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
「札记」 在这一章,老子通过善建善抱和后人祭奠先人的现象,阐述了修身和尊道贵德的关系,指出了修身要抓住根本,要实现“道”的理论和“德”的实践的统一。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是说善于建设的人注重根基所以不能被拔除,善于抱持的人注重力量重心所以不会脱手,子孙祭奠先人年复一年而不停止所以后代的烟火也不会断绝。巩固了根基就不会被撼动,把握了重心就不会脱手,子孙不忘先人感恩先人祭奠先人使后人人丁兴旺,都是说要注重根本,这个根本,是按照“道”的法则,履行“德”的实践,是尊道贵德的真切行动。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是说修身到位了,一个人的行为实践就真正符合“道”,一个家会得到丰盈有余的回报,一个乡会受到尊崇,一个国会丰盛壮大;天下的人都这样做了,天下就会风清气正、安定安宁而且会无限的普及广大。这是老子依次阐述尊道贵德的修身意义。修,修养,修心的意思。
“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是说从一个人的所作所为来观察这个人,从一个家庭的所作所为来观察这个家庭,从一个乡人的所作所为来观察这个乡,从一个邦国的所作所为来观察这个邦国,从天下人的所作所为来观察这个天下。这是老子提出的观察事物的方法。观察事物,要从事物自身的行为变化来观察。老子在第五十二章也做过类似的论述,“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
老子在这里提出,要想天下安宁,要从自己修身做起,修身养性,先弄懂“道”的法则。而且,只有自己身修好了,才可以把这种德扩展到一家、一乡、一邦乃至天下。所以,人之本在于身,身之本在于道,修身就是要依“道”养身,戒除骄奢淫逸,返还宁静自然,保持空虚谦逊。修身治国平天下,在修身、齐家、睦邻、治国、平天下的全过程中,修身放在最前面、最基础的位置。
“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老子在这里再次讲到自己,说自己是怎样知道天下这些道理的呢?就是依照自然法则,从事物自身的行为变化来观察这个事物。
按照老子的一贯思想,天下之本在于爱民,作为治理者就要“以百姓心为心”,爱护百姓、顺应百姓,爱民治国要依“道”而行实施无为之治。因此,老子在这里也描绘了一幅理想社会的蓝图:人们以自然无为的理念修身,那么每个人都会变得纯真,这就消除了利益争夺尔虞我诈;以自然无为的理念治理家庭,那么家庭会变得富裕起来;以自然无为的理念治理乡里,那么乡邻之间会亲密和睦;以自然无为的理念治理国家,那么国家会兴旺发达起来;以自然无为的理念治理天下,那么天下百姓都会获得自由幸福。反之,治理者靠资本竞选,为资本服务,心中完全没有大道,只会当政客,何以修身治国平天下?何来其德乃真、其德乃余、其德乃长、其德乃丰、其德乃普?恐怕是天下祸乱之源吧。
从一个人自身的作为来观察这个人,从一个家庭的作为来观察这个家庭,从一个乡、一个国的作为来观察这个乡、这个国,从天下人的所作所为来观察天下人的状况,是按照“道”的法则,把人的所作所为、人的实践作为了检验的标准。从这个意义上说,老子也许是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