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塔巍峨秋色空1


 宝塔巍峨秋色空1

——唐人岑参《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品读
 
中条山客
 
公元752年(唐玄宗天宝11年)秋,岑参自安西都护府(今新疆交河城,时岑参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幕府判官)回京述职,相邀高适、薛据、杜甫、储光羲等同僚诗友,出城郊游,来到慈恩寺,见宝塔巍峨俊逸,拾级而上,触景生情,遂吟诗唱和以助兴。高适首唱,作《同诸公登慈恩寺塔》,其余人相和,岑参遂作此诗。此诗前十八句描摹慈恩寺塔的孤高、突兀、超逸绝伦的气势,以及佛塔周围苍茫、古寂、清幽的环境,烘托出一派超脱虚空的气氛;末尾四句,抒发情怀,流露出怅惘之情。全诗主要描写了佛塔孤高危耸的情态,表达了作者登临后忽然领悟禅理,产生出世的念头,并暗寓对国是无可奈何的情怀。
 
浮图:是梵文佛陀的音译,这里指佛塔。慈恩寺浮图:即今西安市的大雁塔。五陵:指汉代五个帝王的陵墓,即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及昭帝平陵。净理:佛家的清净之理。觉道:佛教用语,达到消除一切欲念和物我相忘的大觉之道。
 
【原文】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
 
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
 
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
 
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
 
连山若波涛,奔凑似朝东。
 
青槐夹驰道,宫馆何玲珑。
 
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
 
五陵北原上,万古青濛濛。
 
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
 
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今译】
 
宝塔如同平地涌出一般,孤高巍峨耸入天际。登上宝塔就像走出人间,蹬踏楼梯盘旋空中。高峻突出镇守神州,峥嵘巍峨如同鬼斧神工。四个挑角伸展开来挡住了日光,塔高七层紧紧连着苍穹。向下俯瞰飞鸟屈指可数,俯听山风呼啸吹过。远望南山山连山如波涛起伏,山势东倾,似汹涌澎湃奔流向东。青驰道笔直,两侧国槐夹道;北望楼台宫殿是那般小巧玲珑。秋天秀色从西北而来,苍苍茫茫侵染关中大地。长安城北汉代五座帝陵,万古千秋,仍然是一派郁郁葱葱。清净佛理我已经有所领悟,善恶有因我素来信服。我决计归隐辞官,信佛奉道,物我两忘。
 
2021年11月6日星期六,上阳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