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是未来的方向


专才与通才一直是争论的焦点。

朝晖总的困惑

朝晖总讲起他的困惑:互联网行业的创业者和老板们,多数是受过高等教育,虽然后来从事的行业与专业和上学所学有所差异;在地产行业里,有非常多受教育不多(当然仍然文化很高)的老板,这里面的原因何在?

小龙总给出了他的理解:之前几十年的中国的互联网行业,吃的是人口红利,借鉴的是美国模式,多数国内知名的互联网公司,都有国外样板:如淘宝和亚马逊、百度和谷歌等等。

就是这么个模仿,就需要“吃过”、“见过”,这本身就是对眼界的考试。

中国的房地产是井喷式发展的,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找不到可以参考的样板,于是初期的地产考的是胆量、关系、资金等。

受过教育的人,头脑中或多或少有些条条框框,缺少“大无畏”的精神,更是不愿意去折腰,于是更适合做技术。

通才时代渐过

我们这一代人,从本质上讲追求的是“量”,而不“质”,模仿大于创新。

这三十几年来地产行业的井喷式发展,对于人才需求多是通才,那种高精尖人才的需求就要少得多。更需要人们的拼搏精神、吃苦耐劳,需要认真负责和执行力。

从“居者有其屋”向“居者优其屋”的迭代,地产对于专业有了更高要求,要求从业者不仅要有优良的态度,更得有优秀的专业,否则面对更困难的任务时,就会显得吃力。

这如百度要成为谷歌,淘宝要成为亚马逊,需要“真章”了。

专家治国是大道

三十余年的工作经验证明,我们这一代人,本科毕业就足以应付市场的需求;而现在要有留在清华、北大任教可能就得洋博士、名校的洋博士才行。

把“量”做到了极致之后,对于“质”的要求是未来的主要方向。面对芯片等高精行业,没有专业就不能生存、更谈不上发展。

我们公司就有三个同事的孩子在读人大附中,一个在读北京中学——行知合一公司里主要就两种人:一种是学霸,另一种是学(霸的)爸。

几年之内,孩子们就要进入高考,将面临人生中最重要的选择。

文科看学校、理科看(专业)排名,是一个通俗的说法,于理工类的孩子来说,假如未来要在一个行业内深耕,其专业修为是必须的,那绝对不简单一句通识教育就可以一言以蔽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