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04
在南昌吃完午饭,径往庐山而去。
五点钟从南门进入景区,车行四十分钟到达山上,直接去晚饭。我们去的那一家是旅行社定点餐馆,生意很好。大厅里十几张大桌坐得满满的,翻台很快。我们入住的宾馆,在牯岭镇背后的山坳,非常安静。
晚上,我们一行七八人去镇上转转。我来过两次庐山,都住在牯岭镇上。相对于今天,上两次牯岭镇可是清净多了。现在的牯岭,就像丽江或者凤凰。夜晚灯火通明,游人摩肩接踵,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在通往山下的一个坡道口,找了一家烧烤店,喝点啤酒,吃点烧烤,一群五十到七十岁的老人,聊发了一番少年狂。
我们在山下的时候,还热得受不了。庐山的夜晚,凉快了很多。晚上起了风,铁皮屋顶被掀起,发出咚咚咚的声响。夜晚庐山大风掀起屋顶也是一道“景观”,历代文人都有记述。宋代诗人戴复古在《庐山》中有这样的描述,“松动半夜风声壮,桂染中秋月色香”;明代思想家王阳明在《夜宿大天池》中说,“昨夜月明峰顶宿,隐隐雷声在山麓。晓来却问山下人,风雨三更卷茅屋。”开始听到声响,以为是大风摇动外面大门,起身去关,才知是屋顶被掀动。被炒得睡不着,有些烦躁。跟服务员打电话,他也没办法,只是说过了半夜风会小些。想一想戴复古和王阳明也听过这样的动静,说不定比这猛烈,也就释然。
次日早起,出门呼吸新鲜空气。路边的山坡上,一排排笔直高耸的柳杉。出门左转二百米,路边有一座天主教堂。长方形,窄而高的样子,外墙用石块砌成,山墙对着大路。门前立着利玛窦的石雕像,站在杂草丛中。两侧各有两扇玻璃窗,一米多宽,三米多高,绘着圣母的形象。门前有告示,因为疫情,暂定活动。
返回宾馆吃早餐。旅行社本来是不提供早餐的。因为我们人多,老人又多,经协商之后宾馆同意提供。昨晚导游说好的是七点早餐。七点差十分,我们一行六人进入一楼餐厅。一位戴着白色厨师帽的汉子坐在桌前埋头玩手机,我们进去的时候,他头也不抬,没搭理。我说,师傅,吃早餐了。他说,没到时间。我先以为跟一般宾馆一样吃的是自助餐,可这饭厅里只是摆了几张桌子,四周什么都没有。我说,快到时间了,你要把东西摆出来啊。那汉子抬起头,严肃认真而又不耐烦地说,要么是到七点钟,要么是你们一桌凑足八个人,我才会给你们摆东西出来。说完接着埋头玩手机。我们凑足八人,终于摆出了早餐。一脸盆稀饭,一人一个馒头,一人一个包子,一人一个鸡蛋。这样的早餐,我很多年前在拉萨吃过。
早餐后去今天第一个景点锦绣谷。这个季节,花已经没落,树叶还没泛黄,到锦绣谷只是上上下下走台阶,摸摸转运石,看看仙人洞。我们的导游说肚子疼,体力不支,基本上没作讲解。到了谈判台,上去看看。一座石砌的小屋,顶上有个平台,可以喝茶。抗日战争结束之后,美国将军马歇尔与蒋介石曾经在这里开会,商讨应对共产党的战略。自古以来,庐山是文人骚客清修静养之地;近代以来,庐山成为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政治文化渗透的跳板。如何处理国共关系,事关中国的前途,这样重大的事情不是在国共之间谈判而是跟一个外国将军谈判,实在是可悲的荒唐。
过仙人洞,右侧的巨石叫做升仙台,上面有朱元璋敕建的御碑亭。朱元璋的时代,南昌地区有一妙人,名曰周颠,自幼得颠疾,风言风语却又语关机妙,深藏玄机。曾经多次给朱元璋出谋划策,助他渡过难关。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寻找周颠,却被告知已经在庐山只升仙台升了天。朱元璋于是写《周颠仙人传》,刻碑立于升仙台上,并建立石亭。御碑亭全石结构,单檐歇山顶,四四方方的四面石墙,中间开门。亭内立着朱元璋手书《周颠仙人传》的石碑,文字因风化已经模糊。2013年,御碑亭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离开锦绣谷景区,又去了花径。花径与曾经做过“江州司马”的白居易有关,据说白居易在这里写下了那首脍炙人口的《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园中一座小亭,厅内有刻着“花径”二字的石条,据说这是白居易的手笔;园中还有白居易草堂,展示白居易的生平,诗作,他与庐山的关系。
又去了参观了美庐。美庐可能是庐山最热闹的景点,里里外外排起了长队。我上两次来庐山,都没进去过。听别人的导游讲解,说美庐是朋友半卖半送给蒋宋的,是中西合璧的建筑;又说毛主席在庐山会议期间曾经入住这里,毛主席进入美庐的时候还说了句“委员长,我来了”。导游的讲解当然是在制造噱头,“两代领导人”的说法在政治上就很成问题。人太多,吵闹得很厉害。每一处通道,展室,都被挤得满满的。无法感受到静谧的美好,也无法领会独处的优雅。
午饭后接着去下一个景区,三宝树。我们一行十三人,其中八人景区都没有进;有三人走到一半返回,只有四人游完全程。庐山风景区胜在其历史文化意味,就自然景观而言其实是很平淡。这个三宝树景区,有个黄龙寺,其实是新近重修的,而且只有大雄宝殿;所谓三宝树,是三株巨大的古树,一株是1600年的银杏,两株是600年的柳杉。
继续下山,路边有石刻——
上帝
在石头中沉睡
在植物中呼吸
在动物中梦幻
唤醒沉睡的人们
——古希腊哲学家,诗人普罗提诺(205-270)
中文之下还有英文。我猜想是近代传教士的遗留。石刻所在地方,是原先黄龙寺的边界。制作这石刻的时候,黄龙寺已经毁坏而尚未重修。在佛寺的地界边缘石刻基督教精神的古诗,可以理解为是西方文化对本土文化的试探或示好。
继续下山二三百米,有黄龙潭和乌龙潭。到了尽头返回。一路下台阶,然后又是一路上台阶,实在是有些辛苦。
三点不到我们出了三宝树景区,庐山之行结束。这一次,只是“到此一游”。