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港蔬菜基地全程可追溯-万祥军:谋定农民丰收节交易会
新闻中国采编网 中国新闻采编网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网 经信研究 国研智库 国情讲坛 哲商对话 万权采编:供港食品的高品质,跟生产、仓储、运输环节的各个细节息息相关。近日,内地又公布了首批供港蔬菜系列标准。该系列52项标准的发布,将对规范内地供港蔬菜产业发展,进一步提升供港蔬菜质量品质,实现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提供技术支撑和规范指导。
图示: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内地为香港提供的农产品保持了60年如一日的黄金品质,安全率高达99.999%。
图示: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检查组对內地供港蔬菜种植基地进行了动态考察,最终受检的所有基地都以“零不符合项”顺利通过检查。
根本原因在“供给侧”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后一公里”
“有人可能会说,内地供港食品之所以安全,是因为香港对食品有很高的检测标准,但这种说法的逻辑恰好是颠倒的。”全国工商联执委、中国经济和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政策研究室中国国情研究中心主任万祥军表示:理论上,香港方面的检测越严格,检测结果不合格的可能性就越高。内地供港食品保持99.999%安全率的原因,显然在于“供给侧”,也就是内地对这一任务的高度重视和为此投入的大量心力物力所保证的。
供港食品农产品来自全国各地。全国备案的供港蔬菜生产加工企业,主要分布在广东、云南、海南等22个省份。而这些供港蔬菜基地的选址,往往位于无污染、少开发的原生态地区。比如,广州一家种植面积2500亩供港蔬菜基地,投产于2003年,位于广州母亲河——流溪河的源头区域:山林茂密,优质天然泉水清澈充沛,空气自然清新,保持着原始的生态环境。
一面是如何保证港澳“菜篮子工程,一边是我国大部分边远地区农产品销售困难?流通损耗大?农产品运输、流通过程中,常常存在出村前“最先一公里”和进城后“最后一公里”问题。谋定研究中国智库:对话功能性农业农业大健康大会中国农民丰收节交易会,万祥军指出,针对这类农民群众民生痛点和现代农业堵点,有关部门正加大补短板力度。倡导中国农民丰收节理念,搭建中国农民丰收节交易会和国际农民丰收节交易会平台,实现农商对接,打通农产品销售的最后一公里是关键。
万祥军说:“今年以来,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启动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着力解决农产品出村‘最后一公里’问题。他表明:按照有关部署,农业农村部以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鲜活农产品主产区为重点,通过以奖代补、贷款贴息、落实优惠电价等措施,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建设一批田头仓储保鲜、分拣包装、产后初加工等设施,提升农产品产地商品化处理能力。
同时,结合“菜篮子”工程,特别是打造供港蔬菜基地,以及支持在大中城市建设一批农产品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打造区域农产品冷链物流枢纽,提升肉奶、蔬菜水果等鲜活农产品供应能力。着力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同时,“最先一公里”问题也将加快解决。“万祥军解读表明: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进一步扩大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支持地域、品种和主体,强化政策配套,加强标准引领,从源头加快解决农产品出村进城‘最先一公里’问题,补齐农产品供应链和农业产业链突出短板,为新形势下构建现代流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对港澳同胞的‘生命线’,内地当然要高度重视,容不得半点差错。60年来,内地供港食品交出了一个近乎零失误的成绩单。”万祥军说:众所周知,香港的食材主要由内地提供。但大家可能不清楚的是,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内地为香港提供的农产品保持了60年如一日的黄金品质,安全率高达99.999%,接近零瑕疵的高品质。”2012年,时任香港食物及卫生局局长的周一岳表示:“供港食品的安全率达到了99.999%,这在全世界都是很难得的。”
