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代表省关注森林活动执委会,向大会报告2021年陕西省关注森林活动开展情况和2022年关注森林活动计划。
一、2021年工作情况
经省委省政府同意,2020年12月,陕西省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正式成立。值此一周年之际,组委会召开全省工作会议,充分体现了省政协对关注森林活动的高度重视。一年来,在组委会坚强领导下,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强化配合,在全省范围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关注森林实践活动,广泛动员各界力量关注关心、支持参与生态建设,凝聚了强大合力,为推动美丽陕西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今年6月10日,全国关注森林活动工作交流座谈会在咸阳召开,陕西省关注森林活动实现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
一是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坚持“制度为纲、规划先行、责任必实”,推动关注森林活动行稳致远。制定《关注森林活动工作规则》,明确活动主要职责、组委会和执委会成员分工、工作制度和工作要求。编制《2021年陕西省关注森林活动方案》《陕西省关注森林活动五年工作规划》,明确工作方向和任务目标,压实工作责任。
二是开展建言资政活动。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精准建言资政,广泛凝聚共识。针对陕西生态空间治理的难点、堵点和薄弱环节,组织省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赴榆林、宝鸡等地,开展“白于山区困难立地生态修复”“秦岭国家公园创建”“推行林长制实践探索”等主题调研,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为不断深化我省生态空间治理,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
三是加强生态文化宣传。坚持“突出重点、创新形式、丰富内容”,策划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宣传活动。“大美秦岭·熊猫陕西”“祖脉秦岭·和美朱鹮”文化品牌深入人心,“秦岭大熊猫:国宝中的美人”“朱鹮从秦岭起飞,飞向全国飞向世界”正在成为社会共识。“我们的绿水青山”融媒体节目持续热播,收视率在西北地区卫视频道排名前列。“寻找陕西最美生态空间”微博话题阅读量超过1200万人次,30万人次参与投票评选,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
四是大力发展自然教育。坚持“生态优先、公益为主、多方联动”,新建自然体验基地8处,自然体验基地总数达29个,接待中小学生3.6万余人次。编印《陕西省自然体验师解说指导手册》,举办自然教育课程设计大赛,创办推广了一批具有时代特征、陕西特色的自然教育课程活动。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进课堂、“秦岭生态童话”环境教育进校园、“青少年进森林”等专题研学活动,组织100余支志愿者队伍深入城乡社区讲述生态故事。近期还将印发《关于加快推进陕西省自然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为社会力量参与自然教育发展“定标续航”。
五是广泛凝聚发展合力。坚持“从小抓起、活动引领、广泛动员”,开发“我和小树共成长”“校园公益林”等小程序,组织开展“青年志愿者喜迎全运”“建党百年展芳华美丽陕西我先行”主题植树活动,营造植绿、爱绿、护绿、兴绿的良好氛围。举办秦岭生态环境保护“青年论坛”暨2021年秦岭环保志愿行动示范活动,广泛汲取秦岭生态保护各方意见,不断深化秦岭生态保护理论研究。
二、助力生态建设情况
关注森林活动的深入推进,全面推动了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绿色经济“三位一体”协同发展,助力陕西生态建设实现“十四五”精彩开局。
一是林长制体系全面建立。全省10个设区市和杨凌示范区、韩城市,104个县(市、区),1260个镇、16372个村全面推行林长制,共设立省级林长5名,市级林长104名,县级林长1343名,镇级林长7912名,村级林长43780名,省市县镇村五级林长制组织体系全面建立。制定省级林长会议、信息公开、部门协作、工作督查制度办法,市县镇村相关制度制定工作正在压茬推进,林长制制度体系逐步完善。
二是秦岭生态保护持续升级。严格落实《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深入实施秦岭生态空间治理十大行动,发布《秦岭生态空间治理白皮书》。全面完成大熊猫国家公园秦岭区试点任务,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设立。秦岭国家公园创建方案获国家批复,开启创建秦岭国家公园新征程。积极推进秦岭北麓生态文明示范带建设,努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样板。秦岭保护“一例二园一带”格局正在形成。
