作物洁净度等都不如意,所以我认为应该提高主粮的价格,而且应该至少要上涨2倍,比如现在小麦国家收购价1.2元一斤,亩产800-1000斤,如果上涨2倍到3.6元一斤,这样亩产值才能达到3000元,而五口之家的可耕地平均水平为6亩,春季产值为18000元,而秋季稻谷的产值要大一点,比如按照22000元算,这样一年的农业产值也才为4万元,去掉种子,农药,化肥等成本,也就剩余2万多元,才够糊口,而如果按照现有的价格,一年农业剩余也就几千元,生活会长期陷入贫困,所以脱贫要造血要双管齐下,一就是拓宽非农收入渠道,二就是对固守在农业的人口,如何助力进入收入良性循环轨道,我认为就是要理顺主粮价格,让主粮价格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让农民收入与其它行业从业者收入相协调。同时不要怕主粮价格所带来的通胀,房地产无论是绝对价格,还是相对涨幅都是非常高,国人都能承受,而主粮价格即使涨2倍,一年家庭支出也不过两千元(因为一个家庭一年吃米面1000斤足够了,一斤涨2倍,不过给家庭年支出增加2000罢了,关键是理顺了价格,让各行各业的收入协调,平等,有尊严。

  又如新型医保制度已经实施10余年,目前个人缴费额度由最起初的每人每年缴10元,国家缴20元,发展到今天,个人缴费额度已上涨到每人每年320元,上涨已十几倍,同时个人缴费额度还在年年上涨,这说明什么?一方面药品价格在上升,另外一方面小病大医,骗保等现象也应该存在。其实从绝对额320元来说也不算高,但关键是中国人多,而且医保的总额是巨大的,每年绝大多数参保者是不产生医疗费用的,这样来说缴费个人额度越来越高的现象是不正常的。低基数下高增长是正常的,比如由10元到30元无足轻重,但是这几年突然从100到320元,增速并没有放缓,按照一年五口来算,年医保支出就1600元,对于低收入家庭来说是个不小的支出,关键短期还不一定受益,所以参保的积极性势必要下降,而后期可能又因为因病返贫。如果全国14亿人都按照这个标准算,一年就4500亿,加上国家补贴的就上万亿,医保这么大的盘子要精细经营,否则就如骗保事件一样被一部分盯住,反而加重了部分群体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