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脱或失落中的悦纳
喻建国
解脱,佛教指摆脱烦恼业障的系缚而复归自在。在现实生活中,解脱泛指摆脱苦恼或困境等。从广义的角度来说,某一存在从另一存在中剥离出来,对某一存在就是一种解脱或是失落。
人们从人生这一存在中剥离出来,是一种解脱。人生这一存在常常会使身处其中的个体感到十分痛苦,怎么办,离开它,从其中剥离出来,就可以解脱这些痛苦。现在很多老人都会叮嘱自己的子女:“如果我身患重病,请千万不要对我施行抢救。”因为抢救会使自己感受十分痛苦,如同对自己施加酷刑。这就是要求解脱。《史记·酷吏列传》有曰:“是时九卿罪死即死,少被刑,而成极刑,自以为不复收,於是解脱,诈刻传出关归家。”
人们在人生这一存在中如果觉得十分幸福,一旦从人生这一存在中被剥离出来,那就是失落,非常遗憾的失落。有的人在事业上蒸蒸日上,游刃有余,成绩斐然,前途无量,但是一下子得了重病,要离开他的事业,这是一种很痛苦的失落。
某一存在在另一存在中,若是处于颓势,或是处于败落,或是正在挣扎,此时某一存在从另一存在中剥离了,对于某一存在就是一种解脱;某一存在在另一存在中,若是处于顺势,或是处于成功,或是处于赢面,此时某一存在从另一存在中剥离了,对于某一存在就是一种失落。
个体是不大会迎取失落的,因为失落会带给个体痛苦和惆怅,而个体却常常会喜欢迎取解脱,因为解脱可以使个体免去痛苦和难受。
对于心态成熟的人,遇到失落的情况,他也不会在心中充斥失落的悲哀,他依然会悦纳别人认为是失落的场景,虽然自己曾经在另一存在中处于顺势、成功、赢面,如今从那一个存在中被剥离出来了,原来的顺势、成功、赢面全部泡汤了,但是他却觉得这是自己迎取更有利的顺势、获得更大的成功、创造更大的赢面的开始,他会伸开双臂去热烈地迎接。在他的身上绝对看不到一丝失落,因为在他的身上没有失落的因势。
对于心态成熟的人,遇到解脱的情况,他同样悦纳,能够解脱当然是好事,原来的痛苦、不幸和煎熬都将立马与自己再见,自己立刻就可以和原来的痛苦、不幸和煎熬一刀两断,这是何等幸事。当然悦纳,这是无需调适的悦纳。
悦纳有无需调适的悦纳和需要调适的悦纳。个体在解脱的环境中获得的悦纳是无需调适的悦纳,个体在失落的环境中获得的悦纳是需要调适的悦纳。当个体的心态达到成熟的上乘,无论个体处于解脱抑或是处于失落,他总会自然地获得无需调适的悦纳。悦纳随身,如影随附,在其面前无不能悦纳的存在,所有的存在都是他所要的悦纳对象,他会非常自然地从这一存在到另一存在,悦纳也会紧跟其后,不脱半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