港澳同胞的生命线,1962年3月20日,三趟满载鲜活冷冻食品的列车分别从武汉、上海和郑州出发,驶向深圳北站。这是“供应港澳鲜活冷冻商品三趟快运货物列车”首次成行。铁路部门为“三趟列车”还制订了特殊政策,如“一保(保车源)三优先(优先配车、优先装货、优先挂运)”,除了中途加水外,沿途不停直抵香港,使运输时间缩短了2/3,保证了鲜活货物“优质、适量、均衡、应时”地供应港澳。
保证供港农副品稳定,自此成为一项国家政策。起初,“三趟快车”是指运送农副产品(主要为家禽家畜)的列车,如今已经延伸至几乎涵盖所有供港物资,被称为“香港同胞的生命线”。据统计,目前香港市场95%的活猪、100%的活牛、33%的活鸡、100%的河鲜产品、90%的蔬菜、70%以上的面粉都由内地供应。
从2007年4月1日以来,供港蔬菜生产必须基地化,种植基地一般要求土地固定连片,土壤和灌溉用水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周边无影响蔬菜质量安全的污染源,有农药残留检测能力。相关机构还对基地施行年检制度,年检不合格的要求整改或取消供港澳资格。近年就有多个供港蔬菜基地因查出重金属污染而被取消资格。
从2017年4月起,广东检验检疫局辖区内全面推进供港澳蔬菜信息化溯源管理,每一批备案基地蔬菜都有了“身份证”,不但有独一无二的备案号,且都有着清楚的农药使用记录:农药品种、使用浓度、采摘间隔时间等。一旦发现问题,广东检验检疫局可以马上锁定并展开信息追溯调查。
图示:中国金控集团从玉农业为全国首批供港蔬菜基地,均被香港渔农护理署认证为“香港信誉农场”,拥有超过十多年的蔬菜供港经验。
图示:中国金控集团从玉农业在整个生产过程从源头着手控制,从最初的基地选址到最后的加工包装都严格管控,严格执行对农药、化肥等原材料的采购,到种植过程中的使用管理,这样能有效地解决农产品源头污染问题,以确保每一件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图示:东莞海关关员察看出口蔬菜情况。
图示:东莞海关关员在供港蔬菜种植基地。
图示:东莞海关关员在供港蔬菜种植基地与企业交流。
广东检验检疫局
强化监督检查粤供港蔬菜很安全
为确保供港蔬菜的安全,提高检测能力,广东检验检疫部门构建以国家重点实验室为龙头的各级实验室检测网络,对供港蔬菜种植基地土壤、灌溉水和使用农药、化肥进行监控检测,并对所生产蔬菜进行农残、重金属的日常检测。
为此,广东检验检疫局发布声明,粤供港蔬菜很安全。日前,从广东检验检疫部门获悉,作为香港蔬菜的主要供应基地,多年来,广东供港蔬菜质量保持99.99%以上的合格率。在日常监管中,广东检验检疫部门还采取了企业自检自控、检验检疫部门日常检测和专项监控三结合的模式。
近日,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检查组对供港蔬菜种植基地进行了为期2天的动态考察,最终受检的3家基地以“零不符合项”顺利通过检查。香港监管部门为了保证供港基地蔬菜的质量,也每天抽检每季巡视蔬菜基地。此外,香港食物及卫生局每个季度均会派人到内地视察供港蔬菜种植基地周边环境、农药购进使用、企业自检自控等情况。
检查组一行实地考察了田间有机蔬菜的种植分布和生长情况,现场调取了种植记录、农药使用记录、土壤水质检测报告以及蔬菜成品的农残快速检测情况,全面评估基地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检验检疫监管执行情况。经过2天的全面检查,检查组认为,供港蔬菜种植基地生态环境优良、管理到位、记录完整、可追溯性强,检查组对清远检验检疫局在供港蔬菜基地监管上给予了高度肯定。
从这个实际的例子可知,内地供港蔬菜基地有一整套科学严谨、一丝不苟的生产流程,是保证产品高品质的最直接原因。那么,内地为什么会有蔬菜供港基地?基地为何会如此注重品质?这得从“三趟列车”说起。
1960年代初,内地正处于“三年严重自然灾害”时期,中央不忘为港澳同胞提供物资。为此,时任的总理亲自做出一项对港澳意义重大的决定:由铁道部、外贸部联合开辟供应港澳市场的鲜活食品快运货物的“三趟快车”,从内地不同省市把货物经深圳供港,保障港澳市场农副产品供应。
