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薯浇米”


 “番薯浇米”

2020-12-04

这是我看过的第一部闽南渔民生活题材的电影,叶谦导演,归亚蕾主演,2020年出品。

秀妹婆六十多岁了,一大早就去海边捡牡蛎。捡回来给两个儿媳一人分一半。小儿媳爱答不理的,大儿媳还没起床。秀妹婆一人生活,她的早饭,午饭和晚饭基本上都是番薯浇米,就是用番薯和大米煮的稀饭。

大儿子在跑船,一年难得回来一次。小儿子在外面做工程,经常不在家。秀妹婆为了见儿子,只能装病。小儿子回来带她看病,给她抓药。秀妹婆将药卖给贩子,换钱给孙子买玩具;孙子手里捧着个ipad,对她的老土玩具不不屑一顾。

秀妹婆很难有自己的生活,总是被儿媳呼来唤去,干这干那。秀妹婆倒是很乐意,她是个闲不住的人,而且对人有用是件快乐的事情。

秀妹婆有个闺蜜叫春娥,种菜卖的。春娥的丈夫嗜酒,酒醉后经常打她,春娥受欺负就来找秀妹。她们二人亲密无间,一起赶海,时常聊天,相互关照。只有她们在一起,才有真正的快乐。

水叔也关心秀妹。他是个有点文化的老光棍,老婆被人拐到越南去了。他喜欢秀妹,向她表白。秀妹的儿媳听到风言风语,当街骂水叔不要脸。儿媳在意的不一定是街坊的闲言碎语,而是会失去一个干活的帮手。

秀妹真的生病了,大儿子说回不来,要她叫小儿子回来;小儿子也回不来,要她叫大儿子回来。后来,在病床前照顾她的,是春娥和水叔。儿媳对婆婆生病感到可惜,因为她不能帮她干活了。

春娥去台湾人的蔬菜大棚偷菜,被保安抓住。秀妹去营救她。说了一大通好话,苦苦哀求,还送上一枚陪伴她一辈子的戒指,春娥才得解脱。

她们离开的时候,春娥还高高兴兴的。第二天秀妹得知,春娥自杀了。猜想可能是晚上又被酗酒的丈夫殴打。

秀妹早上出去干活,忘记关煤气,回来后被儿媳一顿斥责;秀妹很委屈,却无人诉说。

秀妹感觉自己身体不行了,时日无多。她去给自己订个棺材。

路上遇到一位撑着破伞的老奶,跟她说了一句话——过好生前比关心身后事重要。

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秀妹突然意识到,自己还可以有自己的生活。

秀妹去了春娥家,要了春娥还没烧的彩衣。春娥原先在村里的腰鼓队,这彩衣是她的戏服。秀妹决定要学打腰鼓,尝试一种新的生活。

腰鼓队的年轻人看不上这位满头白发的老奶奶,怕麻烦,不接受。在水叔的苦苦请求下,又经庙里师傅的说服,腰鼓队最终接纳了秀妹。

秀妹刻苦训练,有些成效,她脸上有了笑容。

她可以大胆地跟水叔在一起,水叔每天开着小三轮带她去训练和表演。

影片的最后,秀妹去理发,安静地坐在扶手椅上睡着,去世了。

静静看完这部电影,感觉到淡淡的忧伤。

时代热潮中,年轻人们在忙着赚钱,快乐;老人们则孤独,无助,失去尊严。年轻人对老人不尊敬,不孝顺,这是老年人丧失生活意义的原因之一吧。剧中年轻人对老年人的态度,不管是不是是亲人,都缺乏尊重,缺乏孝敬。

秀妹婆的儿子算是好的,至少没有恶言恶语。但是他们都以工作忙为由,很少回家,让老人长期一个人生活,以番薯浇米卫生。

小儿媳看婆婆不顺眼,说话都没有好口气。大儿媳对婆婆还算客气,但只是把老人当成帮手,而且认为老人为她做什么都是应该的。

蔬菜大棚的保安是本地人,但对秀妹婆这样的长辈没有一点恭敬,用脚挡住门不让出去,态度相当傲慢无理。

腰鼓队的年轻人对秀妹婆是一脸鄙夷的神色。

秀妹婆一开始对儿媳及孙子都是讨好的神色,说话轻声细语,态度毕恭毕敬。她这样降低身位,晚辈并不接受。

秀妹婆后来觉醒了。将自己的生活依附于别人是没有出路。放下包袱,反而轻松了。最后,秀妹找到了自己的生活。

安安静静看完这样一部安安静静的小电影,萌生了一丝丝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