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章 《第三次浪潮》有最后理念的失误


      

  物质世界被动高级运动方式和主动高级运动方式两条流程主线并非是并行不容,分道扬镳的。恰恰相反,在人类改造自然时期即当今时代,正是那两条流程主线组成了一个范围更加广泛、运动状态更显波澜壮阔的物质高级运动的国际大循环圈。

  如果把物质世界两种高级运动方式相融合的流程主线描述出来,恰恰反映的就是《实践论》奠基公式的展开。也可解释为:毛泽东原创的宏观认识论大循环公式“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是浓缩的流程主线,其在更广泛更长远领域展开如下:

    

上述流程是截取主动高级运动方式诞生后的流程。在其诞生前,人与自然与社会相结合的实践早已存在。截取目的,是凸显当今世界除宇宙初级运动方式外,发生在全球范围的物质高级运动流程主线总况。各国均能从上述“国际大循环圈”里找到本国循环位置。

科技领先的国家激励拥有优秀响应条件的科学家自觉自选物质世界前沿开拓领域方向,经过数年乃至十数年的默默无闻,然后,形成了推动物质文明进步的初步实践动力。当一国的科技创新实践取得巨大成功后,又推动了他国对崭新实践活动的被动响应。

  于是,大海排浪似的科技革命新潮波涛汹涌登陆各国,继而演绎成此起彼伏、气势磅薄、方兴未艾的物质世界高级运动国际大循环壮丽交响乐章。

  尽管主动高级运动能带动被动高级运动并能与被动高级运动相互融合成可兴起于全世界范围的物质高级运动大循环圈,但又必须承认:主动高级运动与被动高级运动两者间,对改造自然和社会,其所产生的推动力是有天壤之别的;两者间推动物质文明和人类思想史前移的进展速度也是悬殊极大的;国与国之间科技实力差别也会越来越大。

  不妨引用姜鸣新修订的著作《龙旗飘扬的舰队》(注:三联书店出版,2002年)中的史实,来说明国与国之间的差距。首先定义:主动高级运动必须依靠人脑响应条件推动新的认知动机并凝聚最初的先导性实践动力,而被动高级运动则是应对危机、困境、落后、或适应新潮、适应现实需求、适应急需解决的客观问题的人脑能动性反应。

  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揭示了什么?中国清朝政府强大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给历史学家们留下了许多疑问,也从此扭曲了日本国难以悔过的历史观。姜鸣认为:决定那场战争最终胜负的根本原因,是两国用什么样的“海权观念”组成了自己的舰队。

  日本建立强大海军是被美国人创新发明的“海权理论”所推动的。该理论重点阐述的道理是:制海权是“关系全球与全局战略成败”的新军事思想。而清政府建立强大海军纯粹是为了应对列强的炮舰政策。都有强大海军,前者是响应创新思维的主动高级运动,后者是面对列强炮舰的被动方略。当时清王朝所有制度均不容纳创新思维。

  再看:日本海军在甲午战争开战前积极筹划“制海权军事战略”,并且预先获得了与腐败清廷争夺制海权的相关军机情报;北洋舰队建军的目的仅仅是为了以海上实力保卫和守护“大清疆土”,丝毫没有“制海权”脑动力。一个千方百计制海,一个一门心思守土。结果守土舰船几乎是在自己的海湾里仓促应战被动挨打招致全军覆没。

姜鸣称:“强大的北洋舰队自创立之初就已经埋下了注定要失败的种子。”可叹!日本政界、舆论界乃至学术界直到今天也没有产生上述正确的历史观,及至到眼前,其所荣耀的侵华历史仍然被认为是:轻而易举就打败腐败清廷、打败国军的战绩。且为此荣耀自豪,频频拜鬼。

21世纪来临之前后,历史翻过了中华国耻那一页,却又看到“甲午战争”那一幕以另一种方式在另一些国家被演绎成另一场主动高级运动与被动高级运动之间悬殊极大的较量。

美国那位41岁和68岁两度出任国防部长的文职军事战略家——拉姆斯菲尔德,早先就发明了“信息战”军事理论。这套理论体系的核心,是全面夺取战争信息控制权,高效精确获取情报,高效精确处理信息,高效精确反馈信息,高效精确军事打击。

  拉姆斯菲尔德运用自己主创的新的军事理论知行合一,一手主导了美国军事装备和军队体制的改革,他依据新军事理论推动的改革实践前所未有,也遭遇重重阻力。文职战略家是在武将的唾骂声中完成了按“信息战”思想改编军队后仓促下台的。此后不久,机会来了,他再度上台。接着,他和他的继任用同一种军事理论赢得了四次新式战争实践:45天的海湾战争、78天的南联盟之战、30多天的阿富汗战争和20多天的伊拉克战争。

  这四次速战速决的“准信息战”和“信息战”,以其前所未有的主动高级运动方式,吸引了世界各国被动响应。人们相信凡接受拉姆斯菲尔德新军事理论和实践的国家,若没有更进一步的创新思想和跨越式主动进步,后来的被动响应结果,其力量对比绝不会超过前者。

