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高考作文的考点,藏在神剧《觉醒时代》里。
可为与有为,追求理想。立志救国,是那一代人的觉醒。城市的觉醒,从何时开始,朝着什么方向前进?
在国内外经济大考中,武汉是“学霸”级考生。
武汉,有着3500多年的历史厚重,也有着长江东湖的风光;武汉,是中国经济的枢纽,也是一座浴火重生的英雄之城,拥有伟大的抗战、抗疫、抗洪精神。
人们把多少理想、激情融入这座城市,这座城市就会拥有多强的气场和魅力。在“考场”内外,武汉均能化险为夷,旗开得胜。
01
前不久,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公开。
人们发现,郑州人口数据,超过了武汉。
于是有结论,中部人口第一大城市是郑州。
在中部人口梯队中,武汉与郑州,均超过1200万人,属于超大城市。
这一次人口普查数据,郑州的常住人口,超过武汉约30万人。
这个数据没有错。统计开始时间是2020年11月1日。登记时间是2020年11月-12月。
截止到2020年11月1日零时,武汉常住人口达1232.65万人,其中居住半年以上流动人口约300万人,少于郑州的常住人口1260.06万人。
常住人口,是指全年经常在武汉,或在武汉居住6个月以上。
据武汉市公安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2021年5月底,武汉市流动人口总数从去年底的456.6万人,上升至515.6万人;其中居住半年以上的,从去年底的320.9万上升至目前的425.5万人,创下新高。
对比来看,武汉常住人口较七普数据增加了100多万人,武汉常住人口远超1300万人。
02
武汉的人口,还有一个小数据:
武汉拥有73名院士和130万在校大学生。
2017年至2019年,武汉新增留汉大学生共109.5万人。
2020年,武汉新增留汉大学生30.2万人。2021年,武汉还将提供50万个优质岗位,至少再留下30万大学生。
若按照每年30万留汉大学生计算,未来10年,武汉至少留下300万大学生。这不包括他们的父母与子女。这种优质人口总量,将在中国都是稀缺的。
人口数量、经济总量,是城市基本面的一个参数。
武汉,有两个小目标,2000万人口、GDP2万亿。
在疫情冲击之下,2020年武汉GDP1.56万亿,中部第一,全国第九。反观,郑州,1.2万亿,全国第16位。
如今的重要参数,是人才数量、高新产业数量、跨国公司总部数量,比老百姓在意的教育、医疗等幸福指数。
武汉,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群主。
有人抱怨,工资整体偏低,留不住人,产业单一,人才吸引力有限。这些都是现实。但这一切都在慢慢变好。看事物的变化,最好用长远眼光。
在住宅方面,截至6月8日,今年武汉新建商品住宅网签成交约9.3万套。由此推算,今年武汉新房成交将再破20万套,位居全国前三甲。
03
在招商引资方面,武汉是大手笔。
2020年,武汉有35家企业总部、第二总部落户,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约9329亿元。
相当于为武汉投入1万亿元,按照1:10测算经济效益,将为武汉带来10万亿市场空间。
2021年,一季度,签约112个项目,总投资额约3462亿元。二季度,签约141个项目,总投资额约3839亿元。按此速度推算,今年武汉将又吸收1万亿的新投资。
还记得2008年,整个中国,投入3万亿救市。两万亿,砸到这个城市里,必将掀起大波澜。这也是企业用真金白银证明一个道理:
武汉是机会之城,是国家战略要地。截至6月3日,武汉认定的总部企业52家。武汉还给自己留了一个未来:
武汉,与其他八个兄弟,正忙着干一番大事,成为全国重要增长极。
九城,占据湖北三分之一的土地面积和约一半的人口。
九城是一城,试问中部谁能敌。
[后记]
一枚硬币,有两个面。
如果只看到背面的问题,就会错过正面的精彩。同时,我们也要正视问题,改进城市治理能力。
过去5年,人们见证了这个“基建狂魔”的魔力。
地标、地铁、公园、商场、学校,武汉加速补短板。在创业环境、人文环境方面,武汉也开始觉醒。
武汉,是一座时间沉淀价值的城市,也将是国内一流城市。
乐观者看到未来,悲观者盼着逃离。这座城市在慢慢变好、变美,会有越来越多的总部、大公司在此落户,也将吸引优秀的人才留下。优秀人才的实力在于,把不好的变成好的,把落后的变成先进的。
唯有时间不骗人,等到10年后,武汉不会辜负如今的相信。
最近5年,武汉没有“躺平”,而是时刻进击。在武汉,认清现实后,依然热爱武汉。一路风雨,但心中有光,何惧山高水长。
文|杨光华(地产写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