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城市开发


 拿地困局

22城集供地是2021年的房地产调控的新举措,全国各地政府是各展所能、频出高招。

民企拿地难度提高是自然,就是大型国企也不轻松,最大特点是联合拿地的多了起来,而且相当比例是三家以上联合拿地,看来“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

两个方向

面对拿地困局,有实力的房企当然是有能力迎难而上——“你强我更强、轻风拂山岗“。

另外的、更多的企业就只能另寻他路了:

一部分房企选择了22城之外——惹不起、咱躲得起,在方外之地接着拿咱们擅长的住宅地、接着搞咱擅长的开发,这是相当部分房企的做法。

另外一部分房企选择了回归“开发“本质,找新的主题勾地、降低成本。

被迫“出走22城之外的房企有了获取土地的渠道,只是获取的土地也是越来越偏,多数都在新区、经开区等等。

这些土地的平均价值在大概率上是不断下降的,均好性较差。

深度城市开发

房地产行业会一直存在,当然不是每个房企都可以一直存在。

土地是房企的粮食,拼尽全力获取土地是一条路,而回归城市,进入深度城市开发是另外的一条路。

原来的开发前提条件,是要把山挖掉、把河湖给填掉、把树拔掉、把老房子给扒掉,接下来在平地上开发——这是颠覆式的开发。

而深度城市开发,其输入变量是已经存在的、大量已经形成的低效物业。这些物业的区位和配套条件,包括市政、教育和医疗等,要比新区、开发区强得太多了。

解决这些物业当然难度很大,否则就不会长时间地丢在那里了。

问题在于:这么好的位置您若是搞不定,新区的、条件更差的地段,您如何有信心搞定呢?

向城市中心去!在城市进行尝试城市开发,另辟蹊径是一条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