据了解,内地蔬菜进入香港市场都需经过香港食环署的严格检查。2014年8月1日,香港特区政府实施《食物内除害剂残余规例》,该法规共对5种(类)食品农产品中的360种农药制定了7083项残留限量标准,对供港食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确保供港蔬菜质量安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全力做好出口蔬菜种植基地的监管工作:全面监管基地周边环境、种植情况、土壤和灌溉用水的监测以及农残等安全卫生项目的控制情况等,重点监控基地农药的使用及病虫害监测防治,确保基地做到“溯源清楚、农药可控、产品安全”,从源头控制出口蔬菜质量。
全程可追溯,从玉农业供港蔬菜基地坚决履行成规范。“每一批蔬菜采收前2-3天,从玉农业集团公司的检测人员会进行抽样检测,主要包括有机磷、氨基甲酸脂类农药残留等检测项目,合格后方能采收。”供港蔬菜从业农业基地生产技术人员说。“我们检验检疫部门也会不定期到公司田间或成品仓库进行日常监管和抽样检测。”从化检验检疫局副局长也说。作为香港渔农署的信誉农场,该署督导员也经常到从玉基地进行日常监察、指导及抽样检测。
从玉农业集团供港蔬菜生产基地自身也建立了完整的溯源体系。“播种、施肥、喷药、采收等每个环节都有完整的记录,可以准确查询每批蔬菜的来源基地、田块、农药使用情况、农残自检情况、采收时间和流向。”中国金控集团主席、从玉农业控股负责人林裕豪说。他表示,从玉农业蔬菜基地对于农药的采购、仓储和使用管理非常严格,而且使用前必须向检验检疫局备案,并严格控制化肥的使用。
“经过检测合格的供港蔬菜被采收下来之后,将送入冷库冷藏15至20个小时,并在冷库内进行分拣包装,然后再装车运往香港市场。全程通常在三天内就可以完成。” 林裕豪表示,作为内地供港蔬菜大户,广东蔬菜生产和监管部门也会全力以赴保证蔬菜优质、足量、安全、顺畅供应港澳市场。
位于广州从化的从玉蔬菜生产基地,是在广东检验检部门备案的供港蔬菜生产基地之一。谋定研究中国智库:对话功能性农业农业大健康大会中国农民丰收节交易会,记者走访该基地,只见平整的田间地头上,菜心、芥蓝、豆苗、小青瓜等蔬菜长势喜人,工人们正忙着采摘、分装,技术人员则在检查蔬菜的生长状况。在冷库内,一排排已经装箱的蔬菜整齐码放在一起……
从玉农业集团林裕豪介绍,作为香港主板上市企业---从玉农业非常注重技术开发、资金投入和智慧应用的融合,这个占地面积达2500亩的生产基地,生产的蔬菜品种超过30种,每天供应香港市场的叶菜达20吨。而整个集团每天供应香港的根菜类蔬菜超过150多吨,占据了香港惠康、百佳两大超市蔬菜市场的半壁江山。
广东检验检疫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为了港澳同胞放心享用广东提供的蔬菜,广东检验检疫局不仅要求供港蔬菜生产企业及种植基地申请备案,而且对供港澳蔬菜实行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该局开发的“供港蔬菜的RFID溯源监管系统”,将检验检疫监管、检测、通关数据以及种植基地农药、化肥使用数据等通过网络数据平台,与香港的数据平台连结,实现了无缝隙监管。
从玉农业购置大量先进的检测及安全追溯设备,与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和农业高等院校建立合作关系,着力打造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通过对农产品的各种病害、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的实时监测,快速和准确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同时,将大数据应用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中,通过信息技术及时、准确、有效地获取、处理各种相关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大幅度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控水平,从源头上杜绝公司不合格农产品的生产和流出,以保障从玉农业品牌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严苛的源头追溯机制,所有的蔬菜生产记录,都将被录入公司的“质量科追溯管理体系”。出了问题,可以迅速地追究到责任者。近年来,供港蔬菜内销的现象越来越多,打着“供港蔬菜”标识的蔬菜颇受内地消费者的欢迎,一些供港蔬菜销售公司也开始实施内销计划。
目前,市场上有售的高价蔬菜有这么几种:无公害蔬菜,需要经过认证,农药的残留量、重金属和亚硝酸盐等含量符合国家规定的蔬菜;绿色蔬菜,对于农药的残留量、重金属和亚硝酸盐等含量比无公害蔬菜要求更为严格,在上市前一周内不可施肥喷药;有机蔬菜,根据欧洲标准生产,必须经过国际有机食品认证机构的认证,完全不使用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等化学物质,不使用转基因工程技术的蔬菜。
