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篮子工程是当地主政领导的一项重要工作,实行一票否决制,年末的菜篮子工作更为重要紧迫,而最近几天我们也先后看到中央和地方领导纷纷到基层,调研蔬菜保供以及价格问题,但我认为仅凭几次的调研难以对控价产生多大的作用,唯有建立常效的机制,才能治本治久。
这几年先后生姜,大蒜,猪肉价格等价格出现快速猛烈的上涨,今年又增加了大葱和辣椒。原来大葱的价格每斤2元左右,今年一度达到8元甚至10元,同时辣椒也是如此,由之前的每斤2-3元,也一度涨到8-10元;就连一周前还10元,四天前还坚挺的8元,但昨天部分超市的价格就降为4.99元,当然其它一些超市价格还维持在高位7元左右。很明显从成本上升的角度已无法解释大葱和辣椒价格的猛烈上涨,通过这几年我们看到的是菜篮子工程里渗透着资本的身影,他们往往遇到机会往往囤积居奇,进而哄抬价格,但是类似的行为却始终得不到敲打,另外一方面一些行政性的事权下放到市场,被资本把持,也推高了价格。
菜篮子关系人民生活,而价格高低背后反映了居民负担,本质上是利益的再分配,因为做好菜篮子工作意义深远。如何更好的搞好菜篮子工作呢?我认为北京新发地等批发市场公开当天的交易价格经验值得在各地推广。现在各地都有农产品市场,当地政府可以建立当地农产品交易平台,并每天发布蔬菜批发市场的批发价,然后建立公开的价格举报监督渠道,对远高于进价的售卖行为及时打击,然后把当地农产品市场的批发价跟上游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对比,同样对过度加价行为予以打击,我想菜篮子才能稳,同时各地涉及的工作人员才真正有事做,才真正有压力,有动力把工作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