  不过,依据辩证唯物论思想则要指明一点:美国的“信息战”理论与当年希特勒的“闪电战”新军事理论颇有相通之处。一个是依靠激光、电子技术速战速决;一个是依靠装甲、摩托技术速战速决。希特勒的“新理论”、“新实践”也曾以不可战胜的神话震慑了整个欧洲。

  但愿美国不要重蹈希特勒先胜后亡之路。因为,战争胜负不光取决于新的军事理论、先进武器装备和国家的综合实力,战争正义与否才是最后的决定因素。人与战争相结合的主动高级运动,尽管同样拥有带动被动高级运动的强大作用力,也可拉动物质世界初级运动圈发生某种巨变,但是,它毕竟还得遵守基本的自然法则和社会法则。谁若想以主动高级运动方式挑战自然法则和人类社会的基本条律,谁就是在引火烧身玩火自焚。

  人类社会的一切科学理论、先进技术和崭新实践,都不可背离天地人道。中国老子以“人”为立足点的深邃哲理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物质世界主动高级运动方式必须“以人为本”顺应天地人道,顺应自然法则,才可胜始胜终,立于不败之地。

  有人说《大趋势》作者、国际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能够做到提前10年准确预报社会发展大势,而读者是否知道:哲学的思维方法则可以把人与自然与社会相结合的高级运动方式,在至少百年以内的物质文明总的发展趋势清晰地勾画出来?从这里,又可认识物质运动的另一个规律,即“主动高级运动的动力优势原则”。描述为:

   

本来,地球诞生之初,无意识作用力互动的物质初级运动是唯一。后来产生了人的意识被动介入的物质高级运动。但如今,地球上的物质高级运动方式经过长期演变和发展,正在从以往单一的“客随主便”的被动方式,逐渐从中分离出能显著截取阶段性动力流程重置的主动态势。目前这种态势正在产生改造自然时间与空间的强大动力。

物质世界主动高级运动方式所凝聚的推动物质文明的动力优势,不仅决定被动高级运动的主流走向和运动态势,而且,必将根据有利于星球文明之薪火相传的客观需要,使宇宙初级运动在时间与空间的变化上,可以为地球人赢得“生存时空”的无限量扩展。

  由此,使笔者对整个物质世界的运动规律和基本态势产生了为“总体运动大循环”施以综合描述的认知欲望。现在,把与人类社会有关的所有物质初级运动方式和高级运动方式加以汇总构想和印象描绘,那么,马克思所阐述的最基本的“决定性作用与能动性作用”运动形势图谱,又应该是怎样的总的构成、怎样的曲折上升表现呢?看图五:

 

           

  从这个浑然交汇于天地人间的物质运动总循环流程中,能看出卡尔·马克思曾经在“基本圈”里描述的物质高级运动的辩证关系,当其被提升和放大为与宇宙时空诸多物质运动圈相联系、相融合的“形势图”之后,其“决定性作用与能动性作用”的基本关系依然存在且永远存在。不仅在多数级别的运动循环圈内部永远存在,而且在总体上升趋势中、在它的大回环流程的起点与终点表现上,其基本的相互作用关系也永远存在。

  图五中所描述的“总体性决定性作用与能动性作用”的关系是:宇宙混沌期即已产生的最基本的物理运动,是孕育演绎并提升其它所有物质运动圈的决定性基础。而有人与自然与社会相结合的物质运动高级方式,在其大回环流程的“能动性”作用上——可以尽管承认它在截取某个阶段中的发展性作用,承认它在局部流程中拥有现实的先导性突破性作用力,承认主动高级运动方式必然决定被动高级运动方式的新热点和新潮流,承认它可能实现宇宙初级运动圈发生有利于人类的时间与空间的重新组装——但是不要忘了!它最终不能也无法改变处在物质运动基础层的宇宙混沌期即已形成的最基本的物理运动。

即是说,在我们所安居的星球上,物质高级运动方式反转过来的科技作用力应止于初级运动圈“反作用”。到此为止!到此为止!

——它不能也不可能改变大自然奠基部分。

  任何人都能想象到,智人伴随文明发展进程,其响应条件和科技实力或前途无量。依《第三次浪潮》作者的想法,未来人可以把宇宙当作“游艺室”,把时间当作“橡皮条”,把空间当作“魔术箱”,把物质存在当作“捏泥人儿”。如此然而,他如果设想去改变宇宙间最基本的物理运动,让地球停止转动,让银河没有膨胀中心,让太空“飘动物”毫无规律四处乱窜!如果这样,世界末日也就来了,地球上现存的所有高级运动方式必将毁于一旦。如此被颠倒、被翻转过来的“决定性作用力”,辩证唯物论无论如何不能接受它。

  既然如此,当未来人改造自然的作用力与既定的自然力相比,在某个方面日益超出的那一天,哲学家和思想家不要忘记随时警告主观唯心主义者:请回到卡尔·马克思圈定的那个基本的哲学圆圈里反省一次。人的作用力和意识的能动性只能在限定的阶段中“重置流程”,只能在特殊背景下、在落后背景下凸显为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只能在某一个大的运动周期中拥有先导先发的突破性作用力,但这种作用力毕竟不是没有前提条件的“无限作用力”,它毕竟而且必须是:严格遵循“道法自然”的作用力。

