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变命运


现在关注教育,基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通过教育能否改变命运,教育如何改变命运。

根据美国经济学家迪顿分析近几十年来美国非正常死亡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接受本科教育是一个清晰的分野,没有接受本科教育的社会各个阶层,面对更多的不幸,也更容易感染诸多不健康的习气,更容易遭受挫败感。

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强调对人的投资是一切投资的核心。一个没有自然资源或者自然资源不丰富的国家能够变成强大的国家,就在于它对人的投资,扩大教育的投入,比如韩国、新加坡。

中国近几十年来,大力发展教育,培养出千万级的工程师,这为经济的迅猛发展打下坚持的基础,事实证明,知识能够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教育能够改变人的命运,忽视教育就是忽视国家长远的利益,人力资本是一个国家最宝贵的资源。

说到底,其实教育是补短板,要让一个社会最底层的人群也能够通过教育提升自身的素质,能够在社会上获得生存的技能,这是一个社会保持繁荣稳定的基础。

出任拔萃的人才在各个国家基本上是一致的,除非制度制约,不然高层人才基本上的差别是很小的,主要的差别在于中下阶层的素质,所以大力的发展教育、普及教育重点在于解决他们的问题。

我们在社会上看到很多贫穷的群体,相应的,他们的教育水平就很低,这是基础教育在于补短板的意义,能够促使社会发生积极的变化,鲁迅先生说过,要产生天才,首先要有培养天才的土壤。

如果短板教育做得好,中国社会高级人才、顶尖人才才能够脱颖而出,而且也能够打破一些制度的约束。很多人批评素质教育是在进行社会分层,普通阶层的子弟掌握基本的听说读写和计算的能力就可以了,那些社会富有阶层的子弟,通过金钱投资来获得更好的教育,更好的发展,这就引出另一个问题:教育能否改变人的命运?

如果社会阶层固化,即使人们怎样挣扎,怎样奋斗,终究无法摆脱与生俱来的阶层标签,无法通过后天的努力获得成功,社会就会失去生机,正如美国社会很多学者耿耿于怀的美国梦的破碎。

美国富有阶层无论通过代际的积累,还是通过对实体资本、金融资产的投资获得成功,他们就努力地将社会晋升的大门关上。

到现在为止,接受教育依然是改变自己命运的最强有力的武器,特别对于中下层而言。当资本集中,阶层固化,则意味着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补短板的教育机制,有助于普通阶层,但是也会很快触到天花板。

越是机会牢牢掌握在资本手中,越需要提高教育,通过完善、健全的教育制度来保障中下阶层发展的机会。推而广之,随着社会的变迁,教育的内容和方式都会发生深刻变革,这是时代的要求。

比如教学的内容,很多陈旧的知识需要移除,新的知识需要填充进来,比如编程能力的培养已经走进小学的课堂,大数据已经走进本科的课堂,这是时代的要求。相应的,诸如珠算已不能够适应时代发展,则成为移除的教学内容。

再比如教学的方式,以前单纯采用白粉笔、黑板教学,现在已经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推而广之,那么对于资本集中,贫富差距扩大的当下,社会教育也要采用多样化而不拘泥于学校教育的方式。

现在的教学资源随着资本的指挥棒而运转。资本在哪里集中,教学资源就在哪里集中,教育资源在哪里集中,哪里就会塑造人才。资本不能集中的地方,就会使得教育过于空泛,流于形式,不能够使受教育者真正获得教育的效果,足以能够改变他们的命运。

很很多人主张通过社会的机制、社会的力量,均衡教学资源,能够使受教育者获得均等教育机会、均等教学质量的机会,但是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的加剧,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趋势难以得到扭转,这也会造成社会阶层的进一步分化。

对教育的方式,一方面均衡配置资源,另一方面应该发展广扩式的教育、蚂蚁课堂,使受教育者在各方面补充学校教育的不足,总之,坚持和优化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使所有受教育者都能够接受到足够的教育,让每一个阶层的群体都找到一席之地。

资本在哪里集中,哪里的教学就会出成果,但是一旦资本太过于集中,它的效果就会大大的降低,就不能够产生足够的拉动作用,这个时候就会造成资本的浪费,教育资源的浪费。

这对社会来讲是一种损失,对受教育者来讲也是一种损失,而且一枝独秀不成春,单木不成林,只有全社会的教育都获得一定的发展,教育才能够形成一定的规模,才能够发挥相应的效果。

正如资本投入到哪里,哪里的经济就会获得一定的产出,但是如果不记成本,只考虑产出,那么这样投资的效益就会大大的下降。

从地理经济学角度来讲,那么对一个地方的投资,一座城市的投资,若这不足以扩大这个城市的经济实力,容纳更多的劳动力,也不能够对周边形成辐射作用,而且经过大量的投资会造成人才的流失,因为交通的改善,它可能被更大的城市所辐射,造成人才的流失,进一步侵蚀经济发展的基础,那么这样的投资会起到反作用,那么对于教育而言也是如此。

那么教育的意义何在?工具学科语文、数学、英语能够相伴人的一生,终生受用,而诸如物理、化学,随着专业的分工、职场的提升,没有匹配自己的发展,渐渐遗忘,这被看作是一种浪费,从广义上来讲,教育对人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和扩大对世界的认识,所以这样的学科对于人的塑造也有着深刻的影响,我们不能从表面上简单去否定某一个学科的教育。

因此而言,素质教育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减负,而是采取更有实效的方式进行教学,它不在于缩短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真正的意义是让受教育者在学习过程当中掌握更多的能力,拓展更广的知识面。

学习从来是一个集体提升的过程,而不是个体超越他人的工具和途径,由此而言,今天我们看到的一些怪现象就不足为奇。

现在很多家长更加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无论如何都让子女接受更加充实、更加有效、更加全面的教育,改变他们的命运,这说明社会存在很大的改变空间,社会急速的发展正在创造出更多的机会。

整个教育是一个良好的循环,教育不是堵后进者的前进之路,而是创造更多的后劲,一个良好的教育,让这个社会充满更多的机会,让后进者能够更容易获得成功,一代人比一代人更容易获得过上优越的生活,获得人生的成功。

如果教育不能够达到这样的期许,则它的效果就是大打折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