相比之下,供港蔬菜并没有专门的认证体系。供港蔬菜的品质由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把关,检验标准按照香港食物安全中心采用的农残标准。该标准参考国际食品法委员会拟定的最高残余限量,仅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就有3300多项,并且经常修订,公布有关限量。而在内地,该项限量的标准仅为807项。
作为供港蔬菜备案基地,陆良蔬菜基地每年的农药使用情况都必须向检验检疫部门通报,接受监督。每隔3个月,基地都将按照内地及香港地区的有关标准,对土壤、空气和水源进行抽样检测,检测结果达标,方可生产经营。
从播种开始,供港蔬菜就有着完善的“信息档案”。在陆良田园食品有限公司的田间管理表上,记录着每块菜田一年内的种植情况。其中,每一季蔬菜从播种到采收,何时喷药、农药名称、使用量、稀释倍数、防治对象和施药人,都一一记录在案,施肥情况也有着同样详细的记录。
“全链条”监管保障“舌尖上的安全”,“氰化物 <0.002、砷<0.090……”日常监管中,除了企业的自查,还有海关的抽查,项目多达200余种。这些数据是基地5月份的检测报告,是企业根据海关要求由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的,主要是确保全农蔬菜基地的灌溉水和土壤没有污染。
从田间地头到港人餐桌
供港蔬菜的16小时跨境之旅
近日,从乾县2021年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上传来喜讯——乾县城关街道办事处成功引进供港蔬菜基地建设项目。该项目总投资2.7亿元,用地面积约为600亩,建设连栋薄膜温室大棚总面积32万平方米。由陕西金池圣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乾县注册,陕西鸿蒙之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牵头建设,引入香港大派集团(香港)有限公司、中天祥达投资基金(北京)有限公司,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技术人才资源,以连体农业大棚形式,采用水培与水肥一体化等设备和有机种植技术,集生产、冷藏、物流、销售和出口为一体的规模化经营方式。
该项目选址在乾县吴村产业园区。吴村是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陕西省“美丽宜居”示范村,对发展蔬菜基地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据了解,该基地开发期为一年,以农业高科技技术应用为先导,带动周边农户,打造有机种植家庭农场,用心生产具有供港蔬菜标准的产品。
基地将以供港蔬菜要求为标准,进行现有耕地的土壤改良、耕作方式提升,确保食材品质安全、放心。同时,当地借助供港蔬菜基地建设,将带动区域农业整体品质提升,以菜为媒,在净菜加工、蔬菜采摘、创意美食等方面实现“一三三”产业深度融合。项目建成后,年销售收入预计达到 5.54亿元。
因为内地备受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供港食品的可靠性逐渐引起了内地消费者的关注,特别是产销两旺的供港蔬菜——一种在内地种植、专供香港市场的高品质蔬菜。这些供给香港市民的“放心菜”中,有1/3产自云南。
从2007年开始,云南优质的农业资源就吸引了大量外资,一批供港蔬菜基地在云南生根发芽。这些基地不仅为香港市场提供了大批鲜蔬,还带动了周边农村的经济发展。与此同时,随着桥头堡战略的实质性推动,滇港之间的农产品合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对于在供港蔬菜基地工作的农民们而言,蔬菜热销带来的不仅是更多的酬劳,还有完全不同的种植理念。
陆良的田园蔬菜基地全年产量可达3000多吨,远销中国香港、英国、泰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供港澳蔬菜严格实施标识、铅封和备案管理,并对供港澳蔬菜实施批批监装和查验。没有备案基地或条件不符合要求的加工收购企业,将一律被取消供港澳蔬菜资格。6个月后,所有供港蔬菜必须来自注册的蔬菜基地。