三是黄河流域治理不断深化。持续实施黄河流域生态空间治理十大行动,沿黄防护林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工程提速推进,全年人工造林216.6万亩、抚育森林109.4万亩、治理沙化土地89万亩,着力筑牢“沿黄”绿色廊道。严格执行《陕西省封山禁牧条例》,9市、94县(市、区)划定封禁区,推动封山禁牧常态化、长效化。
四是国土绿化事业科学开展。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制定我省贯彻落实《若干措施》。坚持以水定绿,以绿治黄,科学推进国土绿化,全年营造林542.2万亩、种草改良21.81万亩。首次发布《陕西省国土绿化公报》,参加义务植树超过800万人次、栽植苗木4956万株。治沙英雄石光银荣获“七一勋章”,树起生态建设一面旗帜。
五是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地271处,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初具雏形,珍稀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持续增长。实施秦岭红豆杉就地保护750亩、迁地保护7245亩。成功繁育秦岭大熊猫4胎5仔,取得历年最好成绩。在华山脚下放飞朱鹮21只,自此秦岭6市均有朱鹮野外分布。发布《朱鹮保护蓝皮书》,秦岭四宝科学公园向公众开放,秦岭四宝组团成为十四届全运会吉祥物。
六是生态安全防线更加牢固。着力推进森林“除四患”,严防森林草原火灾、松材线虫病危害、违法违规毁林和违法放牧。全面推行“防火码”,森林草原火灾次数、过火面积、受害面积均创历史新低。扎实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松材线虫病疫区、疫点、疫情面积和病死松树数量“四下降”。扎实开展森林督查和封山禁牧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破坏生态资源违法犯罪。
七是生态富民服务纵深发展。坚持用绿之益、兴绿之利,有效衔接生态脱贫与乡村振兴,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价值实践路径。公布首批6条生态旅游特色线路,审定发布省级林木良种33个,推广实用技术70余项、示范面积50.29万亩,组织评选林业专业合作社国家级示范社5个、省级示范社13个,多措并举推进生态产业提质增效。
八是生态文化宣传再上台阶。举办“生态卫士日”活动,选树“最美生态卫士”,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充分利用新媒体,将植树节、爱鸟周等关键活动与林业工程建设有机衔接,努力讲好生态故事。全年中央媒体发布陕西生态建设信息350余条、省级主流媒体600余条,为全面开启新时代绿色革命新征程营造了强大舆论氛围。
三、2022年工作计划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根据全国关注森林活动工作交流座谈会精神,结合我省林业“三位一体”“四大生态系统”“五大阵地”“六条战线”的实际,初步提出2022年我省关注森林活动六项重点工作:
一是健全组织机构。指导督促各市林业主管部门主动作为,积极衔接同级政协,加快推动关注森林活动机构建设。力争2022年底,各设区市关注森林活动组织机构全面建立。
二是强化资政服务。充分发挥各级政协建言资政和民主监督作用,组织开展生态建设调研和“林长监督员”推荐活动,持续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关注支持生态保护修复工作。
三是推进身边增绿。积极推动森林城市和森林乡村建设,力争成功创建2个市级国家森林城市、启动创建2个县级国家森林城市、建设150个“三化一片林”森林乡村。
四是加强主题宣传。紧扣陕西生态文明建设主题,协同社会各界力量,组织开展“绿水青山看陕西”主题宣传和选树“最美生态护林员”主题活动。
五是开展教育实践。以青少年为主体,组织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进课堂活动,持续扩大自然教育阵地,多角度协同推进生态文明教育实践。
六是传播生态文化。依托植树节、爱鸟周、森林日、野生动植物日等节日,策划实施一批思想性、公益性、参与性兼具的高质量生态文化活动。
2022年省林业局将充分发挥执委会办公室作用,靠前服务、主动作为,在组委会领导下,持续深入推进全省关注森林活动,为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的美丽陕西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注:本文是作者在陕西省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上的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