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自己充满生气的生活轨迹
喻建国
轨迹,符合一定条件的点的全体所组成的集合。符合某一条件的所有的点的集合,叫做符合这个条件的点的轨迹。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到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角平分线;到直线L的距离等于定长D的点的轨迹,是平行于这条直线,并且到这条直线的距离等于定长的两条直线;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到两定点距离和等于常数(大于两定点的距离)的点的轨迹是以两定点为焦点的椭圆;到两定点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小于两定点的距离)的点的轨迹,是以两定点为焦点的双曲线;到一个定点和一条定直线(定直线不过定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焦点,定直线为准线的抛物线。这些是平面内常见的点的轨迹。
轨迹可以在更为复杂的存在中出现,如一个人的生活轨迹,一个人的工作轨迹;一个单位的存在轨迹,一个单位某一运转的轨迹;一个存在的存在轨迹,一个存在的某一运转的轨迹。
如果要探究某一存在,就必须对这一存在的各种轨迹加以深刻的探究。如对自己某一方面的生活要进行探究,就必须对自己在某一方面生活所留下的点进行深刻的探究。
点是留有痕迹的最小的存在,痕迹其实就是信息,因此点就是保有一定信息的一个最小存在。能够确定一个点,就能够确定一定信息。一个人的生活会留下很多很多信息,这些信息会以点的存在形式留存在时空中。
在人们的生活中应该过一段时间对自己生活轨迹中的点抽出几个来进行研究,对点中保有的信息进行真相、性质、规律的探究,由不知变为少知,再由少知变为多知。南朝·宋·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有曰:“ 殷仲堪精核玄论,人谓莫不研究。”唐·李山甫《古石砚》诗有曰:“波浪因文起,尘埃为废侵。凭君更研究,何啻直千金。”清·刘大櫆《潄润楼记》有曰:“日有馀暇,则又自取六艺而研究之。”
在这样的研探中人会对自己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对自己创造新的点的时候会将自己研探的成果输入,让自己新的生活点具有新的精神、新的内涵和新的意义。
一成不变的点是枯涸的点,干巴巴的,没有生气,只有注入新的精神、新的内涵和新的意义,这个点才可能和润,才会有生机。由枯涸的点所构成的轨迹肯定也是一条枯涸的轨迹,干巴巴的,没有生气。
一条生动的轨迹是由许多生动的点串连起来的,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怀有一颗挚爱的心,把自己生活中的点充满新的精神、新的内涵和新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