与此同时,一家名为“香港百利高食品公司”的供港蔬菜销售公司来到云南,开始构筑他们的出口蔬菜产销蓝图。根据当时的新规定,公司要具备销售供港蔬菜的资格,就必须建立自己的供港蔬菜基地,并且在检验检疫部门办理备案。行内人都说,云南山水好,是个种蔬菜的好地方,所以我们到这里为蔬菜基地选址。”公司一位来滇的工作人员说。
考察、选址的过程并不简单。蔬菜种植基地的空气、土壤和水源的品质都很重要,缺一不可,周围不能有大型化工厂、垃圾处理厂等污染源。港商对环境的要求十分严格,相比之下,交通是否便利、基础设施是否完善,倒是次要的参考标准。
彩云之南,风和日丽,远道而来的种植专家们无不赞叹这里良好的气候。但对土壤和水源的质量检测,他们仍仔细、严苛。每一个选址地点的土壤和水源样本都被分别送往内地、香港的不同检测机构进行检测,检测内容涉及矿物质含量、重金属含量等等。
经过三次严格检测,结果都达到国家规定种植无公害蔬菜标准后,陆良县最终在种植基地选址的较量中胜出。之后,陆良田园食品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投资100万美元新建育苗大棚13亩,钢架种植大棚310亩,自主租地种植基地800亩,并安装了自动化的节水喷灌设施。
河南孟津县,凭质量打造蔬菜供港基地。走进供港蔬菜基地,老远就看到“国家供港澳蔬菜生产基地”的大牌子。据蔬菜基地的谢总管介绍,基地现在有1200亩菜地,全部实行规范化管理。另外,基地还实行了“三个统一”管理。一是统一品种供应,对于收成好、市场需求量大的新品种安排生产工人大面积种植;二是统一配方施肥,由蔬菜基地对每个片区进行土质检测、分析,根据需要统一购进优质的蔬菜专用肥;三是统一技术指导,定期对生产工人进行技术培训,反复讲解无公害蔬菜操作流程,并经常从外地聘请专家深入到田间地头现场帮助解决问题。
下午5点多,位于东莞市石碣镇的润丰国际蔬菜交易中心外车来车往,络绎不绝。司机王永强驾驶着一辆粤港两地车牌的货车进入了润丰市场,装箱、检验、封铅完毕,载满从全国各地备案供港蔬菜种植基地里采摘下来的蔬菜踏上了跨境征程。
每天下午5-8时之间,有大约80辆货车从润丰市场出发,仅需一个半小时,载满供港蔬菜的货车就能到达深圳的文锦渡口岸。在文锦渡口岸通关后,不到晚上11点,就能抵达香港各个蔬菜批发中心。次日早晨,这批来自东莞的蔬菜将进入香港居民的菜篮子,端上香港居民的餐桌。
据黄埔海关隶属东莞海关介绍,东莞每天供港各类蔬菜1300多吨,年出口量40多万吨,占香港进口蔬菜市场份额的4成。夏季的南粤大地炎热多雨,正适宜多种蔬菜生长,深受香港消费者的喜爱。东莞距离香港仅1个多小时的车程,由于交通便利,一直是香港的“菜园”。“一盒新鲜的供港蔬菜从蔬菜基地采摘包装、加工、经过陆路运输、最终到达香港市场仅需16个小时,这在过去是不敢想的。”东莞市润丰市场经营有限公司总经理何俊锋告诉记者。
“近年来,海关不断创新监管模式,将供港蔬菜监管工作重心前推后移,引入快速通关机制为企业赢得了更大的市场。”黄埔海关进出口食品安全处食品安全二科科长薛文卿表示,“海关将供港蔬菜的检验检疫工作做在前面,大大节省了通关时间。2018年,黄埔海关关区蔬菜供港量达45.5万吨。”
作为东莞市供港蔬菜最大的集散地,润丰国际蔬菜交易中心的原料来自全国13个省区的108个备案种植基地,种植面积超过30万亩。在蔬菜申报供港流程中,东莞海关为其提供更加快捷的通关流程。
东莞海关属地监管科副科长朱桂周向记者介绍:“东莞是全国最大的供港蔬菜集散地之一,东莞海关实行‘5+2’工作制度,海关驻场监管的工作人员全年365天无休,对供港蔬菜车辆实施批批铅封作业。海关还引入了溯源管理、快速通关等机制,在保障质量的同时,使供港蔬菜以最快的速度从内地进入到香港市场。”
从2007年4月1日以来,供港蔬菜生产必须基地化,种植基地一般要求土地固定连片,土壤和灌溉用水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周边无影响蔬菜质量安全的污染源,而且有农药残留检测能力。每年的秋冬季节,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检查组都会赴广东供港蔬菜种植基地考察。近10年来,东莞供港蔬菜种植基地蔬菜合格率超过99.98%。
从2017年4月起,黄埔海关启用供港蔬菜溯源管理系统,有效提升了溯源管理效能。“每一批备案基地蔬菜都有了‘身份证’,不但有独一无二的备案号,且都有着清楚的农药使用记录:农药品种、使用浓度、采摘间隔时间等,这些信息都要按要求录入海关系统。一旦发现问题,海关可以马上锁定并展开信息追溯调查。”薛文卿表示。“这套可追溯机制非常严格。直到最终上架销售时,香港食环署还将对蔬菜进行抽查,任何一个环节检测出问题,都可直接追溯至种植基地的具体环节。”何俊锋说。
供港蔬菜基地全程可追溯-万祥军:谋定农民丰收节交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