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古建之旅(39):万荣·李家大院


 山西古建之旅(39):万荣·李家大院

2021-07-15

今天的计划是去万荣县看李家大院和东岳庙。两个地方相距较远,东岳庙在县城,而李家大院在距离县城二十多公里的阎景村。李家大院是晋南富商李子用家族的宅院,建于清末民初。据说其建筑面积相当于乔家大院的十倍;据说其砖雕、石雕和木雕堪称绝品;据说其建筑风格融合南北方特点,还有局部西洋风格建筑的遗存。我是这次到山西之后做功课才了解到李家大院的。我原本只是想去看看山西四大名楼中位于王荣县的两处,一是东岳庙的飞云楼,二是后土祠的秋风楼(另外两处是应县的释迦塔和介休的祆神楼)。后土祠实在太远交通太不方便,决定放弃。于是就加上了李家大院。

李家大院位于运城西北四十多公里的万荣县阎景村,只能坐运城到河津的班车。运城到万荣的班车不经过阎景村,而且从万荣县城到阎景村也不通班车。九点多才出发。像昨天到芮城一样,汽车一路走一路上人,走走停停,出城之后才差不多坐满。司机倒是很耐心,很负责。这辆车还有专门的售票员,这是我好多年都没见到的现象。班车没有直接开到阎景村。从国道边下车之后还得走一公里。路边的农田中栽满苹果树,果实累累。在树下乘凉的时候顺手扯了个苹果,还是青色的,不过可以吃了。老党说,现在果农日子也不好过。什么东西都过剩,卖不出好价钱。

十点多到达李家大院。景区门前广场上有横卧地上的大石碑,上书“山西慈善博物院”。景区大门朝北,三个砖券的城楼门洞,顶上是重檐歇山顶的门楼。门楼上挂着“惟善为宝”和“修德为善”的牌匾,中间门洞两侧还有巨大的砖雕的两个“善”字。我们从两个“善”字中间穿过,进入景区。李家大院景区主要由两个部分构成,一是进门洞之后左转的现代建筑的慈善文化展示区,二是南边的古建筑区。参观古建筑的要点当然是在南边区域,那边有住宅院落及祠堂等。正常的参观线路应该是先去南边的古建筑区,再返回到北边的慈善文化展示区。我事先不太重视,没做好功课,游走线路不合适,效果就不太好。

我们“进城”之后就直接拐进左边的一座院落。眼前一座大殿坐落在高高的台基之上,前面有宽阔的月台。门匾上写着“崇宁殿”。这么说,这座院落应该是关帝庙,这崇宁殿就是主殿。崇宁殿重檐歇山顶,面阔七间,进深五间,四面回廊。殿内正中供奉的是关公坐像,高5.58米,重3.99吨,据说是国内最大的室内关帝铜铸像。整个大殿巍峨壮观,华丽辉煌。

崇宁殿之前的两侧,有六七间厢房,展示的是李氏家族先人的美德善行。大饥荒期间李氏家族对本地和邻近县份捐助大量粮银,长期开放施粥棚,饥荒期间本地无一人饿死。某大善人家的佃户向主人倾诉,说麦子还没有收完就有拾荒人进到田里;大善人告诉佃户不要为难也不要驱逐拾荒人,给他们留下一条活路。某大善人家里进了小偷;捉住小偷之后大善人并没有为难他,而是赠与其银子,让他渡过难关;小偷由此而金盆洗手。这些好人好事其实我们都不陌生。每个地方都会有大恶人和大善人;恶人做的恶事千差万别,而善人做的善事大致就是这些。

院子前头有戏台。人行通道就从台下通过。戏台左右有八字侧壁,中间有青龙白虎的砖雕。戏台往北两侧有安置发财鼓的鼓楼和平安钟的钟楼。我们到西侧的鼓楼上休息,看到有告示,敲一下鼓收费一元。从戏台下出门,回头看,门楣上挂着红底白字的长幅“李氏家族善行展览”。这座院落原本叫“善行善举馆”,原先的牌匾被遮住看不到。

正对着“善行善举馆”,是一座十二面影壁。这倒是第一次见到,也是李家大院的一个特色建筑。东南西北四面各有一组影壁,每一组有一正面和两侧面三面,总共就是十二面。寓意是四季平安,八面来财,一年十二个月风调雨顺,月月吉祥。此影壁造型独特,海内罕见。雕刻手法细腻,文化气息浓郁。

