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经济机会之资本市场
对于2021年世界经济的诸多现象,在没法抛开的新冠疫情影响之外,最出乎意料的好像就是通货膨胀。美国一直强调,其通胀只是短暂的临时现象,而持续近半年越演越烈的持续高通胀,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变量。解读其原因,简单归结于美国港口因为货车司机短缺出现严重拥堵,或是简单解读为因为对中国货物收取高关税,进而导致物价上涨,都欠缺说服力。多年美元货币超发,没有引发通货大变化,是美国近几年无所顾忌抛洒美元的重要依托,好像美元成为美国的永恒无敌武器。为什么这一轮就能引发通货膨胀的持续恶化?
通胀本质上始终是货币现象。在当代资本市场过分发达的情况下,通胀更多呈现为资本演变对货币的反馈现象。对于美国通胀,应该说是这一轮货币过分超发的正反馈。因为疫情,世界经济总体活跃程度明显走弱,对美元的消化能力出现极限,超量新增美元只能在本国运转,势必对于美国经济秩序形成冲击。而美国资本市场对于中国企业上市公司的打压,对于美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延伸增长形成压制,也压缩了本国资本市场对于货币的容纳消化能力。而美国资本市场因为货币宽松一直处于估值高位,资本未见消亡,形成增量支撑。另外能源市场的乱战,国际经济秩序因疫情而紊乱,对于经济顺畅运行形成冲击,经济活跃度进一步受影响,超量货币反馈到有限的消费市场,通胀成为必然。这波通胀有点全球性,性质大致相近。
中国的经济相对稳健,中国的部分物价变化更多是大宗商品波动的成本输入性影响。但后续是否会跟大多数国家一样受到全球通胀的持续影响?这还要看中国的后续政策的执行效果。这波世界性通胀,中国经济疲软减少对美元的吸纳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在美国等多数国家通胀成趋势的背景下,中国货币的坚挺没有跟随美元节奏,在新一轮国内宽松政策中,走出独立的对冲行情可以更大胆些。一方面,注册制全面实行,中国资本市场具有更多本币融资放量容纳空间,另一方面,受压制的美国市场上市和融资不宜妥协放开,要为本币对冲放量保留空间。所谓超量发行货币一直是西方和持西方经济思维的经济学者们对中国的一个诟病和攻击方向。是否超量,要看市场的资本市场容量。在足够的市场活跃程度保障下,适当的超量是增长的正向促进。而如果任由当前经济持续低迷,市场活跃程度一旦不足,则可能造成超量发行的通胀正反馈,如过去几个月来的国际行情。所以当前调整经济政策推动落地应适当加速并大胆一些。这是稳定国内经形势的需要,更应抓住付出相应代价后形成的难得的对冲机会。
通货膨胀一旦成趋势,要理顺新的经济秩序,会是很麻烦的事情,估计全球经济甚至美国都需要花点时间,部分国家甚至会走向更糟糕的境地。除了要警惕西方狗急跳墙发动战乱,对于疲弱的西方市场,大可战略上藐视之,战术上更加主动些,走好自己的独立行情。2008年危机之后的十年超越行情虽难再重现,但是进一步确立优势的独立对冲行情的难得机会还是值得珍惜把握。资本市场是中国这轮行情继房地产之外可明显把握的重要机会。这次空间的打开是本国市场为主,国际上的对冲要看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因为产业市场空间依然为中国打开,但是美元主导地位还在,中国经济形势的向好美国也能得利,关键就看对机会的把握,反应快,掌握主动,争取在美国走出通胀前尽量启动经济,分摊份量就多些。
2022年看好中国资本市场,是建立在近十来年来我国经济金融人才的成长,资本市场规范走向成熟,在相应的规模基础上,中国资本市场的世界地位和影响力逐步走向前列,更加规范,也更加自信。中国资本市场要注意坚持市场存在的初衷,持续为实体经济服务,破除赢取虚拟经济独立行情的迷信,适当控制凌空创新的高危动作,要走出自己的独立状态和行情。资本市场是经济的液态支持构成,可以是动力源,可以是润滑剂,也可以是冷却液,但始终要围绕产生动力服务,也就是要围绕保持经济的活跃性服务。启动对冲放宽市场行情,首先看好的就有资本市场,不管是货币还是财政的宽松,最先得利的就是资本市场。但是资本市场的规范不是随便可以放松的。
现代经济运作较为复杂,上述分析为一隅之见,仅供参考。
2021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