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营管理的“远则近,近则远”实务(3月10日)


企业经营管理的“远则近,近则远”实务(310日)

 

“近则远之,远则近之”是中国为人处世的智慧。就是说对待那些与自己关系很远的人,要礼貌客套,要懂礼数,这也是对人家的基本尊重,相反对于关系很近的人,却不能过于依赖,不能没大没小,不能为所欲为不拘小节。对关系很近的人要保持安全距离,对关系不是很近的人要如沐春风,有亲和力,这是“圆润”不是圆滑,这是成熟而不是世故。

养生之中有“腿先老”的原理,就是说当人到了一定时候,就不会那么活跃,或许是因为阳气不旺体力不支,或者成熟理性,而导致腿脚犯懒,走远路和久站就很容易感觉疲惫。另外,末梢神经不通畅,就会导致手脚冰凉,会影响体内阳气的循环,这同样是健康的大忌,只有打通神经末梢,才是养生的关键。

 

在管理学上也有一个“黑箱、灰箱、白箱”的理论。

黑箱关系,相互之间是两个陌生的世界,各自的优劣和各自的生态都不相知,形同陌路。哪怕偶尔得知对方的悲喜,也只是出于道义上的理解,但并不会为此惊喜或伤感,相互都是看客。这叫没有关系,其实没有关系才是最稳定的关系,在各自的轨道上运行,彼此之间无益无害。

在灰箱关系中,大家有些交情,因工作关系或其它社会关系,相互之间保持一定的模糊认识和亲疏距离。择其优点而欣赏,择其不足而远离,趋避有度,没啥瓜葛。交情或深或浅,谁也不是谁的垃圾桶,谁也不愿意做谁的垃圾桶。到了你的地方或你的城市,有时间有心情就一起坐坐,不聚也不会牵肠挂肚,散了也不会感觉特别失落。有短暂的热情似火和觥筹交错,绝不会秉烛夜谈人生理想,也不会推心置腹毫无保留。这种关系无所谓稳定或者不稳定,也不需要做这方面的考虑。对这种关系保持距离和敬畏,没必要试图突破、跨越。

而白箱关系看似生死相依,实则利益与共。彼此知根知底,充分交流分享,啥事都互相说,啥事都一起干。在共谋方面,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决不允许第三个人知道。在感情方面,你是我的唯一,我是你的唯一,绝不容忍还有别人。

白箱关系看似密不可分牢不可破,实则是最脆弱的关系,就是孔子说的“近则不逊原则怨”的感觉。用意至深,费神至多,关注之最,对方的事就是自己的事。不管基于什么样的基础建立起来感情关系,染不得半点杂质。但现实是残酷的,总有经不住诱惑的时候,白箱关系常常夭折,最后连黑箱关系都不如,不是陌路,而是敌对,所谓情深不寿,大概就是这个样子了。

人与人之间,不论什么样的关系,总是让敏感的人琢磨,让迟钝的人不知所措。近则远之,远则近之,其实不是若即若离般的暧昧,而是一种尺度的把握。有这样几个故事,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这用于人际关系的分析,也有参照意义。

 

在管理的战略决策和日常执行的时候,也需要遵循类似的原则。

在企业,决策管理层是脑,中层是腰,基层是脚,腰是需要靠脚来带动的,一切利益都不应该只考虑脑的因素,也不应该考虑腰,当然那些都很重要!但需要优先考虑脚的感受,当然脚是需要走出去才能有出路的。假如考虑到脚要去的方向,所见的那些人的心之归属,直达对方心底,这才是真正值得去做的事情。

假如决策只考虑大脑的感受,那么就得到纸上谈兵,闭门造车的效果,会跟客观市场脱节,就会失去基础的支撑。而从顶层到中层再到基层再到外部市场,是距离企业的中枢越来越远的关系,也是从白箱到灰箱再到黑箱的关系。

企业运营管理中,得到中层团队的支撑,才能得到市场推广的助推之力,但是中层团队要去拓展市场,需要基层伙伴的支撑,就需要让企业的各种制度,各种刺激激励措施都朝黑箱部分倾斜。相反对企业内部,特别是决策层、内部职能部门,要严加约束,不要犯常识性的错误。在推广的时候,必须要接地气,就是说要从外部人员的视角看待这个事,他们的心理,他们的实力,他们的需求。

得民心者得天下,企业也好,政治也好,军事也好,概莫能外。

 

贾春宝

2021310日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