阿尔温·托夫勒先生您错了!您在辩证唯物论没有新范畴和新概念时,借着新技术革命的兴起乘势而入,用《第三次浪潮》席卷了世界各国。尽管书中描述的新技术革命浪潮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但那个“思想领域大变动”所得出的核心理念却超出了真理范围。

您的著作告诫人类:由于新技术革命在世界范围兴起,人们将“惊愕地面对一个全新文化——第三次浪潮文化”。书中阐述的“全新文化”指什么?原来指的是您所认定的“新因果观”。

  显然,托夫勒认可的“新因果观”,旨在怀疑并否认当代人还在继续坚持和认可的物质和意识之间“决定性与能动性”的基本关系和它应所揭示的因果观。恰好,本书为当今世界的物质运动方式绘制的一言难尽的运动形势总图谱,也是为了达到如何看“因果”的目的。您的“新因果观”与笔者的构图一言以蔽之,都是面对新时代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可是托夫勒先生!您只强调了人们当前正在面对的“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却忽略了最基本的关系。您只看到了卡尔·马克思圈定的基本因果关系所遇到的新技术革命挑战,却忽略了那种挑战源自何种基础。您认为工业革命时代即“第二次浪潮时代”(那正是辩证唯物论诞生时代)已经揭示的因果关系不复存在。而您取而代之的“新因果观”行吗?

冷静下来好好想想,是否可行?您用您截取在眼前局部阶段中的正在推动物质文明进程的遗传基因工程技术,来证实了生物进化过程“或将打破自然力的垄断”而“改由人类来自我设计”——这种科技新潮确实已然展现出了类似曙光,您说的好像有点道理!

您用千千万万城市居民向往农村生活和拥抱大自然的热情,证实了“第二次浪潮”所掀起的工业文明对大自然的无情破坏,是以创造财富的直接因果关系掩盖了更长远的因果关系,使人们终于看到了地球的脆弱比原来估计的更严重——这一点,您说得很对!

您引用眼前发生的一系列新技术革命说服并打动读者相信,人的触觉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正在抵达银河系以外的星空以及体积小到千万亿分之一厘米、存在时间短到百亿分之一秒的超微粒子领域,因此新的“因果关系”已伸向很远很远的宏观与微观领域——说的不错!

您借用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普里高津的哲理思想,情不自禁发表了一句寓意超越此句中的有关并非纯粹物理运动之因果观的预言:任何大系统的物质运动如果不停地被其内部小规模的无规则涨落而抖动着,大系统终究会失去平衡而瓦解——对此“预言”,我们尊重您的言论自由,也暂且听来……但必须指出:您最后的理念走向了彻底失误!

正如您所说,“第三次浪潮文化”被迅速传播的结果,将是普遍“放弃‘第二次浪潮’时期形成的因果观”,而且牛顿力学的“台球桌”将被扔到角落去。先生,这可使得?您忘了:人类不论有多么伟大,“意识”不论有多么崇高,还得恭请地球继续为我们当班运转,恭请宇宙空间继续坚持常规力学以便为人类有正常生活而职守物质运动常态。

宇宙间基本的物理运动是这个蓝色星球能够存在的理由,是现代人能够赢得今天辉煌和再造未来灿烂的立足点,更是地球上物质运动的基本平台。

在此提醒《第三次浪潮》作者:人不可妄自尊大得忘记自己姓什么叫什么?从哪里来到哪里去?非要把最基本物理运动“台球桌”乐得掀翻不可。

是的,那个“台球桌”上的“物质”们不过是你碰我,我碰你,它们之间所表现的物理运动方式是显得初级一些、简单了一些。然而,没有初级哪有高级?没有简单哪有复杂?没有本原的物质运动孕育了生命的起源,哪会有托夫勒你、还有我、我们的妻儿老小及至整个人类呢?

请您仔细分析一下笔者专门为您设计的宇宙间呈现着复杂上升趋势的物质运动圈复杂形势构图,它能够告诉您的真理是:地球人不可只用“旧因果观”仅仅面对小圆圈里直观的机械式反应的物理运动,也不可只用“新因果观”面对被片段截取的着重强调人脑作用力的物质高级运动方式,毕竟宇宙间的物质运动规律还有基本的法则不可触碰。

虽然,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菲根鲍姆创立的“紊乱学”揭示过人们的知识在增长过程中常常会因某种信息介入,而产生魂不守舍的偏移,甚至可能走向知识体系的“大紊乱”。可是,别忘了,人类意识不灭而哲学不死!辩证唯物论有足够力量使一切思想紊乱变为有序。

世上有了牛顿不可抛弃阿基米德;有了爱因斯坦不可抛弃牛顿;有了霍金的黑洞理论不可抛弃此前的相对论;现代人有了今天不可忘记祖先!

大江滔滔,滚滚向前,波澜壮阔奔流到永远的唯一因果关系是:一浪推一浪,前浪推后浪,源头有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