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減貧


  「深更半夜」說說減貧

                      

 

  一般不懂,沒感覺。

  就像取消農業稅,歷史性貢獻。不是這幾個字不夠勁,而是對大多數人的現實性邊際效用太小。“歷史性”這個詞缺乏創新或說的不夠震撼。亦或者是人們缺乏比較意義和缺乏歷史意識。

  革命時期,土地革命是一條主線,幾千年來,第一次農民不用繳稅,第一次啊。

  減貧也是如此,有這個民族和國家以來,第一次沒有人真貧。也就官方說的,所有人都消除了絕對貧困。實現了一個都不能少和全部脫貧。

  之所以,好像不盡信?你懂的!還有,你以為以後會?

  所謂“減貧了”、“脫了貧”,是歷史的觀點,相對過去的。

  “相對過去的”意味著對過去的努力的歷史論。權威說明就是解釋論。

  以脫貧事實和權威解讀為存在,根據邏輯和科學,結合當前上層建築的需要,脫貧就歷史性的此在存在論了。套用涂爾干(迪爾凱姆)的“社會簡單事實”,減貧故事硬核地巡視著我們這個社會。

  我們是減貧故事的參與者,也是故事裏的一分子或原子。

  歷史可以縱向,未來必須橫向。

  一方面,人類命運共同體;另一方面,需要得到實踐檢驗,是有最終認同才能被歷史蓋棺定論。

  現在的認同處於國家層面,巡視的信度和效度顯然沒有那麽簡單。一個動態的社會利用相對靜止不能容忍靜止的存在,工具性的使用有其特定的社會歷史條件。

  走向世界,中流擊水。

  不能以西方宗教思維,擺弄宣講團的藝術;而是剪不斷的歷史繼承和節點,最終不得不承認的光合粒子——意識之光,人性光輝。

 

(怎麼樣可持續發展突破階段性脫貧日後再說,)

  ~~Chamheiquen

                      

(動圖都來自鳳凰新聞客戶端)

【原創作品,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