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近几年兴起的互联网电影为例,即便现在网大已经升级到500到 1000万的成本了,但还是LOW。根本问题不是因为专业差或设备差,网大的优点之一恰恰正是这种粗粝和原生态,这是电影院里看不到的。
网大普遍呈现LOW质感的原因在于,仍然有大批没有价值观的人在以粗犷的方式进行生产。
所以网大市场最急缺的,是一批又思想的电影人进来,拍摄一批有思想深度的作品。
记住,是作品,不是产品。
价值观是对付寒冬的最大武器
那么,靠什么才能度过这场寒冬?
三个字,价值观。
“价值观”这三个字,要放在三四年前,谁谈谁就是迂腐,就是妨碍别人赚快钱。但是在寒冬中,能够存活下来,拼的就是“价值观”,依靠的也只能是“价值观”。
只有有价值观和责任感的人,才心甘情愿忍受常人所不能,在寒冬中活下来。
如果你没有价值观,没有责任感,你可能不应该留下来,你可以把机会留给那些真正有所坚持的人。
韩国、伊朗、印度,甚至泰国,这些国家的很多优秀电影都超过了中国。
对于这些国家的电影行业来说,也许从来没有我们所经历的春天。他们的每一天都是我们所谓的寒冬,每一部作品都融资困难。
对他们来说,拍一部电影是非常难得的机会,所以要认真拍好每一部影片。
另一方面,他们往往也面临着严格的审查制度。比如印度,印度的电影审查制度之严格丝毫不逊色于我们,但印度依然连年产出直面社会现实的爆款电影,如《我罩袍下的口红》《摔跤吧!爸爸》等。
从审查角度来看,虽然无法避免其对电影创作的一定限制。但在此之下,依然有像娄烨、贾樟柯这样的导演,在坚持着自我的表达;或者像《嘉年华》《我不是药神》等影片,同样直指现实。
带着脚镣跳舞,不能是我们这个时代电影人的必备能力?
所以,不要再给自己找外在理由了。电影人要直面自己的内心!
钱固然重要,但好的电影并不只是靠钱堆砌出来的,靠的是作为电影人的一种创作自觉,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关怀,以及对于电影最纯粹的热爱和对初心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