穿过民俗文化广场,进入景区的东区,相当于李家大院的后花园。东边的山包上有景行楼,坐落在数米高的台基上上,上面是八角攒尖顶的三层楼阁。这是整个大院最高的建筑,既有观景之用,也有警戒之用。楼下有假山和暗道,暗道里设置了恐怖的灯光及音效。从百泉湖南边出去,就到了李氏宗祠门口。

之前一路走来,感觉颇为乏味。除了十二面影壁之外,都是些寻常的建筑,寻常的景观。李家大院与乔家大院和王家大院并成为“晋南并蒂莲”,我觉得可能是凑数而已。到李氏宗祠之后,我的印象开始改观。

李氏宗祠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坐南朝北,为竖井式聚财型四合院,前后两院,前窄后宽。整个建筑用材粗大,气势宏伟。门楼是单檐硬山顶式,有马头墙。筒瓦覆顶,正脊上有简单的堆塑。檐下阑额有花板,枋柱之间有雀替,都有精致的木雕。门楣上的木雕,是剧场式故事,体现耕读传家,日常生活,伦理纲常,一笔一划,一草一木,一人一兽,刀法细腻,动作流畅,表达准确。门额上的斗拱,做成大鹏展翅的样子,完全成为装饰。柱础石雕非常精美,上面的小狮子栩栩如生。

东西向巷道两侧,原先有二十组院落,现在还完好保存着七组,是以前李氏家族的生活区,同时也兼做店铺。都是竖井式聚财型四合院;前后两院,前院办公或经商,后院生活。都是二层楼房,木构梁架,灰砖筑墙。院子比较深,东西宽度不大,平时光线不是很充足。都是木板大门,门上有三排门钉,每排五枚。门口有侧壁,壁上有砖雕的四季花草,花鸟鱼虫,仙人瑞兽。门前有石狮,枕石上有麒麟。门楣上一律有繁复细腻而华丽的木雕,大多是剧场式的故事场景。凡是露出的木头上,梁枋,檩条,瓜柱,斗拱,花板,雀替,天花,门窗,屋檐等等,都有木雕,内容和形式复杂多样。听导游在一道大门前讲,这道外面包铁的厚木板门有六道机关,复杂而坚固。当初日本人入侵,怎么也打不开这道门,用枪也无济于事。现在门上还留着枪击的痕迹。

李家大院所有院落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私塾院。大门朝东,八字侧壁中间有篆体的砖刻的对联,应该是劝学的内容。侧壁顶上有三层透雕的图案,有非常逼真的仙人骑狮形象。门口一对小石狮,形象生动,滑稽可爱。门楣上的有好几层木雕,有山水,人物,楼阁,花草,繁复而生动,精巧而细腻。

进门左手是私塾学堂。坐落在一米多高的砖砌台基上。台基下有砖券的窗洞,下面似乎是有地下室。上面是教室,三开间,前面有走廊。明间是砖砌的券洞门,次间是砖券的槛窗。明间廊柱上有对联曰“之乎者也初开课,仁义道德始入门”。从券洞门进入,可以看到两侧各有三间教室,里面摆着木桌木凳。

正对着教室有一道月亮门,非常漂亮。据说因主人有留学日本的经历,才建了这道有些日本风情的月亮门。顶上有砖砌的门楼,单檐硬山顶,仿木构的砖质建筑。门楼上的七层镂空砖雕和琉璃艺术精美绝伦,造型生动,雕刻线条流畅,技艺高超。门内侧有砖雕对联,“只道诗人赋绸缪,止邱黄鸟叶绵蛮”。意思是说,该如何对待这些来求学的孩子们呢?当然是尽心尽力教诲他们。这幅对联是由书法家在做好的泥坯上用手指写字,再入火烧制而成。造型逼真,书写流畅,字型饱满,为海内一绝。月亮门的南面还有一幅对联,因为文革期间被破坏,成为一幅残联。现在学者们正在努力将其凑齐,留下一段佳话。

李家大院总体来讲保存完好,其石雕,木雕,砖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雕凿精美,艺术水平颇高。一座座院落走过,那些精美的艺术品让人赏心悦目,目不暇接。其实大多大同小异,还是会让人一次又一次感叹。

最后从西门出来。门口有一面“善”字壁,有365个不同笔法的砖雕“善”字,激励人们一年365天,天天行善。

下一站要到万荣县城。我们向门口值守的保安打听到万荣的交通,他说到万荣的交通车停了很久了,不知现在恢复没有。于是给人打电话,说没有。又给人打电话,问有没有到万荣的顺风车,也没有。前前后后帮我们打了五六个电话。尽管都没有结果,他的善意我们还是深刻领会了。

万荣李家大院旅游体验价值:AA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