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益峰
自古以来,地理作为传统文化的精髓,掌握在明白人和读书人手里,朝廷召集了民间地理界最为精锐的力量,前去相地指导。如果技术确实扎实的,留在钦天监供职,一般人员就回原籍。
1、兆氏祖坟,钦天监地理作品
本文所谈的兆氏祖坟,为清朝末期,钦天监名师作品,土腹藏金穴,兆氏后人,三十年后出现少将,曾孙出现资产百亿之人。
同行去过考察的徒弟有:戴饮浊、姬常勇、郭宇、林敏、朱江等人。
大龙尽头,陡然沉腰落脉,在此冲起数十米的高峰,转头开面,逆水结穴
近看穴前,河水逆朝之后,反跳而去
近看老坟的位置,富贵人家下葬,气脉宽平之地。穴坐342,向162度,天盘亥山巳兼壬丙旺相分金,穴前190度来水,天盘午方来水。
后龙粗顽、刚硬峻急,形态臃肿,尽头转换成土脉,开口结穴
左右枝脚包裹重重,形如莲花,穴在中央
近看坟墓的建筑结构
侧看,大河逆朝之后,反跳而去,可见穴前河水未必一定环抱,笔者见过发家的祖坟,有反跳、有斜出、甚至还有直去的
大枝,自高山峻急而下,两次起顶,开阳结穴
近看青牛山结穴,龙脉层层剥换,土腹藏金结穴
近看长乳尽头,束咽起顶,化阳结穴
自古以来,地理选址,要么重局,要么重气脉,此地逆水开局,气脉兴旺,葬后三十年,后来兆氏孙子官居少将,曾孙,资产过百亿。
土星开面结穴,高山之土,如仓库,似屏风,气势厚雄,端正平方。
水口位置,再起孤山,形如青牛,填塞水口,青牛山南面开面结穴
穴前大河逆朝,九曲入明堂,当朝宰相。逆水曲朝,一般气脉兴旺,局势好,多速发,大发。
侧面近看墓穴位置,土星顶部,抽长乳,开钳结穴
近看穴后,束咽过峡起顶,开面结穴
左右护砂,边短边长,下手频频回传顾穴。惟有下砂能救贫,世代永无贫。
鸟瞰穴场脉气,穴居悬崖之上,穴前三十米,为数十米高的悬崖陡壁
左右环抱,一乳中抽,不粗不抱,不峻不急
侧看墓穴,金星开微窝结穴
侧面鸟瞰青牛山结穴,大帐出小帐,土腹出脉,生金星,五行相生,为土腹流金,即从土星随脉流出之意
侧面近看穴场,穴在山腰的坪地上,前后都是陡峭的悬崖。
2、历史上与太史局(钦天监)有关的地理名家
古代钦天监叫太史局、司天台、司天监、钦天监等,历史上地理名家都与钦天监有渊源关系。
比如地理的起祖名师之一,李淳风、丘延翰、袁天罡,都是与朝廷的太史局有关。钦天监的官员全程参与皇室的地理卜选,也在民间留下大量宝地。
(1)、李淳风、太史局官员
隋仁寿二年(壬戌年)(602年),李淳风生于岐州雍,自幼聪慧好学,博览群书,尤其精通天文、历法、数学等。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李淳风经推荐成为唐王李世民的记室参军。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25岁的李淳风上书,对道士员外散骑郎傅仁均所著的《戊寅元历》提出18条意见,太宗采纳7条意见,授于李淳风将仕郎,入太史局供职40年。
(2)、袁天罡、火山令
四川成都人,精通相术和地理。任火山令。
袁天罡少孤贫,在隋朝曾为资官令,入唐任火井令。贞观八年(634年),唐太宗听闻其名声,征召入朝。据新旧《唐书》记载,他曾给年幼的武则天看相,言其“可为天下主”。
(3)、丘延翰、拜亚大夫
丘廷翰,唐朝山西闻喜县人,字翼之,永徽(650~655)时有文名,范越风高弟,尝游泰山,于石室中遇神人,授玉经,即《海角经》也。洞晓阴阳,依法扦择,罔有不吉。
开元(713~741)中为县人卜葬地理气,交见太史奏曰:河东闻喜有天子气。朝廷忌之,断其所扦山,下诏捕之,大索弗获,诏原其罪,诣阙下陈阴阳之说,以《天机素书》等书进呈,秘以金函玉篆,号《八字天机》,赐之以爵,拜亚大夫之官。
(4)、何令通、南唐国师
何令通,讳溥,字令通,号潛齋,晚号紫霞老人,生于公元922年,后梁均王龙德二年壬午三月三日子时。公元1019年:宋真宗天禧三年己未十月十八卒,寿九十八。仕南唐史院编修,遇异人授以堪舆秘术,言祸福屡中,特拜南唐国师。因直谏忤主谪海宁令,后弃官,隐婺东芙蓉峰,事详溯源篇中,有叶司空所撰紫霞先生传。著成《铁弹子》、《灵城精义》,其书分两卷;上卷论形气,下卷论理气。
(5)、吴景鸾、北宋司天监监正
