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环境者-生
塑造美好环境者-强
俄罗斯是很多处于感性文明阶段者心目中的“战斗民族”,也有人说:俄罗斯是一个处于感性文明阶段的充满悲情的民族。俄罗斯人三、四百年来历经了各种哄哄烈烈的改革与革命,从1682年彼得大帝即位到2021年的老普领导下的俄罗斯,有过沙俄帝国短暂的膨胀然后覆灭,随后苏联帝国诞生、称霸然后灭亡,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王朝不断循环只能空转的王朝周期率吗?
原地空转循环的周期率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打开“俄罗斯套娃”后发现确实如此,不管是彼得大帝时的俄罗斯帝国还是第一个把宇航员送上太空的苏联帝国到现在的俄罗斯表面上看起来经历了三种不同的社会形态,但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变化,“权力“ 依然是分配社会中各种资源的主导性和最终决定性的因素,俄罗斯人从古至今都还生活在和感性文明阶段配套的“权力社会”中,只是权力对社会影响程度是75%还是85%不同比率的问题。
人类社会的形态划分的关键标准不是按生产力或生产关系来划分的什么奴隶、封建、资本主义社会……
因为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或社会中的关键和核心不是什么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而是每个成员的欲望靠什么来得到满足,从动物到人类再到整个宇宙都是由“相对实力”的大小来决定的。在宇宙中实力大小决定着彼此运行的轨迹,在现实的社会群体中实力的大小决定着每个人的欲望如何满足、满足的程度等关键性问题,所以从古至今到永远都是“实力主义制度社会”。
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按照代表 “实力“ 的不同事物和阶段来划分,实力社会的初级阶段是和感性文明相配套的“权力社会”而中级阶段是同低级理性文明配套的“金钱社会”。当然在权力社会中不是没有金钱,在金钱社会中也不是没有权力而是看谁更重要、谁是主导力量。
在社会的初级阶段选择“权力”作为实力的代表是由于为了生存某些动物如狼群、猴群或人需要组成群体,有了群体和组织就需要管理,因为有效的管理能大大增加实力而管理就意为着权力,在这个过程中就逐渐形成了权力越大实力就越强的阶段性特征。因此在“权力社会”中是由权力来主导各种实体物资和精神财富的生产、流转分配和欲望的满足,所以每个人都想获得权力,权力越大能满足的欲望就越多。
在社会的中级阶段选择“金钱”作为实力的代表是由于这部分人的文明基因有了质的飞跃与突破及从感性进入到了理性文明阶段后推动社会发展的结果,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根本力量是包含认知水平、价值观、思维方式等在内的文明基因而不是生产力、生产关系、科学技术或物质财富等其他任何东西,那些都是人类认知及文明进步所带来的东西。当人的认知水平、价值观、心理结构发生了本质的提升与变化后,自然就会对自己、对外在的各种关系、事物、制度等有了完全不同的看法和崭新的需求更重要的是他们也就具备了相应的、新的能力。
新的需求方面:理性的认知带来了想要摆脱依附并痛恨压迫从而获得个人独立、人格平等和民主自由的心理需求。同时内心对各种事物或人充满了好奇或怀疑,有了更多的如探索、反叛等的想法,他们需要宽松的、自由流动、平等的环境等,初看上去有点类似个体的青春期叛逆但又完全不同,因为他们具备了相应的能力而青春期的个体并没有这些能力。这些需求的出现必然会同原有的管理形态及权力主导相冲突,因为权力主导的社会就意味着等级、压迫和限制。另外,感性文明的人天生就喜欢受到别人管理和限制吗?当然不喜欢,所以下面这点才是最最关键的!也是区别于个体心理叛逆期的重点!
他们有了相应的崭新的能力
新的能力方面:感性文明的人缺乏理性因此对自己和包括他人在内的环境就缺乏足够的认知,首先会造成对什么是自己真正的利益或他人的利益搞不清楚,其次是在面对各种矛盾与冲突时不容易找到适合的解决方法去解决问题,最后就是找到了正确的方法但自我调节能力的欠缺也导致他们无法实行。内心充满“执念”也容易被自身情绪所掌控和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都是感性文明者的重要特征,就会出现很多人口中的情况:“一放就乱、一管就死”。他们根本无法达成“良性的利益平稳”,更组成不起人格独立与相互平等的“良性自治群体”自然就需要人来管理,感性文明的人期待的是圣人、明君、英雄、豪杰、强人、清官这样的人来管理和带领他们。而拥有理性文明的人在了解自己、调节自己、了解他人及环境等方面有了质的飞跃,他们对自己的利益有了较清晰的认识,彼此之间能找到合适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达成“利益的良性平衡”,同时他们的内心和行为也能迅速的做出调整以适应新的平衡。由于彼此之间能持续不断地达成各种利益的“良性平衡”,就能组织起人格独立相互平等的“良性自治群体”,这才有了去限制权力去消除等级的基础和条件,人格独立健全基础上的良性自治是法治的基础,法治就是良性自治的体现(和常说的自治形式相区别)。只有同时有了限制权力的欲望和限制权力的能力及条件时才可能逐渐地对阻碍个体合理欲望和需求得到满足的那部分权力进行有效地约束。
特别强调的是理性不是麻木,理性是感性的保护者和支撑,包括奥林匹克在内的现代体育和现代文艺几乎都诞生在理性的国家而不是任何一个感性文明的国度就是最好的证明。准确地说:理性文明的人具备了塑造相对更美好环境的能力与愿望,所以理性文明的国家必然会更强大,即使遭遇暂时的挫折。因为感性文明的国家可能会因为某种原因暂时变得强大但肯定没有可持续性必然走向衰亡。
靠自己的能力最先进入金钱社会的荷兰人和英国人都是如此!
