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决学生下午放学过早,家长因为上班无法接送看管小孩,为了更多拓展课程内容,在德智美体劳方面全面育人,教育部审时度势,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课后服务,并做了规范要求。个人感觉课后服务的推出起到了一石多鸟的作用,在其它涉公涉众的领域值得借鉴和推广
首先课后服务解决了许多学生家长接送难,陪护难的问题,而且更深层次的是解决了教育,教学问题,因为课后服务仍是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看班的,他们在教育教学上相对家长,特别留守爷爷奶奶更专业,而且在学校里,学生间学习和完成练习的氛围要浓,更有利于补差补缺和学习进步
其次从经济上看,每周每天都有课后服务,相较课外的补习培训机构动辄数千和上万的年培训费用,每学期的课后服务费几百元大大降低了家长的经济负担
最重要的是课后服务的实施,摆正了公与私的地位问题。过往公职教师都在抱怨收入低,而大量的学生平时和寒暑假到了培训机构,使得校外资本赚得爆满。在这个社会里收入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代表了地位和底气,很明显以前的铁饭碗在当下的社会反而代表着落后,一些公职人员想方设法从体制内外获得增量收入,但是更多的公职人员仍是默默无闻或者没有增加收入的机会,而课后服务的实施限制了校外培训的发展,提高了体制内工作人员的收入,进而就提高了地位,群体间失衡得到扭转,整体而言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好做法。
由课后服务的实施效果带来的启示就是如何提高体制内人员的收入待遇问题,可以发现过去了体制内收入增长机制是比较僵化的即如果严格按照规定,体制内人员的收入是远远低于体制外的,久而久之就影响了体制内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其实体制内的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同时一些事权是政府放归到市场里,但现实的实践是放归市场的事权支出远高于体制内的支出,比如校内的学费和校外的补课费哪多哪少都不用说,但是公办教师的经验和水平都是经过考验的,所以为什么把学生赶到体制外补课,体制内低廉的课后服务不是更好吗?未来进一步提升课后服务的质量从各方面权衡都是更优的选择,类似涉公涉众之前下放给市场的事权也可以考虑收回,比如医疗卫生业的医生院外药房提成问题,如果都收归到院内消费,药价降了,员工的福利保障,不失为降本提效的好方法。
最重要的是市场经济下,许多事权的下放,都会引发资本的争抢,进而对主管者的公关,而后掌握了事权后,就是市场中就事权漫天要价,我想主政者应该能体会到价格的重要性。因为价格的背后就是利益分配,它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利益,而现状是资本在价格上起主导,其背后就是从市场攫取甚至可以说掠夺利益。一个公正的政府应该保持与资本的亲与清,特别是要兼顾体制内的收入,降低市场的交易价格,课后服务的实施为此开了好头,希望以后政府之策更加兼顾公与私,并以控价作为主要目标,让更多的民众共享发展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