江西德兴人,北宋朝时期著名的堪舆地理大师。其出生于地理世家,其祖父吴法旺,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国师,父亲吴克城,精通地理,但不局囿于家传,四处求学,寻找地理明师,后拜陈希夷为师,陈希夷就是陈抟老祖,精通紫薇斗擞。有人说陈抟的地理技术,来自曾文辿,这是信口雌黄。陈抟是重庆潼南人,与江西相聚几千里,从来没有去江西一带活动,哪有与杨公相关。
江西部分地理先生,为了神话杨公,神话自己,将天下地理的出处,归于杨公,这是不对的。杨筠松,只是历史上一个普通的地理名师而已。
吴景鸾的父亲虽然从陈希夷那边得到了紫薇斗数和杨公风水的秘术,但不幸早逝。吴景鸾后授书于祖母张氏所藏,洞究其说,为人扦择,如鸣谷应(名声大作)。庆历辛巳年宋仁宗下诏选拔阴阳家,本郡学官荐举吴入试,得赏识而授司天监监正。
不久因上表论牛头山皇陵“坤风直射,厄当皇后离宫,未水倾流,祸应至尊下殿”之语,上不悦,下狱。寻以帝晏驾遇救。后徽、钦二帝北狩,卒果如其言。出狱后向皇帝献《中干图》,未受赏识遂佯狂削发,修道于湖北天门县白云山洞,常往来于饶、心二州(江西境内),宋英宗治平初年遗书予女而终。二三年后该遗书被其女婿张潜通判虔州(赣州)时授之门徒廖瑀,廖瑀就是廖金精,后随张潜来德兴乐平,生活了近二十年。
(6)、徐拱、卜选金朝皇陵
徐拱,精于地理,参与卜选金朝房山九龙山皇陵,授司天监博士,后升司天监监正。
(7)、刘基、明洪武国师、卜选明孝陵
刘基(1311年——1375),字伯温,浙江青田(今浙江文成)人。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开国元勋、地理学家、易学家。官居御史中丞兼太史令(正三品),是太史台的最高长官,所以明朝初年的大量地理活动,都是出自他的手里,包含南京城的卜选和规划、明孝陵的选址,民间也有大量流传的刘基所卜选的宝地。
民间见过手抄本的有著有《披肝露胆》、《堪舆漫兴》、《地学心传》、《佐玄直指》、《青囊天机奥语序》、《地理全书》、《龙诀歌》、刘伯温注解《催官篇》、刘伯温辑《地理青囊经》、《刘伯温秘传口诀》等等。
(8)、陈俊、钦天监掣壶正,从八品
陈俊文为民间地理先生,明朝称之为阴阳人,主导明朝十三陵之献陵卜选,并且最后论卜陵功劳时候,陈俊文被晋升为钦天监掣壶正,从八品。
(9)、王贤、卜选十三陵、顺天府尹
王贤,男,字惟善,明朝大臣。山东宁阳人。举人出身,授鄢陵教谕,尽忠职守,课士有方,户部尚书张睿、礼部侍郎兼翰林学士薛瑄,皆出其门下。
明成祖选皇陵吉地,王贤集众家之长,用阴阳五行、日月星辰、山川地貌合一说绘成吉地图,很合永乐皇帝的心意。皇帝命王贤监造皇陵,用时三年,皇陵建成,成祖皇帝十分满意,授光禄寺少卿(从四品)、顺天府尹(正三品)。
后英宗皇帝下诏将王贤封为中奉大夫,正一品。
(10)、王侃、钦天监监正、卜选明长陵
王侃(kǎn),丰城知县,永乐初年,参与天寿山陵区卜选,因功授易州同知。永乐去世后,下葬于长陵,其儿子明仁宗朱高炽登基。洪熙元年二月,戊申日,仁宗再次感念王侃卜选长陵功劳,升王侃为钦天监监正,正五品。
(11)、马文素、钦天监监副、卜选明长陵
马文素,初为给事中。永乐初年,参与天寿山陵区卜选,因功授太常寺博士。洪熙元年二月,戊申日,仁宗再次感念马文素卜选长陵功劳,升马文素为钦天监监副,从五品。
(12)、曾从政、钦天监博士,九品
,江西省宁都县会同乡桐口人,为县里的阴阳学官,称:阴阳训术,无官职。参与天寿山陵区卜选,授钦天监博士,九品。
(13)、刘玉渊、钦天监博士,九品
刘玉渊,阴阳人,民间地理先生,永乐初年,参与天寿山陵区卜选,因功钦天监博士,九品。
(14)、倪谦、钦天监监副,卜选明泰陵
倪谦,钦天监监副,从五品,精通地理技术,参与卜选十三陵之泰陵。
正德元年,御马监太监陈贵,奏请迁移马房,钦天监官倪谦复查,回奏明武宗朱厚照,认为可以迁移。
(15)、吴昊、钦天监监正、太常寺少卿、卜选明泰陵
江西抚州金溪人,明代天文家、地理学家,参与卜选十三陵之泰陵。
六世祖吴名德,始徙临川之稠源,高祖吴友恭,曾祖吴彦成,俱以隐德闻。吴昊自幼喜读诗书,随父研究天文历学和地理,补天文生。
成化年间,经礼部尚书童士昂荐为五官保章正,升钦天监监正,正五品。弘治十年(1497),破格提拔为太常寺少卿,正四品。
