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崇明农村作客
喻建国
我的一位朋友的家在崇明的利民村,她下嫁于此,这里的房舍共三层,每层都等于城市里的一套三室一厅,每层都有一个卫生间,设备齐全。
我开车从家里出发,上内环,经中环,沿五洲大道到收费站,再通过长江隧道和长江大桥上了崇明陈海公路,西行,折入鼓浪屿路,再折入高岛路最后折入乡间道路,来到利民村。里程是105公里,用了两个小时。朋友已经恭候多时,见我的车子来了,迎了出来,指引我停好车。从车上搬下行李和送给朋友的礼物。
在客厅中寒暄一阵,开饭了,朋友的婆婆烧了十菜一汤,满满一大桌子。知道我不喝酒,就喝点饮料。我和妻就寝的房间在三楼,毗邻朋友的房间。午饭后又度过一个聊谈过程,大家午休。妻躺上床,我是不午睡的,就坐在沙发上看手机。朋友分娩后,明天满月。这个午睡一下子就睡到了早晚饭的时辰,十七点半,朋友的婆婆就招呼大家吃晚饭了。这和我家平时完全不一样,我家平时晚饭要到十九点才开饭。
晚饭后外出散步,就在利民村中兜上一圈,利民村和所有的江南水乡一样,一条小河在中间,两岸村舍接二连三,只是现在的利民村面貌已经大变样,小河已然变成了一条宽不及一米的小沟,而且多处还变成了地下管道沟渠,因为上面已经被水泥地面覆盖了。
目前利民村中的干道又在翻修了,这都是由国家来修缮的。我查阅了一下资料,从2003年以来的近10年里,全国共新改建农村公路272万公里,比2002年增加了1倍多。与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高速公路建设模式不同,中国农村公路建设投资主要由各级政府投入。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介绍,2011年全国农村公路建设完成投资中只有3.23%是银行贷款。农村公路建、管、养、运都属公共服务的范畴,资金主要来自四个方面:国家预算内资金和专项资金,地方财政资金,银行贷款,通过一事一议或社会捐赠的方式筹集的资金。按2011年的口径,分别占农村公路总投资的25.42%、63.17%、3.23%和8.18%,中央资金和地方财政资金占了绝大多数。充分体现了中央关于公共财政加大对“三农”支持力度的政策要求。
除了造路,国家对乡村的面貌维护也有巨大投入,大家一定看到各地农村的村舍,外墙雪白,一下子整个环境都被渲染了。而这些全是国家投资的结果。
过去人们从城市到农村都有不习惯的地方,卫生习惯和卫生状况,衣着状况,文化思想状况,语言交流状况,饮食状况,这些是造成不习惯的主要因素。现在电视普及,手机普及,频繁的交流把原来存在的阻断全通关了。大家交流时使用的是普通话,饮食做法和调味也受到电视影响,相融相合,衣着大家也差不多,爱国卫生运动深入人心,落实于平时行为,中央电视台和各地电视台的节目把人们的思想都统一到一个范畴里,便捷的交通把城乡打成一片。
散步回来我们在主人的房间里和刚满月的小朋友逗着玩,其乐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