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的月经问题


         在现代物理学研究的社群当中,有两个问题会隔一段时间就被重新提起并热烈甚至是激烈地讨论一番,就像成熟女性每月一次的生理表现一样,被戏称为“物理学的月经”,这两个问题就是“双生子佯谬”和“薛定谔的猫”。何为“双生子佯谬”何为“薛定谔的猫”?这个嘛物理学社群里的人都知道,这里不是物理学论坛,大多数甚至是物理学盲人,因此我也就不作赘述了,有兴趣者可以自己去查一下。

        其实不单是物理学社群里有“月经”问题,几乎每个学科里都有自己的“月经”问题,社群里的老人都会感觉到它的存在。那么,经济学当中的月经问题是什么?我不卖关子直接告诉你吧,那就是老生常谈的“价值问题”。社群里的老人对此都会深有感触,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人提起这个问题,每次来潮时社群里面争得是面红耳赤甚至会恶语相向,高潮退去似乎问题解决,但这不过是反复出现的潮涨潮落中的一次。即便是社区老人厌倦了,也挡不住新人把它当做新问题再次提出。
        其实, “价值问题”不仅仅是经济学的月经,还是哲学的月经,因为“价值”根本上就是一个哲学术语。霸权成性的经济学人自以为有属于经济学的独立的“价值”概念和理论,不过是自欺欺人掩耳盗铃罢了,如果不回到哲学轨道上审视这个问题,除了在错误道路上越滑越远之外是没有第二个结局的。
        学术月经问题的存在,原因就在于它是基础性和根本性问题。生理月经反反复复来来去去,是生命的一轮轮生发的表现。学术月经其实也是学界不断地溯视自己身世的行为,是好事。也正因为是基础问题,所以如果对其疑掩耳盗铃假装不见继续做自己的“深入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很可能是沙上高楼功亏一篑。《西方经济学的终结》(2005年,中国经济出版社)就明确指出,现在的经济学看是富丽堂皇的显学大厦,但却是建立在错误的价值理论沙滩之上的危楼,提醒经济学人不要只是钻在楼里做一个装修师傅了——倒塌只是一瞬间的危楼已经没有继续装修下去的意义了——哪怕你是拆掉之前的装修做风格迥异的二次装修。
        错误的经济学体系的继续存在,只是某种政治需要,而不是学术自身需要。从这一点上来看,经济学月经问题的存在其实是真正的经济学人对政治干扰学术的一种抗争,只不过现在还说不准何时“绝经”。
         一个学术问题之所以变成“月经问题”,原因在于在最基本的概念层面的不明晰与不统一,而较真的人就会忍不住出来辩个是非曲直。旧话重提的人当中新人为数不少,更是说明这是一个多么基本多么浅显的问题。
        不过,经济学的月经问题和物理学的月经问题还不能同日而语。甚至可以说是“伪月经问题”。物理学家玩的是认识论当中的“事实判断”,而经济学人玩的却是认识论的“价值判断”。物理学家只要找到事实,就会胜负分明高下立决;但价值判断却不是以事实为依据,这就是黑尔总结出的“休谟法则”。正因为价值不以事实而决定,所以,基于当前同一种经济状态,甲经济学家预测说好事,乙经济学家预测说糟糕,以至于“每一个经济学家对面都站着一个与之观点对立的经济学家”。
         能够看到此帖的人当然是社群一员,你可曾参与过对“价值”问题的讨论?或者是你选择性地回避了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