正德元年(1506),升为太常寺正卿,正三品,掌宗庙礼仪,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总郊社、太乐、鼓吹、太医、太卜、廪牺、诸祠庙等署。正德四年六月,以疾终于邸第,年六十三。
(16)、明图、钦天监监正
明图、钦天监监正明图,正五品,参与清西陵之首陵泰陵卜选。
(17)、福建浙江总督、进士出身的高其倬、卜选雍正泰陵
清西陵的主要卜选师傅,是高其倬。他19岁参加殿试,中三甲第八十九名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历任四川乡试正考官、右中允、山西学政、侍讲学士、内阁学士。雍正三年,进兵部尚书衔,加太子少傅,调福建浙江总督,从一品。
高其倬精堪舆术,为清代著名的地理风水学家,受命为雍正择墓地。高其倬于易县太平峪得吉地,雍正称许,后来葬于此,高其倬也因此被授三等男爵,所著《堪舆》是地理传世佳作。
(18)、管志宁、卜选雍正泰陵
管志宁,为诸生,秀才出身,精通相地风水之术。清雍正元年(1723),正值世宗胤禛登极择建万年吉地之时,在全国征召风水地理之士,管志宁被召征入京,授为户部陕西司主事(正六品),参与卜选雍正皇陵。
雍正五年,管志宁,因卜陵功,升为礼部主客司员外郎,从五品。因父母去世,居丧在家。服孝未期满,又被召回京。他遍阅盛宗诸陵,受到皇帝的赏赐。有《地理糟粕》一书行世。参与编著钦天监地理典籍《钦天监风水正论》一书。
(19)、陆应谷,顺天府尹、卜选咸丰定陵
陆应谷(1804-1857),字树嘉,一字稼堂,蒙自人,嘉庆九年(1804)生于云南省蒙自东村一户没落世家,薄有田产,生母早逝,少年时由伯父陆祥抚养。陆祥,是当地有名的堪舆(风水)先生。
道光二年(1822)中举,十二年(1833)参加壬辰恩科会试,中进士,因文学优良授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编修。从1842年至1853年间,先后出任山西朔平知府,太原知府,江西巡抚,河南巡抚。
在太原知府任上,政余之暇,他据伯父生前传授的的地理知识,写成《地理或问》一书,道光二十八年戍申(1848)自刻于太原府署。道光二十九年(1849),清廷修建皇陵,陆应谷因《地理或问》一书闻名朝中,被推荐参与其事,并勘修陵区内河道,从太原调到京城,奔忙于河北易县的西陵和昌平县的东陵间,同年初夏,升任顺天府尹。
陆应谷从伯父学习堪舆,富有经验,精通地理,于道光末年撰《地理或问》,风行海内。咸丰元年,特诏进京卜陵,主持千秋大业。同时,他推荐了弋阳县教谕、举人彭定澜,同行卜选咸丰定陵。
(20)、彭定澜,池州知府、卜选咸丰定陵
彭定澜(1796-1866年),字盈川,号恬舫,江西乐平人,道光五年举人,时任弋阳县教谕,正八品。咸丰元年,为文宗选定河北遵化平安峪,为定陵。咸丰三年,定澜从首都回籍,办理团练(已升候补知县)。五年,经督办皖南军务的前江西巡抚张芾奏调,定澜赴徽州军营出力,不久,升任安庆府同知,尝署池州知府,从四品。
《清实录咸丰朝实录》载:
谕,江西教谕彭定澜,通晓堪舆。前曾随同陆应谷相度吉地。兹据彭蕴章面奏,该员现系安徽候补知县。 在张芾军营效力。着何桂清,即行咨照张芾。饬令彭定澜迅速来京。将此谕令知之。
(21)、进爱、卜选乾隆裕陵
进爱,钦天监监正、参与乾隆裕陵卜选,但是对于裕陵所在的胜水峪风水,不太满意,进爱认为选择这里并不尽善尽美,左边贴身界气的砂稍低,还是去别地选址较好。但乾隆皇帝不但没有听钦天监监正的话,反而将他革职发配。
(22)、洪文澜、卜选乾隆裕陵
洪文澜,户部郎中,后担任钦天监监正,参与乾隆裕陵卜选。参与编著钦天监地理典籍《钦天监风水正论》一书。
(23)、高大宾
高大宾,钦天监漏刻科博士,参与编著《钦天监风水正论》。
(24)、齐克昌
齐克昌,钦天监博士,参与乾隆裕陵卜选,参与编著。参与编著钦天监地理典籍《钦天监风水正论》一书。
历史上还有大量的名师,长期在钦天监工作,因为不会吹牛,没有写书,只是做了大量的地理作品,而没有留下名字的记载,而湮没在历史之中,非常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