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著名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出生于东普鲁士的首府柯尼斯堡的一个家境贫寒的工匠家庭,他的父亲职业是马鞍匠。虽说家里穷,但是他还是8岁开始入学,长大以后进了柯尼斯堡大学读书,由于家里贫穷,他当时没有进行硕士毕业答辩,直到24岁才顺利从大学毕业。他开始的职业是柯尼斯堡的一个小镇的家庭教师。他的课讲得好,在当地有一定影响力,他喜欢哲学,他拒绝了柯尼斯堡提供给他的诗学艺术教授聘书,还拒绝了来自埃尔朗根大学和耶拿大学的教授聘书,因为他不想离开家乡。他的理想是在柯尼斯堡大学担
伊曼努尔·康德认为感性是人类感觉事物的能力,我们无法通过经验了解时空,时空的概念来自于心灵的直观,因此出现在时空中事物都能被我们的心灵所感知,一个“自在之物”(存在于人类思维之物的物质)与时间、空间以及人类的概念无关,我们无法了解“自在之物”,世间存在两种世界,一个是能为人类身体所感知的经验世界,一个是自在世界;知性是人类思考事物的能力,概念只有在被我们的心灵所感知的前提下才能适用于事物之上,一个“自在之物”(存在于人类思维之物的物质)与时间、空间以及人类的概念无关,我们无法了解“自在之物”,世间存在两种世界,一个是能为人类身体所感知的经验世界,一个是自在世界。
我认为感性与知性都是人类的本能,心灵的直观是人认知事物所获得的感知,而“自在之物”受限于人类的认知水平,它虽说存在于宇宙中,但我们人类却不知道它的存在,并且不能认知它的所有的一切。人类毕竟是宇宙的沧海一粟,连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也不过是其中一粒尘埃,渺小得很,何况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呢?所以,人不能固步自封,不能把思维局限于太阳系,而应该跳出太阳系,向银河系,向宇宙的更深处进军,才能保存我们人类,才能让人类科学技术更加先进,并且寿命更长,甚至于成为宇宙的统治者,到那时,人类就不再渺小,不再微不足道,而是如同神级文明一样的存在。宇宙之大,无边无垠,人类真要认识宇宙,那么就必须发展宇航高科技向宇宙进军,必须建造接近光速或者超过光速的宇航器,才能让我们脱离太阳系,进入银河系,寻找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采掘地球没有的矿藏,认识银河系其他高等智慧生命,学习他们的科学技术,最后去认识、去了解人类以前不知道的“自在之物”。我认同伊曼努尔·康德的观点,这世间在两种世界,一个是能为人类身体所感知的世界,一个是自在世界。能为人类身体所感知的世界,是我们人类认识、思考、观测、体验、经历过的一切事物,但这只限于地球。因为我们人类在地球生存,所以,受限于地球的一切形式表现,离开了地球,会有更多跟地球不同的事物让我们去了解、去发现的“自在世界”。这个“自在世界”可以理解为外星球、外星文明,或者是区别于地球的宇宙的其他存在。这个“自在世界”不是神话中、宗教中的“天堂”、“极乐世界”、“神域”,而是众多我们人类从未认知过的世界。
唯理主义认为,理性而非经验才是令我们了解世事的媒介。经验主义者相信,了解世事的媒介只是来自于人类对世界事物的的经验,而非理性思维。康德的先验唯心主义提出,若要理解世界,理性和经验缺一不可。而我的观点与唯理主义、经验主义、先验唯心主义不同,不同之处在于,我认为这个世界是物质的,不管是理性、知性,还是经验都是人类这一种生物物质特殊的表现形式而已,人是由物质构成的,人的思维、感觉、经验等都是附着于人类物质的基础之上的,都是物质的特殊的表现形式。离不了人,这种物质的特殊的表现形式也会不存在。因为人的理性也好,经验也好,并不能让物质突然出现与消失。当你面对一块木头时,随你怎么理性,随你怎么经验,木头还在那里,没有任何改变。物质不以人的意志而发生改变,当然,你动手用化学的、物理的等方法去改变木头的的形态、位置、状态等时,人强加于木头的力会使木头发生化学的、物理的等变化,但木头还是物质,不会因人的意志凭空产生,也不会因人的意志凭空消失。并且木头这物质遵循物质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理性与经验可以让大家认知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可以改造我们这个世界,但不会创造我们这个世界;可以认知我们感受到的物质,可以改造物质,但不会创造物质。一切都是物质的,脱离物质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不管人类的头脑如何奇思妙想,总摆脱不了物质的影子,我们的感性、知性,还有经验世界与“自在世界”都是以物质为基础的产物。
作者简介:李文武,著名管理学家。《博锐管理在线》《中华品牌管理网》《中国管理传播网》等知名管理网站专栏作家。又是多家媒体与网络作家。研究:历史、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