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怀大他自然心怀大志


 心怀大他自然心怀大志

喻建国

心怀大志就是心怀大他。大志者,远大的志向或理想也。蔡东藩《清史演义》第二回有曰:“叶赫主纳林布禄闻努尔哈赤统一满洲,料他具有大志,宜趁势力未足的时候,翦灭了他,方无后虞,思想也自不错,可惜没有能力。

   大志,也真有其人,是一名僧人,原是会稽顾氏子。发蒙出家师事天台智者。智者见其形神洒落高放物表。为其取名大志。诵法华经索然闲静。音声清转听者忘疲。后于庐山甘露行头陀行。有时投身猛兽彼皆避去。餐粒若尽惟以饼果继命而已。如是七载禅诵不休。晚住持福林寺。会大业中屏除佛教。慨大法陵迟。遂身著孝衣于佛堂中恸哭三日。誓舍形骸申明正教。即往东都上表曰。愿陛下兴隆三宝。贫道当然一臂于嵩岳用报国恩。帝许之。遂设大斋七众通集。师绝粮三日登大棚中。布裹其臂灌之以蜡。如炬燃之。光照岩岫晃然大明。众见苦行痛入心髓。而志形色不变。或诵经文。或赞佛德。或为众说法。声声不绝。烧已下棚。跏趺入定七日而卒。

大他可比大志僧所怀要高圣得多。社会的整个人群构成大他,一个民族的整体构成大他,一个国家的全部人民构成大他,整个人类也是一个大他,这可是一个最大的大他。心怀大他就是心怀大志,心怀大志的表现就是所作所为全都有利于社会,有利于民族,有利于国家,有利于人类。

就个体而言,自己的言行是否落于大志中,只需考虑自己的言行是否有利于社会,是否有利于民族,是否有利于国家,是否有利于人类。当自己的言行有利于社会,自己就落于大志中;当自己的言行有利于民族,自己就落于大志之中;当自己的言行有利于国家,自己就落于大志中;当自己的言行有利于人类,自己就落于大志中。人们有时候在决定自己的言行时,往往不会考虑很多,只顾及自己的利益,因此会触犯社会的利益,或是触犯民族的利益,或是触犯国家的利益,或是触犯人类的利益。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是万万不可轻视的事情,一旦轻视,犯下大错,常常会是不可饶恕的。有些人会认为这是危言耸听,哪有这么可怕。

立大志者,向英雄迈进;贱大志者,向宵小落魄。人们在自己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务必经常思虑自己将要作为的事情是否有利于社会、民族、国家、人类,有利的就属大志所为,无损的则是一般作为,有损的则是大罪所致。常见有很多犯罪之人,细问其所致,莫不是因为忽视了审核自己的作为是否有利于社会、民族、国家、人类。就因为这小小的忽视,大罪降临,悔之莫及。

善于让自己的利益和社会的利益、民族的利益、国家的利益和人类的利益捆绑在一起,这是上策,如是,人之所为将全部落在大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