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工程与秦岭息息相关。1952年,毛泽东视察黄河时首次提出南水北调的构想:“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
历经半个世纪的勘测、规划和论证,南水北调工程形成“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从长江流域沿东、中、西三路调水到黄淮海流域。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是丹江口水库,水库70%水量来自发源于秦岭的汉江及其支流丹江。所以,南水北调中线的水源地在湖北,其源头却是秦岭。
打开中国地图就会发现,秦岭横卧在中国版图的中央,北接黄土高原,南握四川盆地,不仅以地理位置,更以显著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特点,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和地理标志。如果没有秦岭,可以这样说,中国将不成为今天的中国。
秦岭南坡阻隔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输送的潮湿海洋气团的入侵,使其不能影响到我国的西北内陆地区,北坡又起到了阻挡青藏高压寒潮的向南入侵。北上和南下的大型天气系统在此交锋,像两只军队,互相碰撞、消减,造就了中国地理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