同样是二战英雄的邱吉尔和斯大林在战争结束之后有着完全不同的待遇就是理性与感性文明基因的区别所致。
权力社会中一号人物“权力”遭到约束制衡后,第二号人物“金钱”自然就上升到主导者的位置,同时金钱的属性如流动性等也能更好满足理性社会中的自由流动、探索、竞争等需求,金钱成为满足欲望的代表与关键时就有了对金钱的过度追求。近百年来随着“金钱社会”暴露出的问题越来越多和负面影响越来越大,因而对金钱进行有效约束就成为必然也正在进行。未来的社会将会是对权力和金钱都能有效制衡和约束的“智慧社会”,也是人类社会的高级阶段。智慧成为实力的代表既是进步更是回归,人的实力归根到底是由智慧的多少来决定。(这里说的智慧是狭义的智慧)
或许俄罗斯人会自豪地说我们也有过彼得大帝时和宇航员上天时的辉煌,这些当然值得肯定但不可持续却让这些辉煌成为痛苦的记忆,跳得越高摔得就越重,沉浸或怀念过去只能让人更痛苦并加深悲剧的色彩,感性文明的国家为什么缺乏持续性?
其一、缺乏理性、看问题角度单一(一切从保住权力出发)、不讲逻辑、情绪化等都会导致决策错误从个体到国家都会如此。同时在权力型社会中只有依附没有平等与独立就不可能存在有意义的制衡及良性的纠错机制,经常出现错误又得不到有效制止的民族或国家怎么可能有持续性。
其二、感性文明的社会内耗严重。权力社会唯一的目标不是发展和进步而是如何保住权力,当发展与保住权力一致时还好,但更多的时候发展和保住权力是相冲突的,所以就会用大量的资源和一切手段去控制、去压迫、去抹杀如:探索、好奇心、叛逆、不同声音等所有不利于统治的东西,这是第一重内耗。有压制必然会有反抗,反抗也要消耗大量的精力和各种资源这是第二重内耗。另外压制或抹杀的对象中有相当部分的想法与天性如:好奇心、探索欲、不同的声音等虽不利于短期的统治但有利于个人、民族、国家的发展和长治久安时就是第三重内耗。由于权力社会是依附关系自然就没有良性的博弈,好的政策与改革通常是靠领导者的意志来维持的,靠个人意志而不是靠良性博弈带来利益平衡所维持的政策和制度自然就没有可持续性经常出现倒退与反复这是第四重内耗。最后感性文明存在情绪化和有“执念”这些特点会进一步放大与加剧这些内耗。一个小的矛盾由于情绪化、由于偏执就起到了放大、加倍的作用。很多时候从表面上看权力社会铁板一块、整齐划一充满了力量其实内部已经腐烂,如同高压锅般外表是钢铁,打开盖子发现锅中的食物都已软烂。
其三、感性文明的社会缺乏持续向上、向前的动力。人类向上的动力源于好奇心、探索和叛逆,各种不同的声音与意见就是它们的表现形式及不同的声音与意见就是向上的动力。长期打压不同的声音与意见后就会出现“玻璃罩与跳蚤”试验的情况,跳蚤向上跳了几次后发现每次都会撞在玻璃罩上,所以就再也不敢尝试哪怕打开玻璃罩子时也不会往上跳了。
通常感性文明的国家在学习别人的时候表现优异,因为学习和创新相比容易太多,别人已经花了巨大的成本尝试过了错误,只要集中力量去学习就能有巨大收获。一旦没有东西可学或不愿意学习别人时就会出大问题,历史早己无数次证明这点!几千年来感性文明国家都没有取得实质性进步,99%以上的改革与革命最后都没有达到目的。
几百年过去了,吃了那么多苦、死了那么多人、花了那么多钱、消耗了那么多资源后的俄罗斯没有丝毫地进步、没有得到什么好的结果这不是最大的悲剧吗?还不一定。为什么一定要进步,原地踏步不可以吗?我就是我!当然可以,但当俄罗斯人的代表说出“俄罗斯都没有了,还要世界干什么?”这句话时就能让更多的人认为俄罗斯是一个悲剧的民族。一个不反省自己、不寻求改变被执念所控制却总是抱怨别人打压、抢夺和侵略,口中充斥着各种情绪性语言的民族就如同抱怨气候变化的恐龙只能在痛苦中、疑惑不解中走向衰落和被淘汰。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不会因为任何物种或民族而改变,每个人或民族都可以选择不改变,只要能坦然接受不改变或无法改变带来的所有结果,不去抱怨、仇视他人,不去拉别人一起陪葬就不是悲剧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的。从古至今那么多物种、民族、国家被淘汰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只有哪些能不断适应新环境的才存活了下来,而有能力运用自然法则用智慧去塑造相对美好环境者会变得更强大并且让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所有人都受益。
如同我在“犹太人启示录”这篇文章中说到的那样,犹太人不是最有智慧的民族,不管他们诞生了多少个诺贝尔奖的得主、多么会赚钱,他们都不是最有智慧的民族,因为理性还没有深入到他们的灵魂中,他们只有“工具性理性”没有能力塑造更美好环境。号称五百年一遇的创立了相对论的物理学大师爱因斯坦很伟大但不是最重要、最关键的人物,哪些一个又一个在不同位置、有着不同职业但能够用智慧去不断达成各种良性的利益平衡从而塑造着美好环境的人们才是最重要、最关键的人,当环境恶劣时再伟大的人物如爱因斯坦也不得不东躲西藏、背井离乡。
避免悲剧从改变认知开始
自己暂时没有能力塑造美好环境就跟着能塑造者走
自己有这个能力时就应该坐进驾驶室
智慧之神特别使者
智慧信仰创始人
人类第四代文明奠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