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二世胡亥统治
按理来说,既然秦始皇能够镇压秦朝几十年不造反,那么秦始皇的后代“照葫芦画瓢”也是能够延续几代的吧,哪里至于“二世而亡”,前脚刚接手后脚就有人造反?话是这么说,但我们也得看看继承秦王大统的是谁。
本以为自己会长生不老的秦始皇没有想到,自己会死于49岁的那个夏天。而秦始皇死后,长期的高压统治带来的负面影响纷至沓来,令秦始皇生前最宠爱的小皇子胡亥应接不暇。
胡亥无疑是秦二世而亡的关键因素之一。事实上,就连胡亥这个名字本身就非常有戏谑意味。《吕氏春秋》中提到:“豕与亥相似。”豕就是猪的意思。
胡亥就是蛮夷之地的猪——从一开始秦始皇就没有对胡亥这个小儿子寄予过任何希望,而仅仅把它当做皇家饲养的牲畜来看待。而令秦始皇没有想到的是,“猪头”也能飞上天——在奸臣赵高的大力拥护下,使出一系列包括“指鹿为马”、“假传圣谕”等骚操作后,胡亥成功登基为帝,继承大统。
事实上,胡亥最初的志向仅仅是胡吃海喝、游山玩水,做一名潇洒快活的闲散皇嗣。而大皇子扶苏励精图治,克己慎行。秦始皇对待两个孩子可谓是天差地别:他将自己对儿子的宠爱都给了胡亥,而将自己对国家接班人的严厉都给了扶苏。
他派扶苏去修建长城,建立威信;他让胡亥放任自流,花天酒地。他选心腹大将蒙恬做扶苏的搭档,培养扶苏的军事与贵族声望。他给自己欣赏的赵高谋一个“兼职”,让“名不正言不顺”的宦官赵高做胡亥的导师——这种两极分化的教育方式让扶苏与胡亥成长为了完全不同的人,也为后来秦朝的悲剧埋下伏笔。
这样一名从小被当“猪”豢养的少年,刚一登基就和赵高商量如何大肆玩乐,“极尽耳目之娱”。在经历了幼年时期的朝夕相处与一朝夺权的“指鹿为马”后,胡亥对赵高是极端信任的。
唯恐天下不乱的奸臣赵高给这位心智尚未健全的青年帝王出了一个恶毒的主意,要他以皇帝的身份更改秦国律法,强行给自己的兄弟姐妹、朝廷重臣治罪。此时的胡亥心里虽然很害怕,但为了花天酒地的生活,还是答应了自己老师的这个要求。
于是,胡亥与赵高先“杀男”再“斩女”。首次将十二名兄长斩首于都城市集,再次将自己的十名姊妹于杜县砍成肉块,最后再将剩余的十六个皇家血脉于杜邮碾死,一时间尸横遍野,目不忍睹。自此,秦始皇的后代被“斩草除根”。如此还不够,他们还进行连坐制度,对秦始皇时期的朝中要臣赶尽杀绝,前后杀死了蒙恬等数十位大臣,将秦始皇为稳定秦朝统治培育的皇家势力消灭得干干净净。
政治上的势力瓦解了,赵高并没有善罢甘休,他要利用胡亥继续瓦解秦王朝军事、文化、经济上的建设:他让秦二世胡亥大肆赋税,增加徭役,满足自己大肆娱乐的期望,不顾百姓叫苦连天。
终于,在胡亥继位四年后,赵高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势力与地位,假借自杀为由勒令属下将秦二世胡亥处死,随着胡亥的死去,仅剩子婴一人的嬴氏血脉难成大统,无法抵御四面八方而来的起义军,大秦王朝便随之消弭了。
秦王朝强于暴政,也毁于暴政。秦王嬴政的败因在于一个“快”字。锋芒毕露,灭六国灭得太早,太快了。百姓心中的国仇家恨并未来得及散去,新王便已登基;建长城建的太快了,令国内无数孟姜女夜哭长城,无数家庭妻离子散;离开的太早,太快了,长公子扶苏还未建立新的政治格局他便已经撒手人寰,一时间国家无主,鸡犬升天……
终于,伟大的秦朝犹如一道璀璨的流星划过历史的长河中,埋葬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也埋葬了秦始皇万世而立的美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