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道德经札记·连载16


  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札记」 在这一章,老子对有“道”的人做了具体描述,从对他们含而不露、高深莫测的多角度剖析,阐述了“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的道理。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是说古时善于行“道”的人,见解微妙而且深刻玄远,不知他的城府有多深。老子生活在两千五百年前,老子在这里说古之善为士者,肯定比老子还要老。实际上也是这样,比老子更古代的有道的人很多,远的三皇五帝,近的也有五百年前的姬昌、姬发、姜子牙,一百五十多年前的管仲,他们都是善为士者,道业很深。善为士者、圣人,都是指自觉遵循自然法则、依道而行的人。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是说因为古之善为士者的城府深不可测无法了解,所以只好勉强这样来描述:像豫那样的小心谨慎犹如冬天涉冰过河,像犹那样的迟疑多虑总是敬畏着四邻,他的庄重端凝就像正襟危坐的客人,他的精神焕发就像坚冰消融,他的醇厚质朴就像没有雕琢过的原木,他的心胸旷远就像高山空谷,他的浑厚清浊就像浑清有浊的江河,他的平和宁谧就像风平浪静的大海;他的潇洒飘逸就像永远不能停止。

  老子在这里总结了有“道”的人的九个基本特征,小心翼翼、心怀敬畏,庄重端凝、欣然释怀、淳朴厚重、虚怀若谷、无所特殊、淡泊宁静,潇洒飘逸。表面上看,善为士者和一般人也没有什么两样,但这些也正是老子在前面讲的“道”的品质,既和光同尘,又湛兮或存。善为士者具备了这种品质,就蕴藏着极大的潜能极富创造性,只是淡泊宁静,不愿显山露水,端凝幽深的难以测识。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是说谁能静下心来把一片浑浊徐徐澄清?谁能在动乱中保持安然静定的生活?掌握和保持了“道”的品质人,是不肯自满外露的,正因为他的不自满,所以能够保持着“不盈”的定力,不断的蔽而新成,总是有新的成果。不盈,不自满;蔽而新成,不断的吐故纳新。“道”的品质是谦卑处下,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直白的说,就是谦虚才能使人进步,才能有所新的成就。老子论道,意在社会的无为而治,希望治理者“为无为而无不为”,老子在这里希望治理者保持清静谦虚之道,永远不自满,不断取得治理的新成效。

  在有的版本中,“蔽而新成”是“蔽而不成”,一个新成,一个不成,字面意思完全相反。其实,联系本章老子所讲的有“道”的人的九个基本特征,也可以理解为有道的人正因为不自满,始终保持“不盈”的定力,所以也始终像小草那样淡泊宁静自然生长保持着不引人注意的本色。蔽的本义就是小草。

  联系老子在第四章讲“道”的形象,是“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看看这里有“道”的人的特征,很是相似。世间万物都是运动变化的,世间万物的运动变化是顺其自然的,作为规律性的自然之“道”,完全也作用于社会之“道”、人生之“道”,人们认识了,循“道”而行了,才会不断进步。任何事物发展到极端就像是水满外溢,走向反面;让浑浊的泥水静下来,得到的便是清澈。满招损,谦受益,谦虚、不自满也是“道”。

  事物没有不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中的人,“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科技发展,都是同样道理,都要按照客观规律行事,不断的推陈出新、守正创新,不断地在新旧动能转换中前行。先于老子一百多年的管子也讲过,“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也是告诉人们,做事是产生于周密思考,成功于务实的行动,失败于成功后的骄傲。

  如果说老子的话总是有些晦涩难懂,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毕竟两千五百年前的人有着时代的局限性。现在的人们说的就精准的多了,也容易明白。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是永恒发展的,普遍联系中的万事万物都处在相互依存的矛盾统一体中,这个矛盾统一体的相互转化促进了事物发展,这个发展也就是人们“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不断的“不欲盈”、不断的“蔽而新成”的过程。

  蔽而新成,同类的词语还有推陈出新、除旧布新、革故鼎新、守正创新、新旧动能转换等等,很好理解。那么根据“道”一切顺其自然而又不争、不居、不盈的品质,根据世界的普遍联系原理,也告诉人们,人需要和自然和谐共处,人类本身更需要和平安宁;根据世界的永恒发展原理,还告诉人们,为着人类自身的安宁发展,人需要把精力智力能力放在不断地蔽而新成的生产力发展上,而不是人类自身的相残内耗。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谋创新就是谋发展谋未来。不断地蔽而新成,就是不断地增强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不断地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源,从而推动经济社会、人类生活的持续健康发展。

  老子说的有“道”之人“夫唯不盈”,是指对“道”探索永不满足,不能一知半解便浅尝辄止。要想学有所成,就必须永不自满;即使有所成就,也应最多有点自豪而不要自满。要把有所成就作为序章起点,继续戒骄戒躁、脚踏实地的开始新的千里之行。把每一个成就作为新的起点,是“道”的品质对人的实践行为的基本要求和体现。

  现实生活中,有的人不懂得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学了一点东西就觉得了不起,就谁也看不起,还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以致于出现了一些文人相轻、同行相轻、同美相妒、鄙薄他人抬高自己的现象,甚至膨胀傲慢,打压他人无所不用其极。实际上,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相互尊让取长补短,携手并肩共同进步,才是符合大“道”的正路。以谦虚态度取人之长,补己之长,使自己更长,也是件好事。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对“道”的探索无止境,对已知事物的探索也无止境,人们在不自满中蔽而新成,“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无”,主宰万物,一切自然;“有”,认识万物,顺其自然,要“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要“知有用之用”,也要知“无用之用”。常无,欲以观其妙,是深入探索道的规律性,不断增加新的理论性认识;常有,欲以观其徼,是循道而行的实践,不断创造,不断创新进步。前行路上无止境,“夫唯不盈,蔽而新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